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8歲就會背很多詩詞,認識很多字,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

王一恆人才盈利系統


講真,8歲會背很多詩詞,真的不是什麼新鮮事了。不要小看了孩子。現在孩子都是三四歲就開始啟蒙。我閨女從小看巧虎,三歲就可以跟著電視唱十幾首古詩。四歲左右背二三十首古詩很正常。更別提幼兒園裡老師也會教。她們班裡的小朋友也都會很多古詩。不要把古詩看的很難,古詩其實很朗朗上口,孩子能唱很多兒歌,能背古詩也很正常,關鍵看家長有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教。

當然了,8歲會背很多古詩,會很多字,也是值得鼓勵的。“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語文就是靠閱讀量的積累。關鍵在於堅持。多讀詩詞,多看書,孩子會越來越棒的。多讀書,對孩子只會有利而沒什麼弊端。


職場媽媽往前衝


應該是利大於弊吧。

我見過一個小女孩,六歲就讀完青少年版的四大名著了。她說她四歲的時候就把常用字認完了。

其實早點認字可以積累閱讀量,很好。而且中國的漢字會讓孩子更具有想象力。

她父母很用心的培養。在她半歲的時候就用識字卡讀了,家裡的傢俱什麼的都標上漢字。後來只要她一開口說話就認識字。(這點她忘了,她說她媽媽說的)。當時覺得很神奇,但是現在有了孩子以後我覺得很正常。比如說孩子一開口說話就認識家庭成員,以及一些他經常使用接觸的事物。這和認識漢字本質上沒有什麼區別。

這個女孩唯一的不好處就是早熟。這種早熟就是她會覺得她的學前班老師教學水平太low。有的字老師讀錯,會引來她的強烈鄙視😁😁😁。還有就是她沒有什麼小夥伴,她不喜歡和同齡人玩,喜歡和我這種大人(我當時二十出頭吧)玩,或者是十幾多歲的(她說她喜歡她和她表姐玩,她表姐當時讀初中)。

然而我並沒有這麼教育我的小孩。因為我太懶了,也不想孩子那麼累。

就是在孩子一歲後給他讀大量繪本。反正我讀什麼他聽什麼。

他說話比較晚,現在快兩歲了。開始挑書,讓我讀他喜歡聽的。不喜歡的他會說“不要”。

比起同齡小朋友,我兒子屬於“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那種。我覺得挺好的,願他有個快樂的童年吧。


秋逸162458451


別人家我不知道,但從我女兒來看,還是利大於弊的!利弊的關鍵是看孩子學得是不是很快樂,不把學習當負擔。我女兒今年正好8歲,二年級,《唐詩三百首》基本背完了。每天晚上睡覺前背首新詩,第二天背新詩再複習老詩,天天這樣遞加,日積月累也就記牢了。而且我都是用輕鬆搞笑的方式來教,所以孩子不僅沒覺得累,還覺得很好玩。現在常常還會觸景生情的整兩句應景詩了。其實在這之前我也不確定她能不能接受這種學習方式,試了試還真行!貴在堅持!


夜166298738


我是一個12歲男孩的媽媽,我的兒子從兩歲開始認漢字,六歲上小學時已經能讀懂簡單的小說,背誦很多的詩詞。從我家的經歷來看,是利大於弊的。

首先聲明,我不是虎媽,沒有強迫孩子做他不喜歡的事情,沒有拔苗助長,認字,背詩完全是興趣引導的結果,是孩子在快樂的心情下完成的。

其實從小讓孩子認字背詩對孩子來說並不一定就是負擔,因為這些和看動畫片一樣,對孩子來說都是新鮮的事物。就像有的孩子就是愛彈琴,別人出去玩,她在彈琴,別人出去聚會,她在彈琴,或許外人看來很枯燥,但是對於她來說,這恰恰是一種享受。

我家孩子今年小升初,班裡排名一直是前列,從小字認得多,許多的題目和新課文自己就能提前預習了,數學的應用題側重於理解,語文的作文側重於文字的應用,這些無一離不開對漢字的精準把握,尤其是近兩年更是加重了對詩詞古文知識的考察,沒有漢字做基礎,孩子會很吃力的。

以上是針對於學習成績方面,其實在生活中,多認字多讀書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必需的,同齡人中,讀書多的孩子會更自信一些,談吐方面更有邏輯性,思維也更活躍且縝密。


愈心


實質上弊大於利,為什麼這樣說,主要原因是孩子在小時侯不應該追求學多少文化,而是讓孩子在自由的王國裡玩耍,讓這些孩子從小學會自立,學會做各種家務事,同時學會懂得一些處事規矩,學會做人之道。學習知識完全是學校的事情,與家庭沒有關係。為什麼幾歲的孩子不應多學文化?其主要原因就是:根據幼兒教育專家提示,因為小孩大腦的左前上方這個地方,是專門供應小孩子玩耍的,如果我們用更多的知識填滿這塊地方,就會嚴重傷害這個孩子的未來!北京有一個幼兒教育高級老師就講了她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件,有一個孩子在外婆的教導下,5歲就能熟背唐詩三百首,家長為此覺得特別驕傲,當這位幼教專家聽了之後只是笑笑。然而等這位孩子上了高中之後,由於長期學習的壓力導致患了嚴重抑鬱症而不得不退學,當初認為的一顆新星就這樣自然的隕落了。為什麼會這樣?就是因為錯誤的學習方式導致這孩子產生了嚴重不良後果。幾歲的孩子應該讓她們在玩耍的同時學會做各種家務事,學會待人接物、與人交往之道,知識的學習一定要等上學之後,由學校制訂相關的學習計劃,順其自然的進行學習。歐、美等國家,幼兒園至小學四年級的孩子做作業不計分的,也沒有多餘的作業,如果老師給孩子多佈置了一些作業,家長還會向相關部門進行投訴,她們會責怪老師“為什麼給我的孩子佈置這麼多作業”?每個學期結束或學年結束,學校的每個學生都能獲得一份獎狀,這些獎勵的發放完全依據每個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獎勵,而不是象我們國家的教育機構給學生評優都是以學習成績的優越而發給這些學生獎品的,這樣會使一些成績差的學生有一種低人一等的感覺,這樣會對一個人的終身教育有一定影響的。……。


春之聲1953


8歲會背很多古詩,會很多字,如果不是強迫孩子去背、去寫,不是狼爸虎媽式的教育,真是一件讓人高興的事。

我們家的寶貝,認字、背詩、講故事,還真的不是我威逼利誘的結果。

我們家小寶五歲時,和他的同學結伴,一起去參觀一個偽“海洋動物展覽館”。倆個小傢伙邊看放在大水箱裡的動物,邊讀水箱旁邊的說明文字。他們認識的不多,但他們會找不同圖片上的相同文字。倆個人玩得不亦樂乎,這又是一個新的收穫。

當孩子認為讀書,識字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時,又有什麼壞處呢?這不正應了“寓教於樂”的教育理念嗎?

當我們讀了各種教育理念的文章,聽了專家的各種解說以後,我們發現我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教育孩子了。

這時的我們是不是該靜一靜,想想,我的孩子快樂嗎?


孩子快樂地學習、掌握一項技能,是幸運的事,只是大多數孩子沒有如此的幸運。

連著名的節目主持人董卿,在提到自己“狼爸”對自己的教育時,都止不住潸然淚下。

如果題主家的寶貝,8歲時會背很多古詩,會很多的字,是孩子樂意做,又樂在其中的事時,該是多麼幸福喲。


木頭寶媽474


我覺得利大於弊吧!

我家大寶七歲多,整個寒假,他每天主動背一首詩,每天早上不把詩背了,他就會覺得少了些什麼。現在會背四百多首詩吧。

有次,我說韓紅的某首歌很好聽,他說,你怎麼知道韓紅會唱歌?我很疑惑,他說不是唐朝有個詩人叫韓(翃)嗎,他不是寫了《寒食》的詩嗎?他還會唱歌呀?

通過背詩,他知道了很多詩中的山山水水,知道了很多英雄的故事,很多詩人的悲歡離合。

他現在似乎愛上了唐詩宋詞,只要他喜歡,就慢慢的背下去吧!

我不逼他,背之前把整首詩的意思、詩人的心情告訴他就行了。

我們小時候背的東西都刻在石頭上,長大後背的東西都刻在冰塊上。👍❤



聊贈一枝春聊贈一枝春


我覺得利大於弊。以前,有一位母親孩子對進行了早期教育。不但教他背古詩,還教他識字,算數認人民幣等等。因為是農村的,雖然沒上臺演出過。沒上學之前,常常在父母和一些親戚面前,背古詩,一點都不膽怯。

後來,等他上學後,那優勢就顯示出來了。因為他本來就會認和寫一些字,在學習上來說,就比人家顯得輕鬆。老師也很喜歡他,誇他聰明。後來去親戚家和上街都不膽小。

通過他的事,我覺得我們可以在遊戲中教孩子背古詩,或者出去玩時,讓他跟自己念一下古詩,省得光照一本書念,太單調了,次數多了,也許他會反感。


胡五妹1964


8歲會背很多詩歌,認識很多字,我覺得,這是多好的事情呀。現在長大了倒是想多背點詩,無奈記憶真的差,背一首很快就背下來了,要長久地記住,卻是太難。兒童時代應該是記憶力最好的黃金時代吧,那時候記住的,大概很久都不會忘卻了,可謂是受益一生吶。



如果孩子真的能背很多詩詞,他應該也能感受到古詩詞的美好吧,就算意思意境不能完全解讀,至少能在朗讀背誦中感受一字一句的音韻美、畫面美,體會到文字各種組合的奇妙。就說詩詞大會的武亦姝、鄧雅文和陳瀅,這些孩子們應該也是早早地就開始學詩背詩,不都挺好嗎?

再說,其實真正專注地學習記憶一首詩歌,每天背一兩首,一年也有幾百首,看起來數量也算多,但實際上攤下來到每一天,並不會花太多的時間,梗不會佔用孩子太多的時間,不影響他快樂成長吧。我們只是覺得,似乎要花很多的時間而已。記得高中語文學習特別緊張的時候,語文老師依然建議我們每天要堅持閱讀一篇文章,我說哪有那麼多時間?老師說,一天也就花個幾分鐘而已。我還問,那只是看還是說要思考?老師就無語了,講,肯定邊看邊思考,這是一起完成的。

後來的時光,我們總想著,沒時間學英語,沒時間鍛鍊,沒時間看書,沒時間把愛好當成堅持,長長久久地每天持續下去,可是呢,我們卻有時間刷手機…



所以,其實看上去漫長的時間,似乎需要花費巨大的代價,可是攤下來到每一天,也只需要佔用一小部分時間而已,他在剩下的時間裡,依然可以安排另外想要慢慢成長的事。誰說讀詩讀書就一定要犧牲快樂成長,自由成長的空間呢?

那天在看初唐詩人的經歷時,感觸挺多,古人壽命不長,卻在不算長的人生裡綻放出耀眼的光華。早早地,他們成家,立業,考取功名,或者,著書立說,名揚天下。書中有講到駱賓王,七歲能詩,寫出《詠鵝》,八歲寫《玩初月》:“忌滿光先缺,乘昏影暫流。既能明似鏡,何用曲如鉤。”當然,神童的天賦萬里挑一,神童的一生也不見得圓滿…


讀書燈下


孩子8歲就會背很多詩詞,認識很多字,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呢?——當然是利大於弊啦。


但是,這並不是家長羨慕的資本。而是更應該讓孩子虛心,踏實、努力。因為如果孩子八歲會背很多詩詞,我建議如果有機會,可以報名參加每年的央視《中國詩詞大會》這個節目還是蠻有中國特色的,而且每個環節考的內容也是非常有難度的。不為了讓孩子得到名次,就是參與這個活動,以及考驗孩子的應變能力等。



孩子包括大人都是這樣的——越努力越幸運,切不可跟古代的仲永一般,以孩子目前的資質和天資,讓孩子不去努力不去學習新知識。



正好,藉此機會,我們回顧下《傷仲永》這個文章的主題思想。


《傷仲永》是北宋文學家王安石創作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講述了一個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永”的神童因後天父親不讓他學習和被父親當作造錢工具而淪落到一個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為例,告誡人們決不可單純依靠天資而不去學習新知識,必須注重後天的教育和學習,強調了後天教育和學習對成才的重要性。這篇文章言簡意深,說理嚴謹。




說到傷仲永,突然莫名想到了林妙可……哎……如果有好的引導,她現在肯定會發展的更好。雖然說,現在也還不錯……但還是感覺沒有發揮出來最大的潛力。


以上,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