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金融搶佔傳統銀行業市場,銀行應該如何反擊?

近年來,傳統銀行業面臨的來自互聯網的衝擊越來越大,微信、支付寶快捷支付不僅搶佔了銀行掌銀、pos機的市場,而且還具備超強的吸存能力,直接挖起了銀行的“牆角”。花唄、借唄等線上短期小額信貸產品層出不窮,用戶數量與日俱增,銀行信用卡和小額貸款業務優勢和市場份額逐年減小,銀行利潤被瓜分的態勢愈演愈烈。

這種情況下,傳統銀行業應該認清形勢、積極改變,才能有望挽回敗局,而作有力的武器就是被銀行內外都詬病的服務質量。

互聯網金融搶佔傳統銀行業市場,銀行應該如何反擊?

選擇“硬碰硬”,銀行的優勢只會越來越小

面對互聯網金融不斷入侵金融市場,大多數銀行選擇了開發新型互聯網產品與之相抗衡,掌上銀行、網貸產品、互聯網支付平臺百花齊放,然而依舊阻止不了互聯網金融的迅猛勢頭。

其實面對微信、支付寶、花唄、借唄等互聯網金融產品,無論是支付便捷度還是產品靈活性,銀行的互聯網產品都是無法比擬的,銀行希望以龐大的客戶規模取勝,卻沒想到自己的產品缺陷太多,營銷措施力度不夠,反而導致了大量客戶的流失。

互聯網金融搶佔傳統銀行業市場,銀行應該如何反擊?

提升服務質量成為銀行對抗互聯網金融的唯一手段

其實銀行與互聯網金融的博弈並不是毫無優勢可言,銀行在全國範圍內擁有大量設施齊全的營業網點,這是銀行為客戶提供服務的基礎,也是銀行對抗互聯網金融的重大優勢,任何一家從事互聯網金融的公司都無法做到如此規模的網點覆蓋。

既然無法在線上與互聯網金融抗衡,銀行完全可以通過強化線下服務來增加客戶粘性,以服務促產品,帶動整體業務向前發展,這才是揚長避短的一招好棋。

互聯網金融搶佔傳統銀行業市場,銀行應該如何反擊?

提升服務質量需以人為本,落實考核

眾所周知,銀行業的客戶服務一向被放在至關重要的位置,但絕大多數客戶卻依然對銀行服務不滿意,歸根結底是由於銀行沒有實實在在貫徹“以人為本”的服務理念,客戶服務質量沒有落到實處。

若要提升服務質量,不能只靠各式各樣高強度的監督,而是要真正培養員工的服務觀念,放低身份,強化考核,提高服務質量與績效工資的掛鉤比例,建立合理的服務質量獎罰制度,只有切實提高了服務能力,銀行才能掌握這把“利劍”與互聯網金融分庭相抗,鞏固自身市場份額,挽回劣勢。

互聯網金融搶佔傳統銀行業市場,銀行應該如何反擊?


某國有銀行分支機構前公司部經理,為您解讀銀行內部的種種。只為相互瞭解,只為相互理解!歡迎關注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