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典:从Uber来看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对决

之前讲到了Uber这家公司和它的创始人卡拉尼克。但如今卡拉尼克已经不是Uber的CEO了,他已经在2017年6月的时候辞职,退出了所有具体业务的管理,仅仅保留了董事会的一个席位。

而在这个过程里,卡拉尼克和Uber的大股东标杆资本(Benchmark Capital)的争斗也是非常精彩的。今天我们就借这个案例,再来讲一讲投资人和创业公司创始人的关系。

商业经典:从Uber来看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对决

1、标杆资本

在硅谷,没人不知道标杆资本。它在1995年成立,到现在已经有22年的历史了,而且是全世界最顶尖的投资基金之一。不夸张地说,所有创业公司都以能拿到他们的投资为荣。标杆资本的业绩也非常出色。

数据显示,从2007年到2017年这十年里,标杆资本投资的公司里面已经实现退出的价值部分——也就是投资的公司已经上市,或者被收购等等——总退出的金额有760亿美元之多。 整体的投资人回报是1000%。

另外,比起红杉资本这样的硅谷大基金,标杆资本还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就是 “平等合伙制” 。

商业经典:从Uber来看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对决

标杆资本合伙人:比尔•柯尔利、米奇•拉斯基、埃里克•维什里亚、马特•科勒和彼得•芬顿(从左至右)

所谓的“平等合伙制”就是:大多数基金都有等级非常森严的制度,但是在标杆资本,所有全职合伙人平分利润——不管是谁找到的项目,谁投资的项目,大家都平分。

而且标杆资本也不像硅谷一些大基金那样,在合伙人之外还招募非常多的分析师、营销人员、管理团队等等,而是合伙人自己把大部分工作都做完了,整个团队规模很小。这种非常“精益创业”的思路也让他们在硅谷的风险投资圈显得非常特立独行。

而显然,Uber是这家传奇基金捕获的又一条大鱼。

2、标杆资本与Uber的历史

标杆资本对Uber的投资最早是在2011年2月,当时它们以投资后估值6000万美元的价格投资了Uber1100万美元,占股18.3%,这是Uber的A轮融资。经过后面很多轮追加投资和稀释之后, 现在标杆资本占比Uber的股份大概是13%,有20%的投票权。

作为对比可以跟你说一下, 卡拉尼克现在拥有Uber大概10%的股份,16%的投票权。 而这次CEO和投资人的纷争,也主要在标杆资本和卡拉尼克这两方之间进行。

2017年6月的时候,美国前司法部长埃里克·霍尔德公布了一份对Uber的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可以说是非常重量级的,之前我们讲到过的Uber利用不合规则的技术手段欺骗苹果,就是这份调查报告爆出来的。

而这份调查报告的直接起因就是:2月份,Uber前女员工苏珊·福勒发表了一篇文章,说自己在公司遭遇性骚扰,但是由于直接上司工作绩效很高,人事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处理。在那之后她受到了更加频繁的性骚扰和性别歧视。当时这篇文章简直引爆了硅谷。

商业经典:从Uber来看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对决

左为Uber前女员工苏珊·福勒

其实之前Uber就已经负面新闻缠身了。

在一月的时候,在纽约就引爆过一次重大的公关危机。当时在纽约肯尼迪机场,出租车司机举办了一次罢工,抗议特朗普的移民禁令。但是纽约的Uber非常不合时宜地准许了自己的车在周边提供服务,而且还提供了一些优惠价格来吸引乘客。结果,群众们一下就非常愤怒。

而且卡拉尼克之前还加入了特朗普的经济顾问委员会,争议本来就很大了,再加上这次事件,整个互联网掀起了一次“删除Uber”的运动。 最终有超过20万用户卸载了Uber,然后转向了Uber最大的竞争对手Lyft。

等到了2月,又发生了这次性骚扰和性别歧视事件,这对Uber本来就非常脆弱的公关形象来说就是雪上加霜。

之后的几个月里,关于Uber的负面消息不断爆出,到了6月11日,Uber的董事会召开了长达六个多小时的会议,全体董事一致决定:开除公司的二把手,然后让卡拉尼克无限期休假。后来,Uber还因为这份调查报告开除了20多个高管和中层人员。

商业经典:从Uber来看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对决

卡拉尼克

《纽约时报》还报道了当时的细节:标杆资本的几个合伙人在芝加哥的一个酒店里约见了卡拉尼克。当时卡拉尼克以为这就是一次正常的董事会讨论,结果对方告诉他:你最好辞职。而且他们还拿出了有五个董事会成员签名的信件。这5家投资机构加起来占了Uber股权的25%和投票权的40%。

而且令人唏嘘的是,当时的卡拉尼克还在承受丧母之痛。五月中的时候,他的父母在加州一处湖区游玩,结果乘坐的游艇不慎撞上了一块大石头。卡拉尼克的母亲不幸遇难,父亲也是重伤。最终,这个时代最耀眼的一名创业者和CEO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选择辞职,然后无限期休假。

而到了8月份,标杆资本又做出了一件让业界非常惊讶的事情:他们起诉了卡拉尼克。罪名是刻意向董事会隐瞒公司管理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以及其他不当行为等等,要求卡拉尼克进行赔偿。他们的诉求是,希望卡拉尼克离开公司董事会和管理层,然后将董事会席位减少至8个。

因为之前卡拉尼克曾经将8个董事会席位扩充到了11个,主要是为了把更多的自己人安插进去。而这次起诉也是标杆资本防止卡拉尼克回归Uber的重要手段。

3、风险投资人与公司创始人的关系

实际上在硅谷,我们时常能见到创始人被投资人驱逐出公司的情况,最著名的就是苹果的乔布斯,以及Twitter的杰克·多西。有意思的是,这两个人后来都回归了。

但是,投资人把创始人告上法庭的情况可以说是非常稀少了。其实,这也是风险投资人和公司创始人关系最本质的一种体现。

这里面有两个重点:

  • 第一,从整个硅谷的形势看,创业者群体比投资人群体整体更强势。

这可能和大家传统的认知不太一样,因为我们的印象一般是,投资机构或者投资人高高在上,而创业者对他们言听计从,显得非常弱势。但实际上有两点原因造成了这个反直觉的现象:

首先,任何行业里面,都是稀缺资源比较抢手和比较强势,所以比起浩如烟海,甚至门槛根本不高的投资人来说,好的创业者和CEO永远是最稀缺的,所以好的创业者其实更加强势;

另外我们说过,VC最害怕的就是——不怕投错了公司亏钱,就怕错过了好公司。这在英文里有一个专门的词就是形容这个的,叫做“FOMO”,全称是fear of miss out,意思就是“恐惧错过”。所以,和创业者关系搞得太僵,导致你名声很差,大家都不愿意接受你的投资了,对VC来说是最糟糕的结果。

商业经典:从Uber来看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对决

最经典的故事就是红杉资本和Facebook CEO扎克伯格的故事。当时扎克伯格有一个亲密的导师叫做肖恩·帕克,也是一名天才黑客和年轻有为的创业者。他在创业的时候接受过红杉的投资,但是后来因为双方不合,红杉把他赶出了公司。所以他就强烈建议扎克伯格不要拿红杉的钱。

于是,扎克伯格在见红杉的时候设计了一个恶作剧:扎克伯格故意迟到,而且穿着睡衣,最后还讲了一个 PPT,叫做“你不应该投资我的十大理由”。结果,因为红杉对肖恩·帕克这一千多万美元的投资,他们错过了一个4000亿美元的真正的独角兽。而红杉本来可以在这里面获益几百亿美元的。

  • 第二,幂法则——Power Law。

所谓幂法则就是说,一只基金的回报,也就是业绩,几乎只由投资最成功的那一两家公司决定。

也就是说,如果你投资了100家公司,很可能是有2家表现非常好,变成了Facebook或者Airbnb,那还有七八家还可以,中等规模,或者被大公司收购了,剩下90家可能都死掉,也就是亏钱了。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投到那一两家最好的公司。

现在一个最鲜活的案例就来了。

刚才我们说,从2007年到2017年,标杆资本作为业界最成功的风险投资基金,十年里面投资的公司加起来价值有760亿美元——这里面有十几家上市公司,还有二十几个并购。但是Uber现在估值是多少呢?690亿美元,而且在公司各种问题解决了之后,可能还会上涨。所以,投到了一家Uber这样的公司,真的就相当于干了十年的活了。

刚才我们说,Uber是标杆资本这家传奇基金捕获的一条大鱼。其实更正确的说法可能是,这是他们等待了一辈子的那条真正的大鱼。

商业经典:从Uber来看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对决

所以,在这种状态下,董事会以及投资人和创始人决裂就真的没法避免了。因为里面牵涉的利益过大了。

我们可以简单算一笔账:按照当前的估值,目前标杆资本13%的Uber股份价值90亿美元左右,即使打个折,减去各种成本,按照80亿美元算也差不多了。这里面按照协议,有30%的分红是可以给标杆资本的合伙人的,也就是24亿美元。而六个合伙人,每个人分到的就是4亿美元。毫无疑问,作为一个风险投资人,一辈子投到这么一个项目真的是足够了。

所以,日后我们无论看到关于Uber内斗的任何新闻,都要记住这一点:投资人和创业者很多时候是利益绑定的,但真到了有了纷争的那一天,如果涉及的利益足够大,大家撕破脸也是在所不惜的。这可能就是人性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