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译文:南山经中的首列山系叫做鹊山。鹊山的首座山叫做招摇山,它濒临西海上端。山上生长的树种多为桂树,并且蕴涵有大量的金矿和玉石。山中生长有一种草,形状很像韭菜,开着一种青色的小花。这种草名叫祝余,人吃了这种草就没有饥饿感了。山上生长着一种树木,形状很像构树一样,木纹是黑色的,它开出的花叶光芒四照。这种树林名叫迷榖。人将这种花叶佩带在身上就不会迷路。山上还有一种野兽,长相很像猕猴,但长着一双白色的耳朵。它时而爬行,时而像人一样站立行走,这种野兽名叫狌狌,人若吃了这种野兽就会变得非常健走。山下的一条丽水向西流入大海。丽水盛产一种名叫育沛的东西,若将这种贝壳佩带在身上可以防止由寄生虫引起的疾病。】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狌狌

又东三百里,曰堂庭之山,多棪木,多白猿,多水玉,多黄金。又东三百八十里,曰猿翼之山,其中多怪兽,水多怪鱼,多白玉,多蝮虫,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译文:沿着鹊山、招摇山往东走三百里有座山,名叫堂庭山。这里有很多棪木,很多白猿,很多水玉,也有很多黄金。堂庭山再往东行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猿翼山。据说山上有很多怪兽出没,水潭里有很多奇怪的鱼,还有很多白色玉石、蝮蛇、怪状的蛇和怪状的树木。人无法攀登上去。】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猿翼山

又东三百七十里,曰杻阳之山,其阳多赤金,其阴多白金。有兽焉,其状如马而白首,其文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谣,其名曰鹿蜀,佩之宜子孙。怪水出焉,而东流注于宪翼之水。其中多玄龟,其状如龟而鸟首虺尾,其名曰旋龟,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聋,可以为底。

【译文:从猿翼山再往东走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名叫杻阳山。山的南坡蕴藏赤金,山的北坡有许多白金。山中有一种兽,外形像马,脑袋白色,身上有像老虎一样的斑纹,红色的尾巴,发出的声音像人唱歌一样,它的名字叫鹿蜀,佩带它的皮毛能使子孙发达。有一条怪水发源于杻阳山,向东流入宪翼水。水中有很多黑色的龟,形状与乌龟相似,却长着鸟一样的头,蛇一样的尾巴,它的名字叫旋龟,发出的声音像劈开木头一样,把它佩带在身上就不会耳聋,还可以用来治疗手脚上的老茧。】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鹿蜀

又东三百里,曰柢山,多水,无草木。有鱼焉,其状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鱼去下,其音如留牛,其名曰鱼坴,冬死而夏生,食之无肿疾。

【译文:杻阳山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叫柢山。山上有很多水流、水洼,长年不生草木。水洼中生长有一种鱼,身形像牛,生活在深山谷的水中,长有蛇一样的尾巴,还长有一对翅膀,羽毛生在两胁的下边,它鸣叫的声音像犁牛哞哞叫一样。这种鱼名叫鱼坴。它喜欢在冬季蛰伏,而在夏季到来时才出来活动。人如果吃了这种鱼就可以防治痈疽疾痛。】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鱼坴

又东四百里,曰亶爰之山,多水,无草木,不可以上。有兽焉,其状如狸而有髦,其名曰类,自为牝牡,食者不妒。又东三百里,曰基山,其阳多玉,其阴多怪木。有兽焉,其状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訑,佩之不畏。有鸟焉,其状如鸡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食之无卧。

【译文:再往东四百里有座山,名叫亶爰山。山上水很多,但却不生长草木。这座山十分险峻,是无法登上去的。山上有一种野兽,身形像野猫,但头上长有头发。这种野兽名叫类,一身同具雌雄两性。人要是吃了它的肉,就不会妒忌人。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叫基山。山的南坡有许多玉石,山的北坡生长有很多奇形怪状的树木。山上有一种野兽,身形像羊,但长着九条尾巴和四只耳朵,而眼睛却长在后背上。这种野兽名叫猼訑。如果披着它的皮就可以不怕任何东西。山上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鸡,但却长着三个头、六只眼、六只脚和三只翅膀。这种鸟名叫尚鸟付鸟。谁要吃了这种鸟的肉,就不思睡眠。】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猼訑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若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泽。其中多赤鱼需,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译文:再往东三百里有座山,名叫青丘山。山的南坡也有丰富的玉石,山的北坡有许多青色可作颜料的矿物。山上生长着一种野兽,身形似狐但却长着九只尾巴,叫声似婴儿啼哭一般,能吃人,但若人吃了它的肉便可以避邪防妖。山上还生长着一种鸟,形状像鸠,但鸣叫声就像人吵架似的,名叫灌灌。人若带着它,也可以避邪防妖。这座山中有一条名叫英水的水流流出,向南流入即翼泽。英水中有很多赤鱼需。这是一种形体似鱼、而脸似人的人鱼。它叫出的声音像鸳鸯啼叫一般。人若吃了这种人鱼,便可以不生疥癣。】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于东海,多沙石。汸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淯,其中多白玉。凡鹊山之首,自招摇之山以至箕尾之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状皆鸟身而龙首。其祠之礼:毛用一璋玉瘗,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为席。

【译文:青丘山再往东三百五十里就是箕尾山,山向东绵延至东海海滨。山上多沙、多石。一条名叫汸的水流从山间流出,向南一直流入淯水,汸水中有很多的白色玉石。纵观南山第一大山脉鹊山,它西出招摇山,东至箕尾山,蜿蜒二千九百五十里。这十座山的山神,都长着鸟的身形和龙的脑袋。人们祭祀山神时,将祭祀的牲畜与一块璋、一块玉共葬于地下,祭祀用的精米是糯米,供山神用的坐席是用茅草编织的草席。】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南次二经之首,曰柜山,西临流黄,北望诸,东望长右。英水出焉,西南流注于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有兽焉,其状如豚,有距,其音如狗吠,其名曰狸力,见则其县多土功。有鸟焉,其状如鸱而人手,其音如痺,其名曰朱鸟,其鸣自号也,见则其县多放士。

【译文:南山第二山脉的山头,叫柜山。柜山西临流黄国,北边是诸卤比山,东边是长右山。英水发源于此山,它向西南流入赤水。英水中有许多白色的玉石,还有许多的细丹砂。柜山山中有一种野兽,身形像小猪,长着分开的脚爪,叫声像狗吠。这种野兽名叫狸力。哪里出现这种野兽,哪里的人就遭受繁重的劳役。柜山山上还有一种鸟,形状像鹞鹰,但却长着一双像人手的脚,它发出的声音像痺一样。这种鸟名叫朱鸟。它有这个名字,是因为它天天发出“朱”的叫声。哪里出现这种鸟,哪里就有很多人被释放。】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狸力

长右东南四百五十里,曰长右之山,无草木,多水。有兽焉,其状如禺而四耳,其名长右,其音如吟,见则郡县大水。又东三百四十里,曰尧光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金。有兽焉,其状如人而彘鬣,穴居而冬蛰,其名曰猾褢,其音如斲木,见则县有大繇。

【译文:柜山再往东南方向四百五十里有座山,名叫长右山。山上不生长草木,有很多水。山上有种野兽,它的样子像猕猴而长着四只耳朵,名叫长右。长右发出的叫声像人暗暗的叹息沉吟。哪里出现这种野兽,哪里就会有洪灾。长右山再往东三百四十里有座尧光山。这座山的南坡蕴藏有丰富的玉石矿产,山的北坡蕴藏有丰富的金矿。山上有一种野兽,身形像人,但却长着猪鬃,住在洞穴里,冬天要冬眠。这种野兽名叫猾,它发出的叫声就好像砍削木头的声音。哪里出现这种野兽,哪里就会出现繁重的徭役。】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又东三百五十里,曰羽山,其下多水,其上多雨,无草木,多蝮虫。又东三百七十里,曰瞿父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又东四百里,曰句余之山,无草木,多金玉。又东五百里,曰浮玉之山,北望具区,东望诸。有兽焉,其状如虎而牛尾,其音如犬吠,其名曰彘,是食人。苕水出于其阴,北流注于具区,其中多鱼。

【译文:尧光山再往东三百五十里有座羽山。山下多水流、水洼,山上经常下雨,却不生长草木。山上有许多蝮蛇。从羽山再往东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名叫瞿父山。山上寸草不生,山中有黄金和玉石。瞿父山再往东四百里有座山,名叫句余山。山上寸草不生,山中有黄金和玉石。从句余山再往东走五百里有座山,叫做浮玉山。这座山北边可以眺望到太湖,东边可以眺望到诸卤比水。山上有一种野兽,身形像虎,但长着一根牛尾。它的叫声像狗吠。它的名字叫彘,是一种吃人的野兽。这座山的北坡有一条小溪流出,这条小溪名叫苕溪,向北流去,最终流进太湖。苕溪中生长有很多的鱼。】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又东五百里,曰成山,四方而三坛,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水出焉,而南流注于虖勺,其中多黄金。又东五百里,曰会稽之山,四方,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砆石。勺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湨。

【译文:浮玉山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名叫成山。这座山有四面山坡,且像三层土台重叠堆砌上去的。山顶蕴藏有丰富的黄金和玉石矿产。山脚有很多可作颜料用的青石风化物。山间有条水流出,向南流入虚勺河,据说水底有许多黄金。成山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山,它就是会稽山。这座山四四方方,山顶上有很多黄金和玉石矿产,山脚下多为砆石(像玉的一种)。山间的勺水,向南流入湨水。从会稽山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夷山。夷山上不生草木,因为都是沙石。有条湨水就从这山间里流出,它向南流入列涂水。】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又东四百里,曰虖勺之山,其上多梓楠,其下多荆杞。滂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海。又东五百里,曰区吴之山,无草木,多沙石。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又东五百里,曰鹿吴之山,上无草木,多金石。泽更之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滂水。水有兽焉,名曰蛊雕,其状如雕而有角,其音如婴儿之音,是食人。

【译文:再往东四百里是虖勺山。山上有许多梓树、楠树,山下长满荆束、枸杞。滂水从这山里往东流最后流入大海。再往东五百里有座区吴山。山上因为尽是沙石,所以长年不生长草木。鹿水从这里向南流入滂水。再往东走五百里就是鹿吴山。山上虽然不生草木,但蕴藏着许多丰富的黄金和玉石。有条叫泽更水的小溪流出,向南流入滂水。山上有种野兽,名叫蛊雕。这种野兽身形像雕,头上长角,叫声像婴儿在哭。这种野兽吃人。】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蛊雕

东五百里,曰漆吴之山,无草木,多博石,无玉。处于东海,望丘山,其光载出载入,是惟日次。凡南次二经之首,自柜山至于漆吴之山,七千二百里。其神状皆龙身而鸟首。其祠:毛用一璧瘗,糈用稌。南次三经之首,曰天虞之山,其下多水,不可以上。

【译文:向东五百里有座山,名叫漆吴山。山上不生长草木,有很多敲击起来就很响亮的石头,没有玉石。漆吴山西临东海,向海上望去上空似乎有连绵起伏的丘陵,丘陵上有闪烁不定的光芒,这里当是日月出没的地方。大凡南山第二列山系,从柜山开始,直到漆吴山,绵延七千二百里。这里的山神的形状像龙的身形,脑袋像鸟。人们供奉山神时,将祭祀的牲畜与一块璧共葬于地下,祭祀用的精米是糯米。南山第三大山脉,叫天虞山。山下到处是水,不好上去。】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东五百里,曰祷过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犀兕,多象。有鸟焉,其状如交鸟而白首、三足、人面,其名曰瞿如,其鸣自号也。泿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虎蛟,其状鱼身而蛇尾,其音如鸳鸯,食者不肿,可以已痔。

【译文:往东行五百里就是祷过山。山上有许多黄金和玉石。山下有很多凶猛的犀牛,还有很多象。山上生长有一种鸟,身形像鱼鹰,但头是白色的,脚长着三只,脸像人。这种鸟名叫瞿如。之所以取这个名,是因为它的呜叫声是“瞿——如——”。山间有条溪流流出,名叫泿水,向南流去,最终流入南海。泿水中有种名叫虎蛟的动物,身形像鱼,但长着似蛇的尾巴,鸣叫声像鸳鸯叫。人如果吃了它的肉,就可以少生痈疽病,而且还可以医治痔疮。】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译文:再往东走五百里,有座山叫丹穴山。山上有很多金和玉。有条丹水向南流入渤海。山上有一种鸟,形状像鸡,身上花纹五色斑斓。这种鸟名叫凤凰。头部的花纹像“德”字,翅膀的花纹像“义”字,背部的花纹像“礼”字,胸部的花纹像“仁”字,腹部的花纹像“信”字。这种鸟啊,饮食自然界的精华,自歌自舞,无忧无虑。若有这种鸟出现,那天下就和平安宁了。】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凤凰

又东五百里,曰发爽之山,无草木,多水,多白猿。汎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又东四百里,至于旄山之尾,其南有谷,曰育遗,多怪鸟,凯风自是出。又东四百里,至于非山之首,其上多金玉,无水,其下多蝮虫。

【译文:再往东行五百里,有座发爽山。山上寸草不生,这里多水,多白猿。有条汎水从山里流出,向南流入渤海。再往东行四百里,就到了旄山的尽头。旄山的南面有个山谷,人称育遗。山谷里有许多奇怪的鸟,柔和的南风从这山谷里吹了出来。再往东四百里,就是非山的首段。山上有很多金玉,就是没有水。山下有好多蝮蛇。】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白猿

又东五百里,曰鸡山,其上多金,其下多丹雘。黑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海。其中有鱼,其状如鲋而彘毛,其音如豚,见则天下大旱。又东三百七十里,曰仑者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青雘。有木焉,其状如榖而赤理,其汗如漆,其味如饴,食者不饥,可以释劳,其名曰白,可以血玉。

【译文:再往东行五百里有座鸡山。山上有不少黄金,山下的石头多为可制作成颜料的赤石风化物。有条黑水流出,向南流入南海。黑水中有种鱼,这种鱼的形状像鲫鱼,但长着一条像猪尾巴一样的东西。它有时还能鸣叫,声音像小猪的叫声。如果出现了这种鱼,那天下就要出现严重的旱灾。再往东走三百七十里有座仑者山。这座山上蕴藏有丰富的金矿和玉石。山的下半部分主要是可作颜料的赤石风化物。山上有一种树木,形状很像构木,但纹理是红色的。这种树能流出一种液体,有点像漆,味道却是甜的,像软糖。吃了这种液体,可以不再感到饥饿,而且还可以解除疲劳。这种树名叫白(ɡāo)。它流出的液体,可以用来染玉,使玉变红。】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鱄鱼

又东五百八十里,曰禺稿之山,多怪兽,多大蛇。又东五百八十里,曰南禺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水。有穴焉,水出辄入,夏乃出,冬则闭。佐水出焉,而东南流注于海,有凤皇、宛鸟雏。

【译文:再往东五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禺稿山。山上有许多怪兽和大蛇。再往东五百八十里有座山,名叫南禺山。这座山的山顶有丰富的金矿和玉石。山下多水,有个洞穴,水刚从穴中流出,又重新流进洞穴中,但这种情况只出现在夏天,到了冬天则自动停止。佐水发源于这座山,向东南流入南海。这座山上有凤凰和宛鸟雏。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

凡南次三经之首,自天虞之山以至南禺之山,凡一十四山,六千五百三十里。其神皆龙身而人面。其祠皆一白狗祈,糈用稌。右南经之山志,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译文:大凡南山第三列山脉,从天虞山开始,直到南禺山,共有十四座山,连绵六千五百三十里,这些山的山神,身形像龙,脸似人。人们供奉山神时,将一只白色的狗,作为祭品;供奉山神的精米,用糯米。上面所记载的南山三大山志,全长一万六千三百八十里。】

《山海经》第一篇——南山经【完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