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的前世今生

“纸”的前世今生

由人类需要记载事件开始,就出现了各种记事的办法。例如,古代人把绳子打结,记住曾经发生过一件事情。待文字出现之后,人们开始使用金属利器、石头利器以及木棍等刻制文字来记事。

各个古国都有其记事媒介的发展历史,在纸出现之前,人们尝试着寻求各种记事的方法。我国古代在发明造纸术之前,记事媒介就有岩石(岩画、碑刻)、甲骨、竹简和绢,而其他古国有黏土板、纸莎草、泥砖、羊皮、树叶(贝叶经)和蜡版等。直到纸出现后,人们才慢慢摆脱书写较烦琐、较难控制的局面。

“纸”的前世今生

称“纸”为“记事媒介”是因为早期的“纸”还不能称作纸,而只是一种记录当时事情的媒介。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力,其中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造纸业的兴旺、版画艺术的诞生和各种文化活动的交流,等等。在发明纸之前,人们对记事媒介的寻找付出了努力,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

“纸”字在我国出现得比较早,在秦朝的古文中已有关于“纸”这个文字的记载。并且能够在唐代之前的文献中找到很多处关于“纸”用字的证明:①晋代张澍《三辅旧事》,“卫太子大鼻,武帝病,太子入省;江充曰:上恶大鼻,当持纸蔽其鼻而入”。②唐代马聪《意林》引东汉应劭《风俗通》称汉光武帝“东驾徙都洛阳,载素、简、纸经凡二千辆”。③《后汉书·贾逵传》记载,“选诸生高才者二十人,教以《左氏》,与简纸经传各一通”。

这些记载中的“纸”虽说都是丝织品所制成的,但这也可以表明,“纸”可用于记载和书写的观念深入人心的历史较为久远。东汉时期,蔡伦成功地用植物纤维造纸,并且他制作纸的原料也较简单和易得,有树皮、麻、旧布、渔网。这些材料在东汉时期是比较容易得到的,且旧布和渔网的原材料是麻,这些材料都有着长纤维,比较方便再次制成更小纤维进行捞浆。这就是蔡伦的植物纤维造纸。

“纸”的前世今生

蔡伦

蔡伦发明造纸后约八十年,东汉末年,山东省东莱(今莱州市)人左伯,首先改良了纸的品质,他造出更细腻、有光泽的左伯纸,这种纸是采用桑树皮的纤维制造的。

西晋时,因八王之乱以及外戚夺权,都城南迁,造成南北朝对峙的局面,使得长江流域为主要手工造纸地区,造纸原料由原有的麻、树皮,扩大到竹子、稻草、稻秆、藤皮等多种原料,纸的品种也相继增加,如侧理纸、蜜香纸、剡藤纸等历史上有名的纸张。

炼丹家葛洪发现黄尼檗煎熬取汁涂抹在纸上可以防虫,并且还可以用来染色。黄檗为我国长白山及大兴安岭林区主要阔叶树种之一,既是中药也是染料。同时还发现使用淀粉施胶涂抹可以使纸张变硬,具有防水的功能。

隋唐、五代到宋朝,纸的发展更加昌盛。原料方面,桑皮、瑞香科树皮、木芙蓉皮、藤皮、竹料等更普遍,并且印刷术已发明,用纸量增加,因为人们吟诗互赠及社交的需要,笺纸开始流行。在制纸工序中加金花、彩色染料、金泥等材料,可以生产出更高级、更漂亮的纸。

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澄心堂”纸,此纸“肤如卵膜,坚洁如玉,细薄光润,冠于一时”,具有“韧而能润、光而不滑、洁白稠密、纹理纯净、搓折无损、润墨性强”等特点。北宋苏易简《文房四谱》记载:“李主澄心堂为第一,其为出江南池。歙二郡。今世不复出精品。”

“纸”的前世今生

蔡襄《澄心堂帖》

后来也曾出现各种仿制品,但仍然做不出南唐时那样的纸张。它具有渗透性、润滑性,被许多书画家所喜爱,宋代著名的绘画家李公麟的《五马图》以及欧阳修的《新唐书》和《新五代史》也是采用此纸。再加上它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故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

“纸”的前世今生

《五马图》(局部)

宋代,社会的稳定带动经济的繁荣以及印刷技术的成熟,纸张也被用于制作钞票。一场货币的变革就此到来,出现了“交子”和“会子”这些用于汇兑的商业票据,且大量发行纸钞,官府曾专门设立了拥有一千二百余人的造纸厂来生产钞票用纸。

元、明、清三代集结了前人的经验,在原料、工艺技术、设备和加工等方面都有所提升,并出现了《天工开物》这一类专业技术书籍。纸的用途也随着社会的改变而日益扩大,除书画、印刷、包装和宗教活动用去大量纸张外,还流行使用壁纸作为室内装饰,纸屏风也在当时的上流社会极为流行。

“纸”的前世今生

《天工开物》中的“斩竹漂塘”

明清时的造纸原料,逐渐集中在竹、树皮、麻、稻草这些品种中,竹纸以江西、福建的连史纸和毛边纸最为普遍,多用于印刷和书画,麻纸仍以北方各省为主,皮纸则南北各省都有,草纸则做包装、火纸、厕所及生活用品。

安徽泾县的宣纸,用当地特有的青檀树皮及沙田稻草制成,在书画方面的晕染质量极高,古今其他纸张都无法做到,到现在仍是一枝独秀。其他的加工纸也有一些新品种,如磁青纸、羊脑笺、明仁殿纸、梅花玉版笺、描金云龙笺、五色蜡笺、砑花纸等都非常有名,现在仍可看到仿制品,但用量及用途却已减少。

“纸”的前世今生

宣纸

自1798年以来发明了机器造纸,1884年引进中国,传统的手工造纸受到冲击,产量逐年减少,即使是新兴机器造纸,也抵不过国外纸张的倾销,纷纷用机器来生产传统式的纸,如仿制连史纸、海月纸、毛边纸、玉扣纸等,这样一来,传统手工纸只有生产廉价的低级包装纸及卫生纸等,销路变碍越来越窄。

1949年以后,最初三年内手工纸增产较容易,其年产量比机器纸还多,约占总产量的50%左右。其后,调整生产方式,将纸钱等仪式用纸改为文化和生活用纸,以弥补机制纸的不足,并生产一部分土法竹浆供机制纸用,且大力发展有名的宣纸及薄型皮纸等。1956年以后每年的手工纸都维持在年产20万吨上下,但因机器纸发展更快,产量更多,相比之下,手工纸只占到全国纸总值的2%左右。

但是一部分手工纸厂改为采用手工纸原料,用木制造纸机抄纸,原有的名贵传统手工纸品质与数量也由此提高,如定量滤纸、擦镜纸、水彩画纸、木炭画纸等,特别是浙江的薄型皮纸,开始用自己创造的造纸机来造纸,实现了韧皮长纤维手工抄纸的机械化,取得了较高的成就。

“纸”的前世今生

《纸浆造型艺术之美》将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融合到当今的艺术思想和观念表达中,探寻其表现和应用的空间。

作者详细阐述了纸浆材料起源的历史背景与发展情况、现代纸浆造型艺术技法、纸浆造型艺术在现代生活与设计中的运用,以及用于造型艺术中的纸浆材料实验,并对相关纸浆造型艺术创作的作品进行分析。

“纸”的前世今生“纸”的前世今生

书名:《纸浆造型艺术之美》

装帧形式:平装

ISBN:978-7-5623-5234-1

开本:16开版次:1-1

字数:22.6万字 页数:177页

定价:69.00元

《纸浆造型艺术之美》书中自有颜如玉

“纸”的前世今生
“纸”的前世今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