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網點消失,農村金融服務重任誰來擔?

近年來,隨著銀行網點不斷撤銷,農村地區的群眾基本金融服務受到嚴重影響,農村地區基礎金融服務出現空白,特別是大部分的低保戶、五保戶均居住在農村地區,很多地方低保領取還是以存摺為主,銀行佈置在農村的離行式機具根本無法滿足這些人領取低保的需求,因此不得不到縣城銀行網點辦理,無形中為領取低保的群眾增添了經濟負擔。為什麼銀行要無視群眾需求隨意撤銷網點呢?撤銷網點以後農村基本金融服務的使命由誰來承擔呢?

銀行網點消失,農村金融服務重任誰來擔?

農村人口逐年下降,農村網點拖累全行業務發展

近年來,隨著國家城鎮化發展速度越來越快,很多原本居住在農村的年輕人選擇搬入城市居住,農村人口逐年下降,很多地方出現了空心村、老人村,另外,隨著農業種植精細化、科技化水平的不斷髮展,農業種養殖不再需要大量人力支撐,更多的人選擇了離開農村到城裡去打工,進一步加快了農村人口流失的現狀。

銀行網點消失,農村金融服務重任誰來擔?

在這種情況下,銀行的農村網點客戶越來越少,優質客戶逐漸向城市轉移,導致業績逐年下滑,很多農村網點變成了養老網點、低效網點,嚴重拖累全行的整體經營發展水平。

銀行網點消失,農村金融服務重任誰來擔?

互聯網金融產品覆蓋面增大,影響銀行網點經營

三農產業金融長期以來都是一塊各家銀行爭搶的“大蛋糕”,而隨著互聯網+的風潮席捲祖國大地,互聯網金融服務三農也被作為銀行涉足三農領域的一個重要渠道,各家銀行針對農村、農業、農民開發的互聯網產品也是多種多樣。

銀行網點消失,農村金融服務重任誰來擔?

除了銀行互聯網產品以外,微信、支付寶、花唄、借唄等互聯網金融產品也逐漸被廣大農民朋友所接受,接觸現金的人越來越少,直接導致銀行物理網點客流量下降,銀行產品無人可賣。

銀行追求“高質量”發展,撤銷低效網點是必經之路

隨著全國經濟水平不斷髮展,銀行間的競爭也日益激烈,招商、浦發、民生等股份制銀行以其優質的服務和高效的運營模式發展壯大,不斷搶佔國有銀行的市場份額。在強大的市場競爭壓力下,國有銀行也紛紛選擇體制改革,逐步向“高質、高效、低耗”方向發展,而撤銷低效網點是各家銀行減少成本損耗、提高經營業績最直接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大型銀行為了自身經營業績提升,選擇撤銷農村低效網點。

銀行網點消失,農村金融服務重任誰來擔?

結語

據瞭解,目前需要本人持身份證到銀行網點進行辦理的業務大約佔銀行業務種類的60%以上,沒有了銀行網點,群眾的這些業務辦理從何談起?農村基礎金融服務是人民群眾所必須的,特別是對於一些農村的留守人員來說,他們沒有有效的收入手段,不會使用自助設備,唯一賴以生存的可能是每月的低保,可能是遠方兒女存入的生活費,而這些都必須要通過銀行才能夠獲得,銀行為了自身經營撤併網點本也無可厚非,但是農村基礎金融服務同樣需要保障。作為銀行,不應該只為了實現經營發展看到三農領域的“大蛋糕”,還應該承擔起服務三農真正的義務與責任。

銀行網點消失,農村金融服務重任誰來擔?

江蘇南通:農田加入全託管農民田頭喜分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