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中醫》劇中的用中藥打胎事件,放到現在還有人願意一試嗎?

《老中醫》劇中的用中藥打胎事件,放到現在還有人願意一試嗎?

老中醫

最近一直看熱播劇《老中醫》,電視劇情比較吸引人,而且劇中的中醫知識氣氛也濃郁。作為一箇中醫愛好者,自然是每集必看的,不過看得倒不是很多,每天一集,看完可以反思下劇中的情節,寫寫觀後感。

今天的主題是在第三集裡,一患者的妻子胎死腹中,需要大夫運用各自的中醫技術,把死胎排出去。結果呢,應徵者寥寥無幾,最後趙閔堂接手了這位患者,目的明確,想從此在上海灘把自己的名氣發揚光大!結果呢,事與願違,由於中醫技術不紮實,死胎並沒有排除,灰溜溜的走人了。翁泉海得知了這個信息,主動請纓上門求教,第一次被譏諷,後來趙閔堂在治不了的情況下把燙手的山芋扔給了溫泉海。

上面是劇情的一個主要過程,此文並不是電視劇情的介紹,下面進入正題。翁大夫接手用方之後,並沒有順利就排除了死胎,疼痛難忍去了醫院,患者的丈夫把翁大夫也叫去了醫院。在醫院,患者丈夫同意了翁大夫的請求,再次服用中藥一次,看能否順利排出。雖然大夫有很大的把握,但這種情況要是放在了今天,試問有幾人願意嘗試,或者反過來說有幾個中醫願意治療這種病情,相信結果是微乎其微的。

《老中醫》劇中的用中藥打胎事件,放到現在還有人願意一試嗎?

西醫

為什麼當時患者會接受,我想這應該和當時的中醫地位是有關係的。首先,當時的中醫在人們的心目中地位是很高的,跟隨者總多,畢竟傳統的東西,在中國人的心中早已有深深的烙印。其次,雖然當時有西醫,但由於過來的時間不久,群眾基礎部紮實,受眾範圍不廣,老百姓對西醫存在半信半疑的狀態(估計價格也不便宜,並不是什麼人都看得起西醫的)。在當時的背景下,繼續選擇中醫,無疑使相對理智的。

在來看下目前的醫療狀況,兩大醫療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西醫已經成為了醫療界的主體,什麼疑難雜病,危重病情等,首先想到的就是去醫院看西醫。再看看上規模的醫院,有中醫的嗎?可以說中醫的處境,在現價段是遠遠落後於西醫的!

《老中醫》劇中的用中藥打胎事件,放到現在還有人願意一試嗎?

中國藥典

為什麼落後說西醫呢?跟目前的醫療制度有很大的關係,就拿前幾日我發的一個圖集說起。這個圖集是講十八反,十九畏的,其中有半夏這味中藥。內容補充裡我這樣寫道,半夏一般都是炮製後使用,生半夏只可外用,不可內服!有網友就不認同這點,回覆“誰說生半夏只能外用,不能內服了,傷寒論中就有內服的方子。誠然,古時候很多的藥方,都會用到有毒的中藥,比如生附子,生半夏,生川烏,草烏,療效不錯;但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此引發的醫療事故也不少,只是當時的信息沒有如今發達罷了!如今的這些生品中藥都被《中國藥典》拒之門外,各大藥店也怕承擔這方面的風險,沒人願意備貨銷售(管理要求很嚴格,利潤也沒多少),所以就算醫生敢用,也無處購買。

這些不得不說是中藥的悲哀,中西醫齊駕並驅之路還很漫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