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農村大學生普遍混得不好?

知乎熱榜上有一個熱門話題:“農村大學生為什麼普遍混得不好?”

那麼農村大學生是不是真的普遍混得不好,也許大概是吧。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大學生,對這個話題或許能有那麼一點點的發言權吧。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普遍混得不好?


在農村,家裡供出一個大學生是一件“很光榮”的事情。不是家裡人覺得光榮,而是村子裡的人覺得你覺得光榮…

對大學生,村裡人的態度分為對立的兩撥。一撥人覺得考上大學,那是真的很厲害,以後的路就是羅馬大道,工作包分配,不用一輩子早出晚歸辛勤勞作,意味著終於出人頭地;而另一撥呢,認為考上大學有什麼用,要花那麼多錢,等到畢業都已經老了,而學出來可能還找不到工作。

而且可怕的是在他們眼裡,只有醫生老師公務員才是工作,其他一律都約等於沒工作,要是撐死撐活有一份養得活自己的工作還好,要是直接沒工作,那是不敢回家的,不然真的能被唾沫星子淹死。畢竟村裡的社交圈有點廣,一人有狀況全村能第一時間知道。那種被當成猴子一樣圍觀的感受,心理再強大,還是覺得很恐怖。雖然說別人的看法不用太在意,或者說到底可能是自己太把自己當回事作怪,只是要做到毫不在意,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啊。

在“農村大學生為什麼混得不好”這個話題下有一個高贊回答說的是:農村大學生都有一種急於盡孝的心態。覺得家裡好不容易把自己供到大學畢業,自己一定要努力賺錢,讓自己讓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所以可能會顯得很急,自己有一點什麼成績,就迫不及待的跟家裡說,自己掙了一點錢,都迫不及待的想往家裡花,顯得能為這個家儘自己的一點綿薄之力。

我其實不太贊同這樣的說法,並不是急於盡孝,而是生長在農村家庭,好像就是總有一股無形的壓力在逼著你,好像盡孝這件事除了是一種義務,還是一種理所當然水到渠成的問題。你畢業了你理所當然的要賺錢,你賺錢了你理所當然的應該補貼家用。這種理所當然不是父母對你的要求,而是身旁的親戚朋友對你的圍觀。身為一個“一身榮光”的農村大學生,來自原生家庭的壓力是方方面面的。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普遍混得不好?


“畢業了不向家裡要錢,是我最後的體面。”在喜歡的公眾號上看到這句話,這大概是每一個辛苦掙扎的畢業生的心聲吧,而對農村大學生來說更甚。我畢業了是有跟父母要過錢的,原因有些難以啟齒,因為畢業後來來回回換了幾次工作遇上週轉困難,不得不跟家裡開口。

過後我才發現,畢業了還跟家裡要錢這件事,在農村,惡劣程度是堪比古代女子放錯要被浸豬籠那樣的。不是父母不心疼,而是他們也是真的沒有辦法,而你不能枉顧父母辛勤勞動一個月還換不來你這個月房租的那種艱難程度。所以他們是絕對不能理解為什麼你月薪四千房租一千,還會出現錢不夠用這種狀況。


雖然身份無貴賤之分,但原生家庭的束縛,確實讓農村學生從起點就輸了一大截,窮極一生的努力也趕不上的那種。比如機會和資源,比如見識和眼界。比如同一時刻,你的同齡人在滿世界旅遊,而你在自家的草場放豬放牛。

身邊的農村大學生,除了少數體制內的教師醫生公務員事業單位,剩下的大部分人,好一點的能進國企,壞一點的可能是隻有三四個人的創業公司,再壞的,就是沒工作家裡蹲了。

“你以為按部就班一眼望到頭的生活,卻是別人夢寐以求削尖了腦袋也進不去的。”

公務員對農村大學生來說已經是最頂級的工作了。其實體制內的生活已經很令人羨慕,有穩定的工作,事少離家近,加上地區補貼,一個月工資起碼五千+,消費不高,找一個同體制的另一半,一起攢錢結婚買房生娃,假期回家陪陪家人或者出去散散心,也許一眼望到頭,但確是很理想的狀態。

而想要考取一份這樣的工作,哪怕只是最基本的村官,一份崗位報考比例至少都是1:50,比高中考985、211還要難得多得多。

反觀沒考進體制的,一個人在外面,從最底層的打雜做起,晉升遙遙無望,一輩子小心翼翼的上班,不敢裸辭不敢犯錯不敢生病,可是就算這樣,也有可能一輩子都買不起一套郊區房。(出於自身缺乏資源和見識,農村學生在職場比起其他人或許走得比想象的要困難得多,雖然很多東西最終也能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但很多時候那種因為出身而帶來的多方面的問題比如自卑是根深蒂固的。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普遍混得不好?


是不是農村大學生普遍混得不好?答案我不知道,但我們很大一部分人,僅僅只是想成為那平凡大多數的其中之一,就得用盡全力。

我曾經畢業找工作,在接連考了公務員事業單位都沒考上,其他面試也不盡人意的時候,甚至想過我為什麼要讀書,是不是當初的選擇其實是個錯誤。可是啊,生在寒門,再難以找到比讀書更有效的實現自身價值的途徑了。

也許你讀了書,結果還是不盡人意。但是你要相信的是,你讀過的書,不會欺騙你。

我並不覺得身為一個農村學生是一件丟人的事還是其他。只是剛好遇上這個問題,剛好也想說說自己對這個話題的一點看法。我也很愛我的父母我的家人,我相信他們也很愛我,希望兒女一輩子平安順遂大概是父母一直亙古不變的心願吧,愛是可以用心去感受到的。只是除了精神上給予的愛,其他的他們也是真的無能為力。但這並不會讓我們互相責怪互相抱怨,愛是真的就足夠了。

但這些不能否認出身農村,所帶來的一些輸在起跑線上的東西,以及在未來的生活中所會面臨的一些可預見不可預見的問題。很多時候你的終點很可能只是別人的起點,條條大路通羅馬,有些人天生就生在羅馬。就很扎心,但也只是扎扎心而已。

漸漸的就會發現,其實要接受自己是一個普通人這件事,它並不難。不管怎麼樣,做你自己就好了啊。


為什麼農村大學生普遍混得不好?



The end

文章首發於公眾號:書淡淡,無聊的時候乾點啥?讀一本書,看一部電影,聽一首歌,或者可以和我聊聊天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