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的经济来源是什么?梁家那么有钱?

I涤生I


梁启超不但支持着一个大家庭的日常开销,而且还同时供应三个子女在国外留学,可见他是很有经济头脑和赚钱能力的。梁启超的收入主要来源三个方面。

一是任职薪水,稿酬,演讲报酬。1912年11月,在给女儿梁思顺的信中,梁启超透露,袁世凯每月给他津贴3000元,还同意给组党资助20万,梁则开口要50万。而当时一般职员的月收入在8元左右。稿酬方面,梁启超作为时代巨擘,青年导师,他的稿费版税基本都是当时最高的。1925年,他曾在给大女儿的信中透露,商务印书馆给售书费五千元。晚年,梁启超还有一笔收入就是演讲和讲课费,也是相当不菲。

二是股票投资收入。民国初年商办企业众多,梁启超一度担任国民政府财政总长,从这个职务就不难看出,梁一定是一个极具经济才能的人。具体通过股票和商业投资获利多少没有记载,但也是从梁1928年给女儿的信中可以看出,“有二万内外资本去经营”。

三是北京、天津、北戴河等地的房产。1912年归国后,十年间梁启超在北京拥有了三处住房。而天津的饮冰室更是名流史册,由东西并立的两座现代化三层小洋楼组成,楼后还有一排两层工房。1925年,梁启超还出资一万元,买下了章宗祥在北戴河的别墅,也是一座二层小洋楼。可见在什么时代投资房地产都不会错。

图一:梁启超;图二:梁启超夫妇及子女;图三:饮冰室(现梁启超纪念馆)





历史的多维


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必须要首先清楚梁启超的生平。


梁启超,1873年生人,出生于耕读世家,其父梁宝瑛,秀才出身,仕途不顺于乡里教书,在家乡有极高的声望,以乡绅的身份参政乡里。

1889年(光绪十五年),参加乡试,名列第八。主考官李端棻爱其年少才高,将堂妹李惠仙许配与梁。

1890年(光绪十六年),赴京会试,不中。

1895年,梁启超再次参加会试,联合康有为等在北京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于松筠庵会议,上书皇帝,史称“公车上书”。


1896年,开始主编《时务报》,宣扬变法精神。

1897年十月,离沪赴湘,就任长沙时务学堂总教习,由办报改而教学。

1898年二月,返回上海,随即辞去《时务报》主笔之职,于三月初来到北京,跟随康有为奔走呼号。同年7月3日,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六品衔,并让梁启超负责办理京师大学堂译书局事务。


戊戌变法失败后,梁逃出北京,流亡日本,于1898年12月在横滨创办《清议报》,鼓吹“斥后保皇”。

1902年2月,梁又在横滨创办《新民丛报》,放弃“保皇”口号,代之以“新民”之说。同年11月27日,于横滨创刊《新小说》,附设于《新民丛报》。

1907年9月至10月,梁等在日本东京成立政闻社,以配合清政府“预备立宪”。

1911年11月16日,袁世凯组成“责任内阁”,任梁启超为法部次官。

1912年(民国元年)10月,梁启超结束了长达14年的流亡生活,从日本回国。

1912年至1913年,梁先后组建“民主党”、“进步党”,成为民初唯一能与国民党对抗的大党。

1913年(民国二年)7月,袁世凯任命进步党的熊希龄为内阁总理,九月内阁组成,号称“第一流人才内阁”,梁启超担任司法总长。

1914至1916年,参加“护国运动”,密谋倒袁。

1916年6月,袁世凯病死之后,梁开始效力于段祺瑞。在梁一力促成下,军务院于七月十四日宣告解散,南北“合作”,段祺瑞“统一”中国。

1917年(民国六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战争。11月15日,段祺瑞政府被迫辞职,梁启超辞职。梁至此结束从政生涯开始专心从事文化教育工作。

1918年(民国七年)底,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梁启超与蒋百里、张君劢等人前往欧洲考察。回国之后,即宣扬西方文明已经破产,主张光大传统文化,用东方的“固有文明”来“拯救世界。

1929年1月19日 ,梁病逝于北京协和医院。

看了他的履历,我们还用疑惑他的收入来源么?

出身、文笔、政才,哪一个不是他的资本呢?

流亡时办报办刊、接受捐款,归国时从政从教,去掉出身因素,像梁这类的人的收入来源无外乎这几种。

给个赞呗


半解经典


梁启超一生的经济来源比较繁多和复杂,还是举一个时间段内一个例子吧:

梁启超和康有为在戊戌变法(1898)失败后流亡海外,逃死之余,本来没什么经济来源,可是两人以『保皇会』为名义向海外华侨募集资本,创办了股份制的『广智书局』和『新民丛报社』,梁启超以提供文稿作为『技术入股』,占了33.33%的股份,1902年至1903年,仅从『新民丛报社』就获得分红上万银元。

能够赚钱,当然是因为报纸畅销,对此主要写手梁启超功不可没,而且他的文章在当时也起到了较大的积极作用。

但是在商言商,这样用所谓『能力』占股份的『出资』方式,如果不是因为梁启超和康有为之间的特殊关系或者说梁启超在保皇党之内的领导地位,是不可能获得的,因此也颇受人诟病。

严复晚年评价梁启超时如是说:

往者唐伯虎诗云:『闲来写得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以仆观之,梁任公所得于杂志者,大抵皆造业钱耳。幽其君而杀其友,已则逍遥海外,立名目以敛人财,恬然不以为耻。

严复和梁启超政治观点不同,他的观点和说法也不完全对,然而梁启超虽然比康有为借保皇敛财要克制和低调得多,但是他个人的第一桶金说到底确实有很大部分是靠借保皇名义忽悠海外侨胞得来的,多少有点不那么光彩。

在梁启超的理财消费观念中,大致认为『年余五六万金』才能『家计粗足自给矣』,开销如此之大,经济收入也必须高,进入民国,他不惜断绝高额资助与袁世凯翻脸,之后主要收入来自薪酬、稿费、版税、投资收益,那就相对荣耀得多了。


谈古论金


梁启超靠写书,靠搞革命活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