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当前,在加快“一带一路”倡议布局、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等因素的推动下,我国建设世界级大湾区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我国现有的几个区域性湾区中,粤港澳大湾区由于经济总量大、区位条件好、开放程度高等原因,有望成为我国打造世界一流大湾区的排头兵和试验田。

从国际大湾区的实践经验来看,基础设施一体化、要素流动自由化、产业分工协同化、营商环境包容化是打造世界级一流湾区所必须具备的条件。 结合粤港澳合作的具体条件和现实环境,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可以参照国际大湾区的发展规律,在规划布局、基础设施、协同分工、产业融合等领域不断推进,逐步构建开放包容高度协同的湾区经济体系。

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主要可以通过推动一体化深度融合进程、打造特色化分工协同体系、构建自由化要素流动保障以及营造国际化营商发展环境等路径来实现,保障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顺利推进。

<table><tbody>

推动一体化深度融合


/<tbody>/<table>

受益于中央政府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的《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及其框架协议,粤港澳合作已经进入了正轨,合作模式也趋于成熟。在此基础上,有必要基于顶层设计的高度,进一步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的一体化进程,实现湾区经济的深度融合。

具体来说,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一是统一规划布局,通过设立粤港澳大湾区规划领导小组和建设委员会对大湾区建设的目标、原则、思路和重大举措进行研究;二是加快交通、电信、金融等基础领域的一体化建设,实现城际轨道、航运物流、网络通信、信贷融资的无缝对接,打造便利化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推进产业结构的一体化建设,解决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各个城市间产业结构同化难题,形成各有侧重、互相协同的湾区生产网络体系。

通过在多个领域的一体化建设,促进湾区经济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品牌效应和规模发展效应。

<table><tbody>

打造特色化协同体系


/<tbody>/<table>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涉及“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三个关税区、三个法律体系”这一其他大湾区所没有的特点,既对城市之间的协同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也是粤港澳大湾区可以充分利用的比较优势。

具体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协同体系的建设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建设的协同,二是产业结构的协同,三是经济政策的协同。为此,要充分发挥“一国两制”的体制性优势,建立完善新型区域合作关系,在服务贸易自由化、贸易投资便利化、人才交流、创新创业等领域“先行先试”各项政策和措施,并且做好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政策的对接。

同时,要以香港、深圳、广州为中心,将深莞惠、广佛肇、珠中江三个都市圈和港澳作为载体,打造多中心组团的湾区经济新模式,形成圈层联系紧密、产业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清晰的湾区经济格局。通过完善现有的粤港澳合作机制,着力建设多个中心城市联动、产业链条内嵌融合、产学研无缝对接、经济政策高度协调的协同分工体系,突出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基础,形成特色鲜明的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格局。

<table><tbody>

构建自由化流动保障


/<tbody>/<table>

要素自由流动是通过市场机制调节来实现资源最优化配置的必要前提,也是提升粤港澳大湾区竞争力的必经之路。

为此,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在人才培育层面,要通过简化和优化户籍、社保、教育等公共服务事项的审批流程,破解不利于人才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解决专业人才的后顾之忧,形成粤港澳专业资质互认、专业人才互动、专业岗位互通的人才流动格局;在技术创新层面,要立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转型,建设一批技术创新孵化基地、创新产业园区和创业发展平台,并且高标准打造技术交易中心、产学研对接平台和技术合作开发中心,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更为便利和优越的市场环境,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的“硅谷”地带;在资本集聚层面,政府部门一方面要转变管理思路,落实好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另一方面要提升服务水平,通过完善企业征信系统,为消除企业与风险投资、银行和保险机构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创造条件,降低企业投融资成本和资本财务风险,从而提升粤港澳金融业服务于产业转型的能力和效率。

<table><tbody>

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


/<tbody>/<table>

国际化是世界一流湾区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东京湾区、纽约湾区、还是旧金山湾区,都经历了从地区小湾区发展成为国际大湾区的演变历程,透明、便利、法治的营商环境是国际大湾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粤港澳大湾区要实现从区域性湾区向国际大湾区的转变,就必须在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取得更多的进展,形成“引进来”与“走出去”双向联动的对外发展格局。为此,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广东自贸区建设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为突破口推进制度改革和体制创新,是粤港澳大湾区营造国际化营商环境、跻身世界一流湾区行列的必然选择。

积极探索制定符合国际化、法治化、公平化要求的跨境投资、贸易规则新体系,推动贸易、投资、金融体制等在更高水平上与国际通行规则接轨,有利于确保粤港澳大湾区在新一轮国际竞争格局中的地位,为实现从被动适应全球经济治理框架到主动参与、融入乃至引领全球经济治理框架打好基础。

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

杨沐 李明波 主编

内容简介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粤港澳大湾区的前景正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关注。发达的湾区经济以庞大的经济体量、宜人的环境、包容的文化氛围、高效的资源配置能力成为区域乃至国家的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建设的构想、共同市场构建与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与城市治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环境与科技等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杨沐(1946年6月—2018年6月),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经济科学奖获得者。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方向为东亚经济整合、国际金融危机等。长期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工作。曾主编《中国经济研究》系列英文丛书。

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李明波,华南理工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传播中心主任,《公共政策研究季刊》执行主编。

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书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理论与实践》

装帧形式:平装

出版时间:2019年1月

ISBN:978-7-5623-5873-2

开本:16开版次:

1-1

字数:25.9万字 页数:224页

定价:88.00元

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书山开道

美不胜收

国际湾区实践对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启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