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三觀正的媽媽,孩子才有福

做三觀正的媽媽,孩子才有福

最近在網上看到一則新聞:小男孩因為母親沒有給自己買喜歡的玩具,當街哭鬧尖叫起來,並用力地推打母親,還用腳踢母親,圍觀群眾無不指責,母親還一臉保護的說:“他還小。”

現在的孩子與我們父母那個時代相比,似乎越來越放縱了。

做三觀正的媽媽,孩子才有福

做三觀正的媽媽,孩子才有福

我有一個在小學任教的朋友,閒聊時她說他們班上很多小霸王,在學校根本不聽話,向父母反映父母的態度也是非常嬌慣,好像全天下都會寵著他家孩子一樣。

不知道這些父母怎麼想的,她一臉不可思議。

我嘆了口氣,這些父母以為是愛孩子,什麼都由著孩子,其實是在害他們的,現在還看不出來,等以後到了社會上,會有他們後悔的時候啊。

朋友一臉贊同:該管教的時候縱容他們,這是對孩子未來最大的不負責任

做三觀正的媽媽,孩子才有福

我曾經看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死刑犯在上刑場前提出要和母親說句話,母親淚流滿面的走過來之後,死刑犯咬掉了母親的耳朵,在場人譁然。

原來,在這個年輕人小時候,他偷了同學新買的鋼筆,並拿回家向母親炫耀,母親沒有批評他的錯誤,還誇他會賺錢,然後他們賣掉了鋼筆。等他長大一點,他又偷了鄰居晾在外面的衣服,母親還是沒有批評他,還誇獎他會給媽媽賺衣服,媽媽都不用買衣服了。

於是他越偷越勤,最大的一次成功的偷了一輛摩托車。母親和他合力賣掉了。他的膽子也越來越大,開始入室盜竊。終於有一次在他偷竊過程中驚醒了屋主,為防聲張,他一刀捅死了屋主,並把聞聲過來的女主人和他們的孩子一起殺死了。

死刑犯衝他母親喊著:如果你在我偷同學鋼筆的時候狠狠的教訓我一頓,告訴我那是錯的,我就不會變成今天這樣了!

孩子固然犯錯,但其實犯更大錯誤的,是母親。

孟母三遷的故事想必很多人都聽過。我們也都搖頭晃腦地背誦過:“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孟子年幼喪父,為給父親守墳把家搬到墳墓附近。經常有人送葬拜喪,久而久之孟子也學會了,模仿別人哭拜。孟母認為這樣不好,就搬家到了集市邊。孟子又開始模仿殺豬做生意的遊戲。孟母發現後覺得這樣的環境也不好,就搬家到了學堂邊,孟子就跟著學生們學習知識。孟母認為這樣的環境才是適合的,就不再搬家了。

一次孟子逃學回家,孟母知道後十分生氣,就把織布機上正在織著的布匹剪斷了。孟子惶恐跪地詢問原因。孟母責備道:“

讀書就像織布,布要一線一線織,連成一寸一尺、再連成一丈一匹。布斷了就沒有用了,讀書不日積月累,也不能成材。”

孟子聽了母親的教誨,從此用功讀書,終於成為一代大儒,被後人傳頌。

做三觀正的媽媽,孩子才有福

孟母三遷、歐母畫荻、陶母退魚、岳母刺字,這歷史上被經久傳頌的賢母故事,如今讀來,那種正氣凜然的母愛猶能感懷。

為人父母,就有責任和義務引導孩子確立正確的價值觀,首當重要的就是母親的三觀一定要正。

一個家庭,哪怕家徒四壁,貧寒困苦,只要有一個有見地、三觀正、善良樂觀的母親,就是家庭最大的財富,也是子女最大的福氣。

就像韓嬰所說:“賢母使子賢也。”三觀正則品行正,行走人間,氣度軒昂。

做三觀正的媽媽,孩子才有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