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打餈粑,這是廣西一道傳統的年味,表示過年越來越近了

年糕是用糯米做成一種美食,廣西人也叫做餈粑,是廣西人過年必做的一道年味。年糕有“年年高升”之意,正好符合春節喜慶的節日氛圍,備受人們喜愛。

廣西人打年糕從臘月開始,一般都是以家族為單位,整個家族參與到年糕的製作中,一起慶祝新年的到來。打餈粑是一件非常耗費體力活的事情,所以每次打年糕都推選家族中年長者來主持,並有體力健碩的男性來擔任打年糕。

過年打餈粑,這是廣西一道傳統的年味,表示過年越來越近了

一般確定打年糕的日子後,族裡每戶人家都預先從自家拿出幾升新收成的糯米交給族裡的領頭人。然後前一天晚上,族裡的女人連夜一起把收集好的糯米淘洗乾淨,並浸泡一個晚上。

以前,在我們家,大家都是拿到村頭的水井邊淘洗,據說是因為那裡的水質好,做出來的年糕味道更好。不過現在每戶人家裡都裝了自來水,村頭的水井就荒廢了,長滿了水草,後來被填平了。

過年打餈粑,這是廣西一道傳統的年味,表示過年越來越近了

淘洗後的糯米用清水浸泡一個晚上後,糯米浸軟發脹。泡發的糯米放在竹篾編織的簸箕中瀝乾水分,然後用葫蘆瓢盛到木製的甑(zen)中,再駕到一口大鍋上,添水起火蒸糯米飯。

蒸糯米一定要用木頭製作的甑,形狀就是一個木桶,一般是用上好的松木或杉木來製作。在農村,這樣的木桶甑可以用上一輩子,而且越是陳年的甑蒸出來的糯米越是噴香。

過年打餈粑,這是廣西一道傳統的年味,表示過年越來越近了

剛開始蒸一定要用旺火,蒸屜上面霧氣繚繞,等待霧氣越來越稀薄的時候,就表示糯米飯快蒸熟了,這時候改用小火慢慢蒸十幾分鍾就可以取出打餈粑了。

打餈粑一定要用石頭鑿開的石臼,剛蒸好的糯米飯放進入,熱氣騰騰,香味濃郁,小孩子們被這香味吸引,繞著石臼不肯走。這時候負責打餈粑的人就會用茶樹杆子挑起一團糯米飯,遞給這些饞嘴的孩子,孩子接過餈粑,溜到一邊,左手換右手,吹著氣兒砸吧這些燙嘴的糯米飯,想想那場景就讓人忍俊不禁。

過年打餈粑,這是廣西一道傳統的年味,表示過年越來越近了

打餈粑的漢子們也會趁機吃上一兩團過下嘴癮,這樣打餈粑的時候更有力氣。然後就開始做工了,先是用杆子慢慢的杵著石臼裡的糯米飯,直到米粒漸漸變得模糊並有粘性的時候,就可以開始捶打對搗了。

打的時候也是有竅門的,你一下我一下,此起彼伏。先是一邊兩個人落杆,起杆子後對面兩個人再落杆。打糯米飯一定要趁熱打,動作要快,越大越有粘性,冷了不容易打爛,而且餈粑也不容易捏成團。

過年打餈粑,這是廣西一道傳統的年味,表示過年越來越近了

男子們一邊捶打一邊吆喝,將男性的力量之美展現無遺,這是一項最能體現男性孔武有力的運動,族裡強壯的男丁都來參加。雖然是寒冬臘月,打著打著就出汗了,年輕的甚至脫下衣服光著棒子捶打。

打到最後,糯米成糊狀,大家也都沒有力氣再捶打,這時候,四個人就採用推送的方式,也就是你的杆給我,我的杆給你,輪番攪動,動作一氣呵成,非常的好看。攪動一段時間後,糊狀的糯米冒出很多的泡泡來,就表示餈粑就要打好,可以大功告成了。

過年打餈粑,這是廣西一道傳統的年味,表示過年越來越近了

這時候,四個人將茶樹杆子推到糯米糰中,繞著石臼走幾圈,隨著一聲“起”,四個人一起將手中的杆子抬起,糯米餈粑就被高高的舉在四個杆子上。然後,快步走到一塊鋪滿糯米粉的門板前,把打好的熱餈粑放在案板上,杆子上的餈粑擼乾淨,和石臼一起塗上油,蓋上芭蕉葉,然後,走到一旁喝茶吃點東西,稍作休息,等待下一次作業。

過年打餈粑,這是廣西一道傳統的年味,表示過年越來越近了

一個家族的餈粑大概要打上8、九桶才能做好,所以打餈粑幾乎是從早忙到晚。餈粑打好後,又該家族中的女人出場了。剛打好熱餈粑可以捏成一團團,然後滾在炒好的酥豆麵上,然後呈到祠堂祭祖。之後,大家可以分食,據說第一桶的餈粑因為捶打的力氣最足,味道最柔軟、滑嫩。

過年打餈粑,這是廣西一道傳統的年味,表示過年越來越近了

吃完第一桶餈粑之後,大家開始捏餈粑。捏餈粑也是有技術的,左手拿著麵糰,右手拉著麵糰,幾捏幾捏,然後一擰,一個又圓又白的糯米糰子就做好了。糯米糰子做好後,然後放在案板上壓成餅狀,然後用紅色的汁水點到餈粑上,餈粑才算大功告成。

過年打餈粑,這是廣西一道傳統的年味,表示過年越來越近了

做好的餈粑可以存放很久,從臘月到春節,是寒冬臘月裡孩子們最好的零嘴,也是春節送親朋好友的禮品。餈粑吃法有很多種,可以裹了蛋液駕到炭火上烤到表皮發焦,裡面膨脹,然後揭去表面一層,撒上白糖或者花生芝麻碎就可以吃了。還可以放了熱油煎得黃亮,然後熬了紅糖水伴著吃。還可以切成片狀,加了雞湯生薑煮上一大鍋,趁熱吃上一碗,非常去寒養生。

過年打餈粑,這是廣西一道傳統的年味,表示過年越來越近了

現在這種餈粑很少有人做了,雖然很好吃,但是太費力氣,除了旅遊景點為了吸引遊客現場展示外,很多地方都採用機械加工的方法,到了春節,去集市上買上一些回家留著吃就行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