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村民在黔江土湾挖苕洞,竟然发现了旧石器时代的工具


1985年12月17日至28日,黔江区冯家坝土湾老屋基洞。出土一批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动物化石有100余件,哺乳类动物计有6个科目20个属种,其中,灭绝种有长臂猿、东方剑齿象、中国犀牛等5种,占总数的25%。同时采掘到旧石器时代中晚期石器800多件,老屋基遗址对研究黔江地区原始社会早期历史及第四纪地质史均有重要意义。

1977年11月12日,正阳村民张光武来老屋基洞帮亲戚挖红苕窖。他挖出了几件发光的岩石,拿起来一看觉得与一般岩石不同,白白的,还有花纹,很像传说中的龙骨。张光武感觉是个什么宝贝,但又弄不清楚是什么东西,就将其中1件交给了黔江县文物管理所。

1979年,县文物管理所又向张光武征集了1件"龙骨",经鉴定为剑齿象牙化石。同年3月,县文物管理员对老屋基洞进行2次挖掘,采回9件古动物牙化石,并对地质地貌进行了考察。老屋基洞从此蒙上了神秘的面纱。

老屋基洞发现古动物牙化石的消息,引起了国内考古和文物部门的关注。1980年11月,四川省博物馆派馆长范贵杰偕同专家胡昌钰对老屋基洞进行了考察,认为老屋基剑齿象牙化石属中更新世地质时期的东方剑齿象牙化石。

这一发现使老屋基洞"身价"大涨。黔江县文物管理员随即在老屋基洞组织挖掘,相继出土了熊猫、犀牛、鹿、野猪、豪猪等古动物牙化石。

1985年12月17日至28日,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派副研究员、云南元谋人的研究者之一张兴永为组长的川东古人类旧石器考察组,一行3人对老屋基洞进行初步了发掘,经过为期11天的发掘,专家们发现老屋基洞地层剖面的扰乱层属浅红色、褐黑色砂质粘土层,内含动物化石、石器料和近现代的瓷碗片、灰色青砖,还有清代钱币。其文化层为质纯的红色砂质粘土层,内含丰富的动物化石、石器料,属原生文化层。

这次发掘出土了100多件古动物牙化石,初步鉴定为哺乳动物20种、爬行动物1种、鸟类1种、无脊椎动物2种,共24种。


哺乳类动物群中有1万年前绝灭的5种,占总数的25%,有长臂猿、东方剑齿象、大熊猫等。同时,还采到800多件石器材料,其中包括原料、半成品、残片及石制品。经鉴定,发现的打制石器出自于动物化石同层的堆积物,地质时代与化石群一致,属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旧石器时代距今约250万年~约1万年间,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利用石块打击而成的石核或打下的石片,加工成一定形状的石器,如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等,是人类最初的主要生产工具。

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可以看到当年发掘出来的石器。石器呈斧状,青石色,不知是打磨得光滑,还是劳作多次被磨砺得光滑。透过古老的石器,仿佛看到了人类最初的劳作情景和人类进化的历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