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陳果:你要尋找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哲學

復旦陳果:你要尋找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哲學


1

東西方文化,從來也沒有停止過對於自我的探索。西方,我們知道,雅典有一座祭奠太陽神阿波羅的德爾菲神廟。

2000年來,它靜靜地矗立在雅典的郊外,它殘破斑駁的石柱上,鐫刻著那句舉世聞名的箴言:“人啊,認識你自己。”從此點燃了古希臘光輝燦爛的哲學歷程。

在東方,無論是儒家、道家、或是佛家精神,都繞不過一個重要的思想內核,我們稱之為“明心見性”,也就是看清自己的這顆心,瞭解自己的本性。但不論是認識你自己,還是明心見性,人類始終對這個神秘的自己和這個神秘的世界充滿了好奇。

2

雖然“認識自己”是西方哲學提出來的,但是它的實現,卻主要是在我們東方文化中。

要看清自己的心,要看清自己的心性。唯有你明心見性,你才能夠在自己明見心性的基礎之上,在自我瞭解的基礎之上,修心養性。

然後你把自己的心性修養好了,就能夠在關鍵時候,自己給自己一種處理方法。當別人需要的時候,還能夠致人。

所以東方文化、東方思想,它注重的就是通過各種方式向內求索,明見自己的心性,然後在這個明見的基礎之上修心養性,然後,自渡、渡人,幫助自己,盡力去幫助別人。

3

我當然瞭解我的心性,我是個性急的人啊,碰到事情我比較焦躁。我是個性子緩的人,上課遲到五分鐘,既然遲到了,那就遲到更久……我們好像很瞭解自己的心性,但其實不然。

陳老師講了一個蘇東坡和他的朋友佛印的故事,簡單來說就是這麼回事:

一次,蘇東坡和佛印在林中打坐。過了很久,佛印對蘇東坡說:“觀君坐姿,酷似佛祖。”蘇東坡大喜,他看到佛印的褐色袈裟拖在地上,便對佛印說:“上人坐姿,活像一堆牛糞。”佛印聽了,只是微微一笑,然後說道:“我看你卻像一尊佛”。

蘇東坡心想不禁暗暗得意。回家後,他把這件事告訴了蘇小妹。

蘇小妹聽了哥哥的話,說道:“哥哥,你又輸了。佛家有經雲:心有所想,目有所見。佛印心中有佛,所以看你像佛;而你看他像牛糞,是因為你心中只有牛糞呀!”

4

以何眼觀世界,觀到何種世界?你的心眼決定能力,佛印心中是佛,以佛眼觀世界,所見之處處處是佛,蘇東坡心中是屎,以狗眼觀世界,所見之處處處是狗屎。

那麼你用何眼觀世界?觀到何種世界?我們經常在教育當中說到一個世界觀,什麼叫世界觀?就是這句話,你是用什麼樣的雙眼在看這個世界。

如果你心眼大,你所見的世界寬廣無邊,如果你心眼小,充滿了羨慕嫉妒恨,所見的世界也是偏狹。心境,決定眼界,心境高,你的眼界也高。你這個人活得太low了,你看到的世界不會太美。

5

老師在2017年2月25日發表的文章中提到一個問題,明心見性、尋找自我,學習哲學是不是繞不開的一條路?

如果你把哲學理解為一門專門的學科,那麼我認為,明心見性、尋找自我,不一定要學習哲學,事實上,很多明心見性的智者大師,都不是哲學專業出身;而哲學專業出身的人,心智迷茫者也不在少數,這兩者之間沒有必然關係。

就像問題中所說的,你要尋找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哲學;而人生的幸福也在於我們活出自己,而不是活出哲學。所以,明心見性,不一定要學習哲學,但一定要花時間研究你自己。

認清自我是超越自我的第一步。就像瞭解病情是治癒病情的必要前提。不知道“我”為何物的“無我”,是無知;知道“我”為何物後的“無我”,才是修養和解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