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然是如何興起的?最後又為何滅亡?

愛車E族3


柔然汗國應該算作是現蒙古草原歷史上出現的第三個一統大漠南北的遊牧民族政權,其上有匈奴、鮮卑,後有突厥、契丹及之後的蒙古。按照一定的歷史順序,匈奴、鮮卑及柔然應具有相同的祖先,就如同兄弟分家,在漫長的發展和變化中產生了不同的文化、習俗和群體。

柔然民族歷史上原本屬於鮮卑族的一個別支,就像現在我們所說的非嫡系,它的祖先原本是鮮卑族裡的某個奴隸,由於作戰勇猛被頭人看中脫離了奴隸身份選為騎士,隨著戰功的不斷累積漸漸有了自己的人口、地盤和財物,組建了一個不小的家族團體。時間慢慢流逝,人口越來越多,地域越來越廣,他們就自稱為柔然,建立了柔然漢國。



其實柔然國的興起有著許多因素,天時地利人和無一不可:

1、人和,上面講述過,隨著發展壯大,柔然族人口越來越多;隨著戰爭的掠奪也獲得了不少的奴隸,為人口的增長提供了基礎。

2、地利,大家知道草原是很廣闊的,在原本草原上強大的鮮卑族移入中原之後,草原上幾乎都是空的,有了豐厚的自然資源,少了強大的主人壓制,可以說柔然基本就是草原上現存的最大的部落。

3、天時,柔然的壯大離不開整個大勢,那時中國正處於南北朝對立時期,中原北方常年戰亂,北方政權急需回覆元起,又有著南方政權在那的牽制,再加上自己小心的經營和忍辱負重,為柔然默默積攢實力提供了良好的外部壞境。




至於柔然的沒落和消亡也是有許多原因:

1、政體處於奴隸與封建社會的交迭期,由於遊牧民族的特性,柔然的政體也免不了像它的先輩一樣處於一個相對鬆散和部落聯盟的體制之下,歷史的證明這樣的體制是被淘汰的、不與時俱進的體制,註定是要被消亡的。

2、中原北方政權隨著漢化和變革逐漸恢復了元氣,也開始注意到北方柔然對自己的威脅,開始採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來壓制和分化柔然。

3、南北朝後期,南北對立狀態逐漸穩定,南方政權軍事疲軟,認清自己偏居一隅,南北雙方的大戰幾乎沒有了,使得柔然乘火打劫的運動戰模式無用武之地。

4、掠奪的發展模式只能存於一時,雖然這樣的發展對於前期非常有用,但是隻要對方開始進入防守期,很多對於草原的生活必需品就得不到保障,人口就掠奪不到,沒有資源人口發展就會受限,經濟發展就會形成停滯期或倒退期,哪怕發動戰爭也是百害而無一益,反而加速了經濟的倒退。

5、外部有其他新勢力虎視眈眈,處於西方的高車國,原本是柔然奴隸(鐵匠)的突厥族逐漸強大,對柔然的統治越來越不滿。

6、內部爭權奪利,相互傾軋,社會風氣腐化,貴族貪圖享樂,肆意欺壓百姓奴隸。

事實證明,最後柔然被北魏魏武帝拓跋燾擊敗由盛轉衰,被崛起的突厥部落消滅,剩下的一些柔然人漸漸和鮮卑人融合,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

以上就是我的觀點,希望大家喜歡,謝謝~


Gurunding


柔然的崛起緣於北魏的叛亂分裂。

我們知道,漢未衰落,繼而三國紛爭,八王之亂,五胡亂中華,南北朝分裂等等社會大動盪,中原大地可謂"怨毒無聊,禍亂並起,中國擾攘,四夷侵叛。"

而"五胡亂中華"在中國歷史上是極為可怕而慘烈的黑暗時代。

當時的北方各遊牧民族的生活應該是滿足而富有詩意的,在遼闊的敕勒大草原,陰山腳下,漢初的民歌唱道:"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些馬背上的民族認為大漢朝的衰落而爭伐激烈,他們揮舞圓月彎刀,"渾水摸魚,中原大地成為"四戰之地"。

北魏(386~557),由鮮卑族拓跋氏建立了封建王朝,這是分裂後的南北朝之北朝第一個政權。

439年起,北魏一個傑出的、可以在歷史寫上一筆的孝文帝,拓跋宏深知自己政權所面臨的危局:北面有對他虎視眈眈的勁敵柔然、高車等,南邊與經濟文化先進的南朝對峙。



拓跋宏認為只有變革才能生存,才能對付危機。只有漢人文化、技術、觀念才能使鮮卑族強大起來,他於是雷厲風行的展開改革,改變遊牧民族種種劣習,學習漢人先進的文化和農耕技術,改革遇到貴族上層的強烈抵抗,拓跋宏心一橫、眼睛紅,下令欲殺阻礙改革的太子,這項改革才進行下去。太和23年4月初一(4994月26日)去世。享年33歲。

僅僅過去25年,北魏邊防部隊發生騷亂,發生了堅決反對漢化的"六鎮起義"。

公元534年,強大的北魏分裂成東、西魏,加上柔然,又是"三足鼎立"局勢。

東魏以結親的方式與柔然國加強了互信互助,此時的柔然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開始整頓官員陋習,積極吸收中原文化。啟用漢人為官,改變遊牧民族擇草而居的習慣,建造城市,擇水而固居,還遣外交使團到南朝尋求技術幫助,雖遭拒絕,但是,柔然己進入封建社會。

此時,柔然的地盤東至易水,西至寧夏固原。

公元546年,西魏大統十二年,向柔然求婚不成的突厥在土門的統帥下,首先擊敗另一小國高車,孤立了柔然,並且殺了柔然辦交涉的使者,爾後又聯合失敗的高車國共同攻打柔然,柔然可汗阿那環兵敗自殺。

殘部在其子庵羅辰率領下逃到北齊。餘部一分為二,東部立鐵伐為統帥,西部立鄧叔子為統帥。

公元555年(北齊文宣帝天保六年)突厥木杆可汗最後擊潰東柔然,西魏受不了突厥的威逼,交出了在此躲避的西柔然首領鄧叔子,突厥人把鄧叔子餘部三千餘人中的成年男子全殺死,其餘人分配給王公貴族做奴隸。

柔然國從此正式退出歷史舞臺。所有的柔然俘虜遷往邊境地區和分散各地,通過雜居共處,互相通婚,大多數都融入鮮卑族。

柔然短促的存在使得在歷史上鮮為人提起,但是這個國家一度是北朝的勁敵,如果北朝渡江進攻南朝,柔然將會使它後院起火,北朝投鼠忌器,自然不敢輕舉妄動,這就為南朝贏得了苟安的局面。


良人執戟2


柔然,是公元四世紀之後興起的一個部落制汗國,主要地盤以蒙古草原為中心,其最高統治部落為可汗鬱久閭氏本部,為鮮卑的一個分支。

在四世紀後期,中原正是東晉及十六國後期,南北朝戰爭對峙。柔然開始興起,並且與北魏、南朝形成了長期的三足鼎立的局面。國土疆域大體為現今蒙古國全境、北到俄羅斯的貝加爾湖地區,西面可達阿爾泰山西麓。東面至額爾古納何西岸。

柔然有不少的別稱,比如蠕蠕、芮芮、茹茹和蝚蠕等等。在北朝的碑誌和野史中,常被稱之為“匈奴”、“鬼方”、“兇奴”、“北虜”和“北狄”。柔然為其自稱,而北魏太武帝拓跋燾認為其智力低下,作戰只靠武力,不懂謀略,才會把柔然稱之為“蠕蠕”,意思是不會思考的蟲子。而“柔然”一詞則可能有“聰明和賢明”的意思。因為其起源有阿爾泰的爭論,也有人認為“柔然”是阿爾泰語的“異國人”或“艾草”之意。

柔然的最高統治集團是包姓鬱久閭氏,其始祖是蒙古的一位氏族王子。被拓跋鮮卑掠獲成為奴隸,免罪為騎卒。後獲罪當斬,集合數萬人逃亡。後代車鹿會勇武,不斷兼併其他部落,成為了世襲貴族,則以柔然自稱。這一段時間,是柔然開始興起的關鍵階段,但是車鹿會去世,柔然分成兩部分,多依附於強大的遊牧部落。後在與北魏的戰爭中開始強大,一直是有勝有敗,有爭有和。

此期間,柔然開始不斷強大。但此後內部的被奴役部落造反,不斷反抗和逃亡,大大削弱了柔然的力量。到了公元487年,有下屬部落首領阿伏至羅率領十多萬部眾西遷,脫離了柔然的統治,成立了高車國。柔然與其展開了三十年的戰爭,大大消耗了柔然的國力,由此從強盛轉向衰敗。到了公元六世紀,柔然一度復興,但不久,又爆發了奴隸反抗的鬥爭。後突厥日益強大,聯合高車發兵攻打柔然。柔然兵敗,可汗自殺。王室逃往北齊,其他分成了東西兩部分。此後不長時間,柔然汗國滅亡,其他部眾不斷與各民族融合,真正的柔然民族逐漸消逝在歷史長河裡面。


抱香樓主


北方的少數民族,西周末年有犬rong族,東周初,幫助周平王坐上天子之位,後來消失得無影無蹤,戰國時期,趙國胡服騎射,修長城,御防的卻是匈奴人,至此匈奴被記入史冊,與漢朝發生了許許多多的關係,兩晉時,匈奴人劉淵帶領流民起義兩晉滅亡,這是匈奴人最後的一點消息,柔然是北朝北面的少數民族,也可以說是少數民族裡邊的少數民族,說起柔然,知之甚少,既不知什麼時侯興,也不知什麼時侯亡,反正它跟中原漢族,沒有什麼關係,看到這個問題,就想起了孔乙己的關於茴香豆的茴字的四種寫法,中國歷史,世界歷史都沒有講過柔然,只不過是存在於南北朝地圖的一個名字罷了,僥倖有人回答了柔然的來龍去脈,否則題主是要深感寂寞了,這確實是冷得不能再冷的冷門。


用戶5261879612631李


《魏書・柔然傳》稱柔然為“東胡之苗裔”,從柔然汗始祖木骨閭“禿頭”和柔然人“辮髮”的風俗,以及柔然汗阿那瓌對北魏孝明帝元詡說過“臣先世源由,出於大魏”的話來看,柔然和拓跋族可能是鮮卑族中的近支。還有許多參加柔然部落或氏族,如侯呂陵氏、爾綿氏、奇斤氏,後來加入拓跋氏三十六國九十九姓之內的也有這些姓氏,這更證明了柔然是鮮卑的去屬。

公元4世紀初葉(西晉末年),柔然汗始祖木骨閭擺脫了拓跋氏的羈縻,到了他的兒子車鹿會繼位時,柔然終於形成了一個統一的部落。他們活動在拓跋部的北邊,常用“馬畜貂豽皮”與拓跋部進行貿易。

公元5世紀初,車鹿會的五世孫社侖統部,為了避免北魏對他的侵擾,開始從漠南推向漠北,侵入了高車部聚居的鄂爾渾、土拉河流域,併吞並了生活在這裡的各個高車部部落。當時在鄂爾渾的西北,還有許多匈奴的殘餘部落,後來也被社侖征服。社侖自號“豆伐可汗”(意為駕馭開張之王),建庭於鹿渾海附近(今天蒙古國哈爾和林西北)。柔然正式興起,他們的版圖東起大興安嶺,西逾阿爾泰山,南自大戈壁,北至貝加爾湖以南,包有準噶爾盆地,一直和天山以南的焉耆國交界,成為當時亞洲東北部一個強大的遊牧國家。

柔然的極盛時期是大檀(社侖叔父的兒子,社侖將汗位傳位於他)時期,自號“牟汗紇升蓋可汗”(意為制勝之王)。柔然一度向準噶爾盆地西北發展,壓迫烏孫和悅般人。烏孫在兩漢時期為西域大國,在受到柔然的欺凌後,只好西遷至蔥嶺山中,漸漸衰微下去了。悅般國在烏孫國的西北,是匈奴一個部落建立的國家,他們與柔然“數相征討”。可見柔然人的兵鋒,還曾到達今天的哈薩克高原。

柔然的逐漸強盛成了北魏王朝的強敵,為了抵禦柔然人的進攻,北魏在平城周圍建立了六個軍事重鎮,統稱六鎮來拱衛京都。當時柔然的騎兵幾乎年年都去侵擾北魏的邊境。公元424年,大檀親率六萬騎兵入雲中,圍困北魏太武帝拓跋燾,差點將拓跋燾俘獲,並一度攻破了北魏故都盛樂。不久,拓跋燾為了報雲中被圍之辱,於公元429年親率大軍征討柔然。大檀知道北魏來勢兇猛,就把廬舍全部焚燬,部眾全部遣散,絕跡西走。此時,高車部的許多部落也趁機擺脫了柔然人的統治,先後歸附了北魏,達三十餘萬部落之多。不久,拓跋燾又把貝爾加湖一帶的十萬多高車部落劫往漠南的北魏境內。柔然的強盛,本來是靠高車部落的依附,高車掙脫了它的統治,柔然汗國的勢力自然削弱下來。柔然汗大檀因為國勢驟衰,恚恨而亡。自此,柔然國開始由盛轉衰。

到了公元552年,突厥崛起,襲擊了當時的柔然汗阿那瓌,阿那瓌兵敗自殺。阿那瓌的兒子庵羅辰及從弟注俟利、登注子庫利等率眾投奔了北齊。柔然餘眾擁立登注次子鐵伐為主。公元553年,鐵伐為契丹部所殺,北齊送登注父子北歸,柔然人仍立登注為主,不久又被國內大人阿富提所殺。北齊文宣帝高洋立庵羅辰為柔然主,將他們安置在今天山西朔州灰河附近。公元554年,庵羅辰想掙脫北齊的控制,擁兵北返,高洋曾派軍追擊。關於庵羅辰的結局,史料沒有記載,我們只知道柔然此時另外擁立阿那瓌的叔父鄧叔子為主,同年,突厥進攻柔然,鄧叔子屢為所敗,只好率部投奔了西魏。突厥汗派人到西魏索取鄧叔子等人,西魏丞相宇文泰遂將柔然主僕三千餘人綁縛後,交給突厥,這些柔然人並沒有被帶回突厥,而是在長安城被就地處斬。從此以後,蒙古草原上曾經雄極一時的柔然汗國便滅亡了。


歷史的小學生


柔然也是北方少數民族的舊部,在北魏鮮卑帝國衰落以後,他就興起了,而在北魏鮮卑帝國崩潰出現了割據局面的時候,柔然已經喪失了存在的理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