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复来归,死亦长相思,生死之间吁叹万千

永失所爱,从此阴阳两隔。

说好到老,自此却只余一人。

生当复来归,死亦长相思,生死之间吁叹万千

10月29日上午,李咏妻子在博客上写道: “在美国,经过17个月的抗癌治疗,2018年10月25日凌晨5点20分,永失我爱。”一时间万人同恸,震惊、惋惜之声不绝。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人常说,生死之间有大恐怖。

生、老、病、死、离、别、苦,却也总有深几许的一往情深。

生当复来归,死亦长相思,生死之间吁叹万千

唐代白居易《梦微之》

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

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

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

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

生当复来归,死亦长相思,生死之间吁叹万千

公元 801年,30岁的白居易在长安结识了 23岁的元稹,他们为对方的文采精华而深深折服,政治上倾向又不谋而合,真是相见恨晚。公元831年,60岁的白居易惊闻元稹病逝于武昌,悲痛不已,当元稹的灵柩被运往老家陕西咸阳,途径洛阳时,白居易挥泪写下祭文。

宋代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生当复来归,死亦长相思,生死之间吁叹万千

苏轼在《亡妻王氏墓志铭》里说:“治平二年(1065)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名弗),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午,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于平静语气下,寓绝大沉痛。公元1075年(熙宁八年),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了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 ”(陈师道语)且传诵千古的悼亡词。

宋代贺铸《半死桐·重过阊门万事非》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生当复来归,死亦长相思,生死之间吁叹万千

贺铸一生辗转各地担任低级官职,抑郁不得志。年近五十闲居苏州三年,其间与他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妻子亡故,今重游故地,想起亡妻,物是人非,作词以寄哀思。

清代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谁念西风独自凉,萧萧黄叶闭疏窗,沉思往事立残阳。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生当复来归,死亦长相思,生死之间吁叹万千

纳兰性德妻子卢氏多才多艺,可惜的是“成婚三年后妻子亡故”。这首词是纳兰性德为悼念亡妻卢氏所做。词中道出了今日的酸苦,即那些寻常的往事不能再现,亡妻不可复生,心灵之创痛也永无平复之日。其中有怀恋,有追悔,有悲哀,有惆怅……

生当复来归,死亦长相思,生死之间吁叹万千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从此以后,我所有的人间烟火,都多你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