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国人曾为中国经济开出“药方”,200年后我们才痛彻领悟!

一外国人曾为中国经济开出“药方”,200年后我们才痛彻领悟!

还得从鸦片战争后说起。英国利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西方列强蜂拥而至,企图占据中国市场大发横财。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他们想象的那般美好。中国大门虽被强行打开了,但中国市场仿佛并不“欢迎”他们的到来,英国工业化产品仍然滞销难行。

举例说明,中国是茶叶的故乡,生产种植茶叶非常普遍,一些英国商人从中发现商机,发明生产了一批相关的机器设备,如烘培机、包装机等,准备卖给中国的茶园主们。可是,尽管这些机器设备能够显著提升茶叶生产效率,但丝毫不能引起中国茶园主们的兴趣。反而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大量引进此类机器设备,大力发展茶叶产业,就这样,印度茶叶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仅几年光景,无论茶叶产量和质量均超过了中国!

一外国人曾为中国经济开出“药方”,200年后我们才痛彻领悟!

到底是怎么回事?一位名叫史密斯的英国商人决定亲自来中国考察一番。他来到中国茶叶的盛产地——福建,经过近一个月的观察,他终于明白了:福建的茶园较多,面积普遍不大,一些实力较强的园主会请一些人帮忙从事生产,但这些人与园主的关系不是“雇佣”关系,而是一种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师徒”关系,二者最大区别在于,雇佣关系中的雇主要给付雇工报酬,而师徒关系中的师傅只要提供徒弟基本生活所需即可,无需支付任何报酬!

史密斯认为,正是由于中国茶园主们的用工成本非常低,几乎为零,这是导致他们拒绝引用先进机器设备从事生产的根本原因!他进一步指出,依靠廉价的人工成本,拒绝先进机器设备,将使中国经济永远陷入低效率、低水平的循环!

200年过去了,曾几何时,我们还将廉价的人工成本作为一大优势,并准备凭借这一优势登临世界之巅?!如今,我们终于明白,依靠人多、廉价是不行的,只有提高生产力,依靠科技进步,中国才有出路。

大家认同200年前那位史密斯先生的判断吗?中国的人口优势已成为“过去时”了吗?欢迎留言点评,老唐愿与诸位共同探讨。

一外国人曾为中国经济开出“药方”,200年后我们才痛彻领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