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地攤發現一把“神劍”,專家借160萬買下,如今十億都不賣

眾所周知,我們中國是世界性的文物大國,這得益於我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璀璨的文明。目前,珍藏於國內各大博物館和研究所所公開的文物主要有三種來源地,第一是通過考古挖掘古墓得來;其次是民間歷代相傳上交而至;還有就是從海外文物市場購買而來。而從海外文物市場“歸來”的文物,一方面體現了中華古文化的輝煌,另一方面則代表了近代中國一段“屈辱”歷史!

逛地攤發現一把“神劍”,專家借160萬買下,如今十億都不賣

近代滿清王朝積貧積弱,受苦的不僅是各族百姓,大批流傳千古的文物也因此落難。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八國聯軍攻佔頤和園以及外國商人闖進莫高窟,造成了數以千萬計的中國古代文物流失海外,是中華民族心中永遠的痛。然而到了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不少致力於文物管理和保護的專家學者,通過各種渠道從海外追回了一批國寶級文物。說道這兒,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叫馬承源的人。

逛地攤發現一把“神劍”,專家借160萬買下,如今十億都不賣

馬承源,曾是上海博物館的館長,國內青銅研究的泰斗,長期從香港回購追回國家珍貴文物。經馬老之手,重歸祖國的國寶有,媲美越王勾踐劍的吳王夫差劍,晉侯蘇編鐘以及各種青銅禮器和竹簡。上世紀90年代初,馬承源在香港油麻地一處古董地攤市場閒逛時,發現了一把很不同尋常的青銅短劍。這把劍在外形上像極了越王勾踐劍,寶劍的劍刃斜度極高,無比鋒利,雖有一定程度的鏽跡,但青銅的質感極強。

逛地攤發現一把“神劍”,專家借160萬買下,如今十億都不賣

一眼便看出該青銅劍非比尋常的馬承源,心裡暗誓定要將此劍回購回祖國,便詢問了買主價格。哪隻對方居然獅子大開口要價200萬港幣,那時期國內普遍不富裕,這個價格無疑是個天文數字。而當時作為上海博物館館長之一的馬老,深知追回流失在外的古文物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於是求助上海商界,打算以募捐的方式“救回”這件國寶。一名在滬經商的浙商知悉馬老口中的這把青銅劍極有可能是戰國吳越之地的古文物後,二話不說直接慷慨解囊。最終,這名浙商花了136萬港元約合160萬人民幣的價格,買下了此劍。

逛地攤發現一把“神劍”,專家借160萬買下,如今十億都不賣

那麼,這把青銅劍到底是啥來頭呢?買回來後,經過不少青銅器以及古兵器專家們的仔細研究和分析,得出這把寶劍為越王勾踐之子鼫與的佩劍,因為青銅劍劍柄上刻有“越王者旨於賜”,“者旨”讀為“諸稽”,是越王的氏,“於賜”則為名。與此青銅劍同銘器的古文物僅有7件,而劍卻僅有這一把“傳世”孤品,價值極高。

逛地攤發現一把“神劍”,專家借160萬買下,如今十億都不賣

後來,為了表達對慷慨出資相助的浙商的感謝,馬承源聯名請求將這把稀世青銅寶劍贈予了它的出土地所在的浙江省博物館,如今該劍更是成為了浙江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當初花超百萬天價追回的這件珍貴國寶,在財富發達而急需補充精神文明的我國,定性為一級甲等文物的子鼫與青銅佩劍,哪怕有人出十億,都買不走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