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修養,叫做於是不指責

有一種修養,叫做於是不指責

曾經有一個講述泰國市場攤位包租婆的短片刷爆了網絡。

短片一開場,包租婆盛氣凌人地帶著兩個小弟到菜市場收租。

她一進市場就使出“獅吼功”,小商販們戰戰兢兢,大氣不敢吭一聲。

有一種修養,叫做於是不指責

她徑直走到一家賣肉的攤位,拿起小販的秤桿一把砸在了地上,兩手叉腰,任憑攤主苦苦哀求也不為所動。

有一種修養,叫做於是不指責

一位顧客將她“砸秤”的視頻傳到了網上,一時間,包租婆被網友們噴得體無完膚。

有一種修養,叫做於是不指責

但事實上,是那個賣肉的商販缺斤少兩,包租婆為了維護客戶的利益,才把稱砸了。

有一種修養,叫做於是不指責

那個表面看起來兇巴巴的包租婆卻是一個樂於助人的人。有攤販賣不出去東西,包租婆自掏腰包,全部買走;

有一種修養,叫做於是不指責

遇到街邊生意不好的人,她主動提供攤位;

有一種修養,叫做於是不指責

有攤主中暑了,她立刻倒水扇扇子……

有一種修養,叫做於是不指責

正如這段公益視頻最後說的那樣:

“判斷人的價值,不能僅僅以你所看到的畫面為依據。開動你的腦子,用智慧看見沒看見的事。”
有一種修養,叫做於是不指責

《法醫秦明》中有這樣一句話:善良帶上武器就是惡意。

在不瞭解事情的真相之前,我們所以為的仗義執言,有時候會變成一把利器,傷人於無形。

有時候,遇事不評價,反而是一種善良。

- 01 -

瞭解真相後再評論

是一種理智

我並不是一個記性特別好的人。但七歲那年,被老師冤枉的經歷,至今印象深刻。

那天上學,我忘記把家庭作業帶去學校。等到老師檢查時,看到我的桌面上空空如也,一口斷定我沒有寫。

我辯解說沒有,老師斜了我一眼,大聲對全班同學說:“看看,她不誠實。不誠實的孩子,就是壞學生!”

我頓時煞白了臉,一時不知所措。

後來媽媽將我落在家裡的作業送到學校,為我解了圍。

看到媽媽送來的作業,老師知道她前面的話太過武斷,向我道歉。

可是在我心裡,只記住了那句沒有了解真相之前妄下的論斷。

泰戈爾說:“你可以從外表的美來評論一朵花或一隻蝴蝶,但你不能這樣來評論一個人。”

不深入瞭解一件事情的原委,就對一個人、一件事妄下結論,未免太過於武斷。

一人之言尚且給人留下陰影,眾口鑠金便能造成萬箭穿心的傷害。

有一種修養,叫做於是不指責

- 02 -

不以感同身受去綁架他人

是一種善意

最近,一段視頻在社交媒體上瘋傳:

一個女生因為生理期不適就坐在了愛心座上,突然有個大媽大吼大叫,逼她讓座。

大媽氣勢洶洶地指責女生,出言不遜,甚至還罵女生:“我也生理期過,我也站著。”

在大媽的眼裡,女生年輕,什麼事兒都不是事兒,而自己年長,理應受到禮讓。

身體素質不一樣,生理期間的疼痛感也會因人而異,此前有過一則報道,武漢地鐵站一位女乘客因生理期疼痛到抽搐被擔架抬出。

辛夷塢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真正可以對另一個人的傷痛感同身受。在同一件事,不同的人感受也有所不同。

曾經看到這樣一則寓言故事:

有一頭豬、一隻綿羊、一隻乳牛同時被關在一個畜欄裡。有一天主人抓住豬,它大聲嚎叫,猛烈抗拒。綿羊和乳牛很反感:“他也經常來捉我們,也沒見我們大呼小叫,你也太誇張了!”豬說:“他捉你們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捉住我,是要我的命。”

沒有經歷就不要冷嘲熱諷,但有了經歷,也並不代表就可以肆意評論。

在你眼裡是小事,對別人來說可能是毀滅。

不以己度人,就是對身邊的人最大的慈悲。

- 03 -

站在客觀的立場的評論

是一種格局

遇事保持沉默,不輕易評論,不是慫,而是一種格局。

很多時候,人們只看到了自己的立場,而忘記了規則。

很多時候,我們是站在立場上評論別人,而非基於客觀事實。

能在一件事情面前,保持客觀冷靜的立場,是一種格局。

但如果做不到,沉默才是最大的善良。否則,這“正義之舉”則可能淪為另一種作惡。

人的一生都在負重前行,一句不當的評論隨時都有可能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遇事不指責,是對他人的尊重,是另一種善良,更是自己的一場修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