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稀哲的“悲哀”与颂克拉辛的“幸运”,什么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0比1输给泰国之后,《体坛周报》于今天发表了一篇深度评论报道“7年,谁改变了张稀哲和颂克拉辛的平起平坐?”

在这里先向大家推荐一下这篇不错的报道。


张稀哲的“悲哀”与颂克拉辛的“幸运”,什么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这篇报道中提到,为泰国队打入制胜金球的、被称作“泰国梅西”的颂克拉辛,其实在7年前和张稀哲同场竞技过,当时在U22亚锦赛上,以91国青队为基础,搭配93国青队中的部分佼佼者的U22中国国家队,与泰国U22队交手。那场比赛出生于1993年的“小字辈”颂克拉辛替补出场仅仅2分钟就头球破门,(文中还特别强调,1米58的颂克拉辛,当时的身高可能还不到1米58)。但破门后颂克拉辛太过兴奋,连吃两张黄牌被罚下场。

只需要一场平局就能出线的中国队再次被面对“打平就出现,往往打不平”的窘境。在95分钟,张稀哲压哨进球,中国队惊险战平泰国队,虎口脱险。

那场比赛,1991年出生的张稀哲成了决定比赛走势的球员,而1993年出生的颂克拉辛,从大喜到大悲。

此后,两个人在没有同场竞技过。直到前天的这场中国杯。


张稀哲的“悲哀”与颂克拉辛的“幸运”,什么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文中提到,前天的比赛中,颂克拉辛打入致胜球,而张稀哲表现平平。而在德转的身价上,张稀哲目前62.5万欧元,颂克拉辛则超过他一倍,达到150万欧元。联赛上,颂克拉辛入选J联赛最佳阵容,而张稀哲虽然帮助国安问鼎足协杯,却意外落选亚洲杯。

文中用了这样一句评语,来总结了两个人现在的情况:“两人目前之于亚洲足坛,已经不是一个档次的球星”。

其实,这句话并不完全正确。

比如,中国杯这场比赛,颂克拉辛确实打进一球,还创造了几次机会。但应该看到的是,张稀哲也为队友创造了多次好机会。可以说,上半场中国队的几次好机会都是张稀哲凭借个人能力创造出来的。比如开场不久吴曦的射门,就是张稀哲的秒传,后面张稀哲还两次传出威胁球,只不过都让韦世豪浪费。从技术能力角度来说,张稀哲仍是中国队传控球技术最好的球员,或者是最好的之一(其实也只有蒿俊闵能跟他比一比)。


张稀哲的“悲哀”与颂克拉辛的“幸运”,什么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此外,在联赛的表现上,颂克拉辛确实入选J联赛最佳阵容。不过,张稀哲如果去J联赛踢球,也不是踢不上。当然,能不能入选最佳阵容,就不好说了。因为这和很多因素有关系。从中超赛场来看,张稀哲去年的表现只能说中规中矩,年初的10轮停赛确实影响了他的状态,而复出后,施密特也迟迟没有找到让张稀哲融入已经有了奥古斯托和比埃拉双核的方式,也确实影响到了张稀哲的发挥。

至于说身价问题,颂克拉辛毕竟比张稀哲小了2岁,而且德转市场对于“脱亚入欧”的日本足球和日本联赛稍有偏爱,也是事实。

并不是说,北京球迷就说北京的球员好。客观来说,其实现阶段张稀哲和颂克拉辛的水平差不多。颂克拉辛的优势在于他才26岁,还有一定的上升空间而张稀哲已经28岁,基本进入了成熟期。

但要说,颂克拉辛跟张稀哲已经不是一个档次的球员,有点危言耸听了。

尽管对于这个结论有所争议,但实际上,作为中国球员中技术、意识最好的中场球员,与一个泰国球员平起平坐,甚至还稍稍不如,确实令中国球迷感到不爽。在印象中,中国球员普遍应该都比泰国球员强才对。

在该篇文章中提出的三个疑问,或许能够反映出中国球员和泰国球员平起平坐的一些原因,只不过,文章并没有给出答案。而这些答案,其实国安球迷可能更清晰是怎么回事。

疑问一:

“张稀哲真正意义上第一次进入国家队,是在2013年东亚杯。颂克拉辛比他要早半年,但其实,也就提前多踢5场国际比赛而已,其实相差不大。相反,2014年3月亚洲杯预选赛,国足生死战对阵伊拉克,是张稀哲关键时刻顶住压力,罚入一粒宝贵的点球,直接把中国队送到亚洲杯。按道理来讲,张稀哲那时候远胜颂克拉辛,他已经成为国家队层面的功臣。但从那以后,张稀哲长达一年半无缘国家队,这是否是拉开差距的原因?此乃疑点之一。“

回答:其实,北京球迷对于这件事情一直耿耿于怀。当年张稀哲打入绝平点球,帮助中国队杀入亚洲杯,给了后来的洋帅佩兰表现的机会。但是佩兰上任后,马上就放弃了张稀哲。


张稀哲的“悲哀”与颂克拉辛的“幸运”,什么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当时,张稀哲在国安踢得风生水起,2014年是他留洋前的那一年,他在联赛中贡献了6个进球12个助攻,力压孔卡成为中超助攻王,传威胁球数中超第一,单位时间里传出威胁球的次数也是中超第一。当时的张稀哲在国内球员中绝对是现象级的存在。

此外,当时的国安主教练曼萨诺也替张稀哲叫屈。他认为,即便张稀哲的技术风格不符合主教练的要求,但作为帮助中国队赢得亚洲杯入场券的第一功臣,主教练也应该带上他,这样也是给球员和球队一个交代。

可是,佩兰当时却提出了一个令人无法信服的观点:张稀哲并不比同位置的人强!?

这句话可笑至极,一个单赛季6个进球12个助攻的球员,不比同位置的人强,请问同位置的人,谁踢出了这样的数据?

亚洲杯的好成绩让人们不再质疑佩兰的选择,但接着世界杯外围赛的失败,再次让人想到了张稀哲。后来高洪波执教国家队,曾经短暂的用过几场张稀哲后,又把他打入冷宫。

在佩兰和高洪波指教国家队期间,正是张稀哲状态最好,表现最好的两年。可是,当时国家队的核心框架是以江苏苏宁的球员为主,吴曦、孙可、吉翔、任航都是球队的主力,而顾超、张晓斌也都成了国脚,更令人无法理解的是,连刘建业这样的球员,每次大赛都会占据一个国脚名额。

后来的结果证明,这些人除了吴曦之外(孙可后来伤病较多,转会权健的争议也影响了状态),其他都难堪大任。


张稀哲的“悲哀”与颂克拉辛的“幸运”,什么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应该说,里皮确实是喜欢张稀哲,里皮执教国家队后,张稀哲连续获得了首发的机会,他也多次为自己国青队时的搭档武磊送出国手术刀般的传球,只不过几次单刀都被武磊浪费。

12强赛以后,里皮突然就不再使用张稀哲,除了张稀哲,蒿俊闵也不受赏识。后来里皮的眼里,除了“世界巨星郑智”之外,已经没有了任何人。

应该说,从2013年张稀哲爆发,到2014年张稀哲成熟,再到2015年张稀哲留洋,那三年是张稀哲状态和表现最火爆的时候。但那段时间,他却长期无缘“江苏国家队”。等到里皮上任后,正是国安进入到了更新换代的时期,张稀哲一度在位置上出现了游离,有时候后腰,有时候前腰,有时候边路,他的状态并不好。虽然在国家队偶有闪光,但因为中国队成绩的不佳,他的特点也被淹没在批评声中。此后,国家队便进入到了“恒大国家队”的节奏里。郑智的存在,让张稀哲、蒿俊闵等技术型球员远离了国家队。


张稀哲的“悲哀”与颂克拉辛的“幸运”,什么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张稀哲和颂克拉辛在国家队的表现问题,其实从2014年就开始出现了分水岭。按说,一个19岁首次在中超首发就独中两元,22岁就在中超拿下两双,23岁拿下中超助攻王的球员,绝对应该是中国队中场的建队基石,放在任何一个国家队,也不可能把在本土联赛表现这么神勇的球员排除在球队的核心阵容之外。但中国足球的主教练却都可以视而不见,其背后的玄机,相信现在很多人都能看的明白。

中国队从2014年开始佩兰-高洪波的“江苏国家队”,背后离不开一个江苏籍高管的影子,这个人就是前任中国足协主席蔡振华。佩兰和蔡振华的关系很密切,一度有消息称,佩兰的女经纪人是过去女乒国手,跟蔡振华关系密切。津媒也曾在佩兰下课后指出,佩兰在任期间,经常越级找到蔡振华沟通球队用人情况。前不久,也有媒体人爆出,高洪波执教国家队时,很多人员名单都是某人钦定,高洪波气愤不过,干脆放任自流。

再后来,大家都知道,里皮入主国家队,也是蔡振华请来的。面对12强赛的严峻形势,里皮要来了全权管理,马上召回了张稀哲、蒿俊闵等球员。但12强赛后,高层开始推出“国家集训队”的概念后,张稀哲又马上失宠。

这背后,其实在明白也不过,常年在国安效力的张稀哲,其实是没抱对大腿。他既不是江苏人,也不是江苏队的球员,跟恒大也没有什么关系(据说还多次拒绝恒大的邀请)。所以,中国足坛最好的技术型中场,自然不得烟儿抽。

疑问二:

“疑点之二也是在那期间,张稀哲2014年底留洋德甲沃尔夫斯堡,但半年下来,没有参加一场德甲。枯坐板凳的他,选择2015年夏天回到国安,之后半年他的表现不温不火。好在2016年逐渐找回巅峰感觉,很快又回到国家队。彼时,颂克拉辛刚结束BEC俱乐部生涯,转会到豪门蒙通联。难不成留洋德国,成了他职业生涯的绊脚石?当初留洋是错误的?”

回答:有关张稀哲的留洋,其实球迷们已经反思过很多次。张稀哲2014年在中超的表现达到了巅峰。留洋势在必行。但他确实选错了球队。当时的沃尔夫斯堡刚刚拿下德甲冠军,球队是欧冠和欧联杯常客,张稀哲所习惯的位置,当时沃尔夫斯堡队中则是德布劳内的位置。张稀哲无法与其竞争。在坐了半年冷板凳,一分钟上场机会都没有的情况下,张稀哲回到了国安。


张稀哲的“悲哀”与颂克拉辛的“幸运”,什么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其实,张稀哲回到国安后,很多球迷发现,张稀哲还是涨球了。尤其是在比赛中身体和技术的运用更加合理。

所以,张稀哲留洋是对的,但平台选择的太糟糕了。如果他能去个德甲中下游球队(就跟现在的武磊一样),或者荷甲、葡超、俄超这样的联赛效力,绝对能够站稳脚跟。其所给中国足球带来的意义也就完全不一样。

真正造成张稀哲状态下滑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留洋的德国的失败,确实对张稀哲的心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他自己也说,跟德布劳内训练后,自己觉得一辈子也比不过人家。从回到国安后,张稀哲就有一点“养生”的感觉了。而另一方面,国安从2016年开始进入了新老接替期,也就是重建期。扎切罗尼、何塞、谢峰三任教练,对于张稀哲的使用各不相同,张稀哲在后腰、前腰、边前卫的位置上来回转悠,他和奥古斯托始终无法兼容。这确实影响了他的进步。

疑问三:

“我并不清楚颂克拉辛为何屡次拒绝日本、德国的留洋合同,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的选择是成功的。那么张稀哲呢?里皮一直对他十分器重,银狐上任后,每一场12强赛他都是首发。在中国队阵中,有此待遇的还有冯潇霆和张琳芃。在红牌事件发生前,可以说他在国家队和俱乐部,都是如日中天。这样看来,难道是一张红牌影响了他的生涯?这是疑点之三。”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前面已经提到了。里皮回来的时候,并不是张稀哲状态最好的时候。里皮一开始选择信任他,也是因为当时的局势迫在眉睫。里皮很欣赏张稀哲,所以对张稀哲委以重任。张稀哲在12强赛给武磊传出过至少两次单刀球,但武磊都没踢进去。此后,12强赛就结束了。

等里皮开始筹备亚洲杯的时候,已经进入了“恒大国家队”的时期。“世界球星郑智”的存在,让张稀哲和蒿俊闵这两个中国足坛技术最好的球员,长期沦为边缘。因为中场已经有了“世界巨星”,就无法在安排同样技术出色的球员,“世界巨星”身边,需要的是绿叶,是能跑能抢的工兵。

回答了以上三个疑问,其实可以总结一下张稀哲至今的足球生涯:

19岁之前,他是中国足球的希望之一,他曾经被齐达内点名参加训练营,他跟武磊齐名被认为是91年龄段的两个天才。

19岁那年,他中超首次首发,只用了20分钟就独中两元,这个天赋在蒿俊闵和黄博文之后无人能及,甚至直到今天,也没有人能够突破这样的成就。

22岁那年,他破茧成蝶,单赛季打出进球和助攻“两双”的成绩,一举奠定了中国本土球员中最巅峰的成就,至今无人能够企及。

23岁那年,他力压孔卡拿下中超助攻王,他在中超联赛已经成为本土球员中绝对的顶级球员。这个时候,颂克拉辛刚刚加盟蒙通联,还只是泰国豪门的新人。

但张稀哲最好的光景,基本也就停留在了23岁。

24岁那年,张稀哲在德甲虚度了半年后回到中超。他给人最大的感觉有两个,第一,壮了;第二,老了。

如果要总结张稀哲从24岁以后再也没有什么飞跃的原因,应该有以下几点:

1.个人追求的目标下滑了,更看重在俱乐部赚钱持家,足球梦想越来越小了。

2.国安的新老接替重建期,张稀哲位置不稳定,没有找到适合他的位置和打法。

3.国家队进入了“官员时代”,在国安效力的张稀哲不属于“集团内部”,他无法获得信任,与国家队若即若离。

4.奥古斯托、比埃拉等超级外援的存在,让张稀哲失去了自己最擅长的位置,也放弃了一些自己最擅长的特点。

5.没有比中超更强的平台提供给他,张稀哲的技术意识就无法得到提升。

从这里看出,张稀哲的职业生涯,如果用实况足球里的一种球员属性来定义,应该算是:早期持续型,或者是普通持续型。他不属于“伤仲永”,但也没有达到人们预期的高度。其原因,除了自身的性格之外,确实也受到了很多外界因素的影响。比如,一个金钱包裹的联赛,一个官僚干预的国家队,一个外援横行的体系,还有碰到国安新老接替期的运气。


张稀哲的“悲哀”与颂克拉辛的“幸运”,什么造成了如今的差距?



现在的问题是,对于张稀哲来说,外界的环境并没有什么改变。联赛仍旧是铜臭的,国家队是更加官僚的,在俱乐部他还是游离于超级外援之外的。而更可怕的是,在这种处境之下的,并不只是张稀哲一个人。

颂克拉辛能够一步步成长,跟他没有遇到这些乱七八糟的环境也有很大关系。至少,泰国足球是支持球员出国留洋的,泰国国家队的名单也不是官员们圈定的,泰国俱乐部的战术体系也不完全是围绕着外援打造的。

张稀哲在足球场上的悲哀,可能在于,他不是个泰国人,如果是,以他的天赋来说,他在足球场上的成就可能会更高。

而颂克拉辛的幸运在于,他不是个中国人。否则,他根本不可能去踢球,教练会第一个把他刷下来。他也只能去演“土行孙”或者“武大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