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周年系列报道」在深厚传统文化中固本开新

【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曲阜五周年之际

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研讨会举行

11月25日,由山东省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光明日报社主办的“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理论研讨会在曲阜举行。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论述,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繁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新贡献。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出席会议并讲话,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龚正致辞,光明日报社总编辑张政、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李培林讲话,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关志鸥主持会议。

「五周年系列报道」在深厚传统文化中固本开新

刘家义在讲话中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文化自信关系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独立性。坚定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培固民族精神之“根”,熔铸理想信念之“魂”,涵养核心价值之“源”,共筑伟大复兴之“梦”。坚定文化自信来自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独特优势的深刻认知。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在灿烂辉煌的中华传统文化“谱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齐鲁文化所承载的“天人合一”“大道之行”的哲学理念、“为政以德”“仁民爱物”的治政思想、“修齐治平”“经世致用”的家国情怀、“刚健有为”“革故鼎新”的进取精神、“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和谐观念等,正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底气所在,文化自强的优势所在,共筑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所在。坚定文化自信要以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对待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在实践中推动“两创”落实落地。要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让优秀传统文化新起来、活起来、兴起来,在研究阐发、公共普及、提升能级上探索实践。山东将当好优秀传统文化的守护者、传承者,当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探路者、先行者,当好文明交流互鉴的友好使者,讲好中国故事山东篇章。

「五周年系列报道」在深厚传统文化中固本开新

龚正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发展非常关心、厚望如山,对山东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高度重视、饱含期望。我们自觉担负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光荣使命,发挥齐鲁文化资源丰厚优势,系统构建优秀传统文化研究阐发体系、普及教育体系、实践养成体系、保护传承体系、传播交流体系,以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特色活动,带动优秀传统文化春风化雨、泽润齐鲁。我们一定以更大力度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在齐鲁大地交相辉映、绽放光芒,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山东力量。

「五周年系列报道」在深厚传统文化中固本开新

张政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传统文化作出重要论述,为我们有因有革、返本开新,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准确理解“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内涵,正确把握其实践要求,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往开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他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既需要传承和弘扬,更需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山东着力挖掘和升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含蕴的“中华民族的基因、文化血脉、精神命脉”,赋予其崭新的时代内涵,使其与现代生活深度融合。光明日报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和饱满的热情,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宣传报道搭建更大平台。

「五周年系列报道」在深厚传统文化中固本开新

李培林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中华民族发展振兴的根本力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要准确把握文化发展方针,善于继承中华文化精髓,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相融相通,协力解决人类发展的未来问题。

研讨会上,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安乐哲,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陈来,中国社科院文学所所长刘跃进和部分专家学者发言。专家们紧紧围绕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作了深刻阐述。

「五周年系列报道」在深厚传统文化中固本开新

山东省委常委、秘书长王清宪,山东省政协副主席、山东社会科学院党委书记唐洲雁,山东大学党委书记郭新立,山东各地市常委宣传部长,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会议期间,光明日报社和山东省委宣传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共同组织重大理论问题研究、共同举办高层次理论研讨活动、共同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共同做好山东典型宣传和对外宣传。

在深厚传统文化中固本开新

播出已近一年,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的豆瓣评分依旧保持在9分,近7成评价者打出了五星;走进湘西体验苗绣,南下广西了解壮锦,“非遗”渐成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关键热词;汤显祖的“临川四梦”首次完整搬上舞台在全球巡演。

“文化综艺元年”概念的提出,“中国风劲吹”的外媒评论,文化消费的日常和社会生活的观察,无不彰显着“传统文化热”的不断升温和无形文化潮水的奔涌向前。

「五周年系列报道」在深厚传统文化中固本开新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孔府和孔子研究院参观考察,对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提出明确要求,释放出“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强烈信号。

如何重新挖掘阐释宝贵的思想道德资源,以滋养当代社会生活?如何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成功跨越时空焕发华彩?如何在与世界文明的交融汇通中,实现民族文化的自我超越?时间是最忠实的记录者,每一步探索和每一刻精彩都留有印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统文化的一系列讲话及精神,清晰展现了文化传承的中国逻辑,形成了强有力的思想引领和理论支撑。在新的文化建设历史坐标下,新的实践探索蓬勃开展起来。《关于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印发,并愈加清晰显现出自身的影响和意义。《中国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撰工程部分成果面世,在又一次的“编码”“解码”中,国人的文化记忆被唤醒,“我们”的身份标识被强化。完整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汲取传统文化的思想和智慧,正筑牢中华民族的精神大厦,为破解国内和世界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更多启发。

「五周年系列报道」在深厚传统文化中固本开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没有文明的接续传承,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创新。5年里,打通“文化因子”活化的各个环节,夯实着中国人民追寻中国梦的思想基础。5年里,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互为促进,学术讨论与大众热议互为呼应,文化果实饱满丰硕。今天,创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既是我们的机遇,也是我们的使命。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壮阔实践,必将创造出中华民族勃勃生机的局面和光明美好的前景。(光明日报评论员)

内容来源:《光明日报》2018年11月26日

主编:赵秋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