慧说:左班章是品牌,右班章是误导。左左右右再次随心


慧说:左班章是品牌,右班章是误导。左左右右再次随心


昨天吐槽了“麦甲茶”,今天看到朋友圈里都在转发前商评委张老师的文章,里面写“一个卖茶的不会公然以'卖假茶'作为卖点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以我目前对这个词汇的理解和认知,觉得不会导致误认”。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如果对驳回不服,可以选择复审,毕竟法律赋予了权力。

是的,法律是很完善的,考虑了很多救济途径。但也有不完善之处,没考虑权利人的负担。

该商标申请人一共申请了3个“麦甲茶”商标,全部因为这个理由驳回。

如果不服,可以复审。复审要钱,正常经营的代理机构复审收费在3-5k左右,三个商标就是一万左右的支出

一万,可大可小。对于初创企业来说,该用在刀刃上的钱,被用在了冤死的商标上,不舍。对于成熟企业,花一万去救一个明显冤枉的商标,恶心。

除了这个被冤死的商标,本美又遇到两个很扯淡的审查,决定分享出来供大家吐个槽。

都知道班章茶很好,大部分人也都知道,申请商标名称为“班章”,是肯定没戏的。但是,申请“班章”加上其他的字,却可以。因为在先有很多成功案例,不断有成功案例。什么叫成功案例?就是商标局之前的审判标准认为这样是可以的。

前有已经注册完成的大批“班章”加字的茶叶商标


慧说:左班章是品牌,右班章是误导。左左右右再次随心


后有刚初审通过的大批“班章”加字的茶叶商标


慧说:左班章是品牌,右班章是误导。左左右右再次随心


然鹅故事总是惊人的相似,结局却总是不同。下面两个同样是班章加字,结局却:


慧说:左班章是品牌,右班章是误导。左左右右再次随心


这个商标被驳回。原因:用在茶以外的产品上,误导;用在茶上,没有显著性。


慧说:左班章是品牌,右班章是误导。左左右右再次随心


这个商标被部分驳回。原因:用在茶以外的产品上,误导;用在茶上,有显著性。

遇到这种事怎么办?

申请人烦,代理人崩溃。

复审啊!

钱呢?

尺度乱是大前提,我等左右不了。这种案例如果需要, 还可以分享出来一箩筐。

但是,毕竟不公总是少数,正常的审查还是占多数的。有好想法还是要大胆注册,毕竟机会总是留给尝试的人。

如果实在不想尝试,那就选择购买吧。花钱图个安心。

——慧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