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姓皇帝——例數中國歷史上的張姓皇帝

俗話說:張王李趙劉,張姓作為中國第一大姓,但是歷史上出現姓張的皇帝確很少為人所知,甚至很多人認為歷史上沒有出現過張姓皇帝,這是為什麼?

張姓皇帝——例數中國歷史上的張姓皇帝

回首中國封建社會時期中的歷代王朝,我們不難發現,其中稱王的姓氏有趙姓、劉姓、朱姓等等,甚至連佔比較小的愛新覺羅氏也建立了自己的政權,可張姓,這一佔中國百分之七人口的大姓,卻從被認為歷史上未出過一位皇帝。甚至民間出現了很多傳說來解釋張姓不出皇帝的原因,

據說:話說當年姜子牙分封眾神,獨留一置玉皇大帝,中人不服競相責問要封於誰,姜子牙答曰:封給誰,當然有人! 這是人群中站出一卒大聲曰:有人在此!就著樣無名小卒張有人當上了玉皇大帝,姜子牙心不甘情不願的上了屋脊,自此,天上有個張皇帝,人間當然就不能再有了————這是民間的傳說,所謂傳說就是解釋不清楚的只好傳說。

接下來給大家例數一下中國歷史上的張姓皇帝:

張姓皇帝最正宗版,稱過皇帝歷史有名的一共7位

皇帝——張舉

張舉,東漢末年漁陽郡的土豪,為泰山太守。後與張純等聯合發動叛亂,自稱為天子

前梁朝皇帝——張祚

張祚(?―355年),字太伯,小字螽斯,涼州姑臧人,前涼文王張駿庶長子,前涼君主。353年,廢哀公張曜靈,自稱大都督、大將軍、涼州牧、涼公。354年,張祚稱帝(一說稱王),廢棄晉愍帝年號,改建興四十二年為和平元年。355年,宋混、宋澄兄弟與張瓘等裡應外合進入姑臧、宋混等攻入宮門,張祚被斬首示眾,暴屍在路邊。

金山國皇帝——張承奉

金山國,又名西漢敦煌國。唐末五代河西沙州地方政權。唐昭宗光化三年(900年)張議潮之孫張承奉嗣立為沙州歸義軍節度使。唐哀帝天佑三年(906年),張承奉自稱白衣天子,建號"西漢金山國",不再奉唐朝正朔。其在位期間,甘州回鶻興起,金山國數次與之對抗,兩地爭戰不已,國力損耗,百姓怨恨。後梁乾化元年(911年)回鶻兵進逼沙州,張承奉無力抵抗,沙州百姓萬人上書回鶻可汗請和,遂定城下之盟,奉甘州回鶻可汗為父。後梁乾化四年(914年)張承奉卒,州人奉長史曹議金為主。曹議金廢金山國仍稱歸義軍節度使,西漢金山國滅亡。

大楚皇帝——張邦昌

張邦昌(1083-1127) ,字子能,北宋末年永靜軍東光(今屬河北)人。舉進士,歷任禮部侍郎、少宰、太宰等職。靖康元年(1126年)金軍圍攻東京(今河南開封)時,任河北路割地使,力主對金投降。次年金兵攻陷東京,他建立傀儡政權,曾稱「楚帝」月餘,高宗即位後被流放到潭州(今湖南長沙)處死

漢興皇帝——張致

張致(?—1217),遼寧錦州人,金朝時聚眾反金,投降蒙古,後又叛蒙自立為帝。

飛龍——張璉

張璉,號石琚,明嘉靖年間饒平人。明嘉靖年間(1522—1566),因不滿朝政腐敗,殺死族長,投奔大埔鄭八、蕭晚義軍。鄭八死後,被推為首領。嘉靖三十九年(1560)五月武裝起事。在柏嵩關歃血為盟,自稱“飛龍人主”,國號“飛龍”,年號“造歷”

嘉靖四十年聚集義軍10餘萬人,分3路出擊閩、粵、贛和浙等4省。五月攻佔平和縣城後,六月陷雲霄城,趁勢打漳州鎮海衛。八月破南靖,十二月奪取龍巖。以後又再陷南靖,圖永定、連城,絕官軍餉道,乘勝取長樂、興寧以及寧都、瑞金、泰和,直攻浙江的龍泉縣。先後陷城數十處。四十一年六月,明朝遣都督劉顯、參將俞大猷率官兵20萬分6哨圍剿。張璉部傷忙慘重,遂率餘部由雲霄河引航出海,聯合海上武裝力量,繼續對抗明朝政府。

以後輾轉南下,奪佔三佛齊島(今蘇門答臘),自立為國王,佔有舊港、柔佛、馬六甲等地,墾殖為漁,稱番舶長,漳州人和泉州人及海外華裔移民均依附他。據日本人藤田豐八博士考查,三佛齊島、舊港等地出現很古碑,上鐫記“飛龍”年號。經鑑定是張璉當時的國號。飛龍廟座落於饒洋鎮盤石樓,是為紀念明朝農民起義首領張璉而修建。

大西皇帝——張獻忠

張獻忠(1606-1647)字秉忠,號敬軒,

崇禎年間,組織農民軍起義,1640年率部進兵四川。1644年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即帝位,其起事後,克鳳陽、焚皇陵、破開縣、陷襄陽,勝戰連連。崇禎十六年克武昌,稱大西王,次年,建大西於成都,即帝位,年號大順。1646年,清軍南下,張獻忠引兵拒戰,在西充鳳凰山被流矢擊中而死。

綜上所述老張家還是有皇帝的,所以老鐵們不要再說我們老張家沒出過皇帝了。雖然這皇帝當的都挺扯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