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铺倒闭关门粤语为什么叫“执笠”?

商铺倒闭关门粤语为什么叫“执笠”?

商铺倒闭闩门叫"执笠",恐怕无人不知。但为什么叫“执笠”?那就不一定人人都知。柳宗元诗中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句,“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执”是执拾的意思。执拾好帽子怎会是关门倒闭呢?

《说文》:“笠,簦冇柄也。”古代防雨的器具,有柄叫“簦”,即遮,冇柄叫“笠”,即斗笠。笠又通遮,叫“竖笠”。坊间遂用字面意义为持遮的"执笠”隐喻散,“散”指散火。空的竹箩筐广东话也叫“笠。在粤语中指疏眼的竹篓,普遍用以盛装物品。

“执笠”一词的来源,商铺一旦结业,各人须“立”刻“执”拾私人物件和余货。如是者,“执笠”一词就是演化自“立执”;把它倒转来说,并通过变调把“立”读成“笠/立6-1”,便得出个“执笠”来;

“执笠”源于广府地区的"趁墟”习俗。到了“墟日”,来自各地的摊贩就将货物装满“笠”(箩筐),挑到墟场摆卖。如果生意不好,“散墟”(市杂结束)时货物仍未卖完,就执拾装回“笠”(箩筐)中,这就是“执笠”。

“执笠”的原义是“收摊”;后来才扩展到城镇商铺乃至工厂,表示“清盘”、“执笠”或收摊”。

现在还有的商铺打开门之后,还把货物摆出铺门口卖,到晚上收档后,又把货物搬回铺里闩门休息。这个商铺就如一个大竹篓一样,由此看来,“执笠”就是指商铺收档,粤语把它再引申为商铺“收摊、执笠、闩门、清盘、注销”等。(聂巨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