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高价股”网宿科技忙割韭菜?曝光神秘女工诡异套现14亿

“第一高价股”网宿科技忙割韭菜?曝光神秘女工诡异套现14亿

曾以141元问鼎两市“第一高价股”的网宿科技成了割韭菜的反面教材。

二月下旬以来,网宿科技站上了“风口浪尖”。借助边缘计算这一热点题材,其股价攀上了22个月以来的高位。然后,麻烦接踵而至——大股东频频套现,收到深交所关注函,2.4亿限售股解禁施压,6个交易日股价暴跌25%。

在大股东频频套现的过程中,一位神秘股东走进了大众视野。这个电子仪器厂的退休工人陈宝珍通过网宿科技的几次减持公告才得以抛头露面。根据网易清流工作室统计,自2009年10月上市以来,第一大股东陈宝珍已累计减持5次,累计套现14亿元。

公开资料显示,陈宝珍是一个福建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电子仪器厂的退休职工。根据广为流传的创业故事,2000年,陈宝珍和留学归来的周艾钧共同创立网宿科技,那年她57岁。没人知道一个此前为电子仪器厂的退休工人,凭借何种机缘巧合进入了当时的新兴领域IDC(全球分布式数据中心)业务。

网宿科技2009登陆创业板,网宿科技的主营业务为CDN服务,为互联网巨头公司提供云计算服务。在2013年创业板上涨潮中,网宿科技股价一路高企,曾以141元的股价击退贵州茅台(600519.SH)问鼎两市“第一高价股”,也在当时赫赫有名的“妖股”。但从那儿以后,网宿科技的大部分时间处于下跌状态。最惨时,不足10元/股。

中国政法大学资本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刘彪认为,公司高管增减持自己公司的股票是影响投资者信心以及股价的重要因素。重要股东和管理人员集体减持,往往意味着公司当时股价已经被高估,投资者自然也有权利‘用脚投票’选择离开。

“第一高价股”网宿科技忙割韭菜?曝光神秘女工诡异套现14亿

股价高位高频减持

近来,边缘计算成为股市题材新,网宿科技股价暴涨就是“借力”了边缘计算。所谓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设备或者数据源头的一侧,进行数据处理,从而减少网络延迟带来的影响。这项技术又与5G相联系,应用于自动驾驶、物联网、机器人、工业、医疗等行业。

而从2月初开始,边缘计算概念股就被爆炒,同花顺边缘计算指数从700点最高一直涨到1200点,而网宿科技也因此受益。

股价大涨形式一片大好之际,网宿科技却传来了大股东减持的消息。

网宿科技3月11日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东陈宝珍拟减持不超1.46亿股,占公司总股本的6%;公司副总经理储敏健,副总经理黄莎琳,董事、副总经理、董秘周丽萍拟合计减持不超82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42%。

这并非高管首次减持。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月以来,包括公司董事长兼第二大股东刘成彦、第一大股东陈宝珍在内的多位高管和重要股东减持,刘成彦减持前持股11.52%,近期减持比例已达1%,是自2016年以来高管最大幅度的一轮减持。

3月7日,深交所向网宿科技发出关注函,要求说明补充公司董监高及持股5%以上大股东近期买卖公司股票的情况,是否存在内幕交易或操纵股价的情形。

资料显示,网宿科技成立于2000年,陈宝珍为创始人之一,2001年刘成彦进入网宿科技,不断受让出资额成为网宿科技的第二大股东,一直与陈宝珍所持股份的差距并不大。2009年公司上市后,陈宝珍便不担任任何职位,公司的“一把手”为刘成彦。

公司上市后,创始人陈宝珍持股26%,刘成彦持股15.95%,两人持股均不超过30%。根据相关法律规定,上述股权结构将被认定为无实控人。上海创远律师事务所许峰律师曾对媒体分析称,如两人不结为一致行动人,将导致公司股权分散、股权结构不稳定,对一个刚上市的公司来说非常不利。

事实上,2013年,随着创业板上涨热潮,网宿科技开始了属于自己的股价神话。当年网宿科技股价一路从16.89元上涨至84.7元,网宿科技在创业板中叱诧风云,股价最高达141元/股。

在2014年短暂夺得“第一高价股”后,网宿科技股价开始震荡下跌。高管与实控人开始疯狂减持。在2016年9月21日和26日,储敏健、周丽萍分别进行减持,套现金额分别为6650万元、4586.40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4名高管与实控人的减持节奏“惊人一致”。公开资料显示,实控人陈宝珍在2016年9月23日套现4.52亿元。

据《华夏时报》记者粗略统计,实控人陈宝珍和刘成彦在2013年、2014年、2016年和2017年陆续减持已经套现超10亿元。

有媒体报道,网宿科技在限售股解禁后,就有多名高管及其亲属也进行了减持操作。2010年至今,网宿科技的高管掀起了7轮减持高峰,其中,2013年的减持就有28次之多。目前,网宿科技有14名董监高,上市以来超过一半的董监高及其亲属进行了减持操作。

对于实控人和董监高的轮番减持套现,中国人民大学法学教授刘俊海认为,实控人和董监高在商业道德上应该和广大投资者风雨同舟,尤其是在股价下跌的时候给予投资者信心,不能自己先跑。“过于资本市场重融资轻投资,上市公司成了实控人控股股东们的摇钱树,而不是投资者的聚宝盆。个人建议实控人和董监高减持一定要严格按照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和程序,有关部门也要严加规范大小非减持。”

“第一高价股”网宿科技忙割韭菜?曝光神秘女工诡异套现14亿

神秘退休女富豪

一个退休老太参与创建的网宿科技,竟然一度成为创业板四大天王之一,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陈宝珍,厦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电子仪器厂的一名退休员工,2000年,当时57岁的她参与创立网宿科技,投身到新兴行业的IDC业务中。

招股书也显示,陈宝珍出生于1943年,成立网宿科技时已经57岁,故找来了年轻许多的刘成彦来帮自己打理公司。刘成彦出生于1964年,加入网宿时仅37岁,加入网宿之前任中国万网首席运营官,网宿现在的董事会也有多个“万网系”成员。刘成彦自2005年起担任公司执行董事,上市后至今任公司董事长,负责公司的经营决策和管理。

去年5月,《新财富》2016年500富人榜公布,网宿科技的陈宝珍以73岁的高龄位列女性富人榜第12位。在近年来热门的TMT行业,仅有蓝思科技的周群飞和陈宝珍来自该行业,前者曾经问鼎内地“女首富”,后者是网宿科技的第一大股东,也是该公司的创始人之一。

成立初期,网宿科技的注册资本为200万元,周艾钧、陈宝珍分别出资100万元。之后的近10年时间,虽然公司的股权结构几经变更,包括周艾钧退出,但陈宝珍一直是最大的股东,她在网宿科技先后投入620万元。

据报道,在2007年完成引入创投资本和经过2008年的上市辅导之后,2009年10月,网宿科技正式登陆创业板。以2016年陈宝珍90亿元身家计算,该笔投资回报超过1450倍。

然而,陈宝珍并未在网宿科技担任任何职务。外界不免有诸多猜测,有消息称,陈宝珍有可能是代他人持股,亦有推测称,网宿科技的实际投资人有可能是陈宝珍的子女。市场众说纷纭,由于未能得到网宿科技的确认,外界依然充满好奇。

然而随着近年来CDN业务的爆发,网宿科技的陈宝珍传奇难续。

今年5月中旬,继阿里云、网宿科技之后,又有5家企业拿到了CDN牌照。这5家企业分别为:腾讯云、蓝汛通信、帝联科技、同兴万点、福建光通互联。据不完全统计,国内至少有数十家企业在从事CDN业务,而获得正式牌照者只有上述7家企业。如今不是一家吃香的年代了,网宿科技股价下跌有其必然性。

“第一高价股”网宿科技忙割韭菜?曝光神秘女工诡异套现14亿

网宿科技董事长刘成彦

不仅传统CDN运营商在通过加快网络建设和节点布局,一批互联网巨头也纷纷涌入CDN市场,面对络绎不绝的新进入者,CDN行业的“价格战”已经打响。

青岛大学经济学院教授易宪容曾撰文称,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大股东、董事和监事,之所以在自己公司上市之后都在千方百计地要减持,并非短视行为,而是他们知道无论是公司的上市还是公司未来走势,其股票的价格都不可能走好,或根本就不值这样的价格。“总体而言,这些公司内部人并不看好自己的公司。”


(【华夏商训】系今日头条签约作者,连续三年位居今日头条财经自媒体年度榜单前列。欢迎大家通过私信方式提供相关新闻线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