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近期家用MPV市場動作不小,3月11日,吉利嘉際上市,推出11款車型,售價區間9.98-21.58萬元;3月12日,2019款比亞迪宋MAX上市,推出7款車型,售價區間為7.99-12.99萬元。而在2月28日全繫上市的上汽大通G50同樣看中了這個市場,家用MPV市場如雨後春筍般蓬勃發展,那麼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買家用MPV,究竟哪一款合適,我們就來做一次三車對比。

外觀:宋MAX小改動,嘉際酷似長盒子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2019年款宋MAX大部分保留了現款車型的設計,在幾處細微之處有做調整,包括使用了雙色拼接的外後視鏡、全新樣式17英寸雙色輪圈,以及琥珀金色車漆,同時相比現款車型中網面積更大,鍍鉻飾條有一些微調。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宋MAX的設計比較符合中國人的胃口,車身比例均衡,沒有突兀的設計,大燈與中網連成一片,鍍鉻飾條較多,比較有精神氣,不過美中不足的是宋MAX外觀整體看起來有點小巧,缺少一點MPV車型的氣勢,這主要是被車身尺寸所限制。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上汽大通的外觀設計得益於C2B智能定製模式,可以實現“千人千面”,筆者最喜歡還是滿天星前格柵搭配LED燈組的設計,看起來不“衝”人顯品味。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作為一臺長度超過4.8米的車型,體積並不算小,但通過車身側面兩條犀利的線條設計,讓整臺車看起來顯活力。懸浮式車窗設計比較符合流行趨勢,原廠自帶的隱私玻璃能照顧家庭用戶私密性的需求。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嘉際前臉採用了家族式V字形設計,配合流星之翼前大燈,辨識度還是非常高。A柱傾角非常大,車身側面顯得非常修長,能夠看到非常多轎車化的影子,同時嘉際車寬超過1.9米,遠遠看起來就像是一個趴在地上的“長盒子”。

內飾:宋MAX有點“山寨”,G50、嘉際質感十足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新款宋MAX這次升級最大看點無疑在內飾上,中控屏升級成為了10.1英寸或12.8英寸的自適應旋轉懸浮Pad,科技感十足。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不過宋MAX內飾的通病還是沒有得到改正,那就是品質感不強,車內按鍵均使用了中文字體,在業內也屬於首創,但字體選擇缺少設計,看上去有一股山寨風。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別人家的天窗都是全景的,而宋MAX卻只有一個天幕,雖然只有能不能打開的區別,但總有一種工程沒有完工的感覺。只有極致的細節才能足夠體現用心,宋MAX在這方面還應該多加把力。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G50使用了一塊類似奧迪的懸浮式中控屏,搭載的是上汽阿里的斑馬系統,這款車機被國內多家品牌使用,用戶使用反饋比較好。黑色與米色的撞色設計,加上門把手、中控臺等隨處可見的鍍鉻裝飾,整體有著較強的品質感。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G50車內還有著一塊“育兒神器”,座椅背板+小桌板的設計,既可以當作小朋友的書桌,玩具臺,又可以作為大人們的臨時辦公桌,實用性非常強。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嘉際的內飾設計也是非常值得稱讚的,通過加入大量金屬質感以及鋼琴烤漆材質來提升內飾整體的品質感,採用了與G50車機同樣大小的12.3寸懸浮式中控屏,操作簡單比較實用。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嘉際還配備了冷暖杯架、座椅通風,加熱等配置,不過只在頂配車型上開放,對於絕大部分消費者來說是享受不到的,這點有點遺憾,同時,嘉際沒有真皮座椅的選擇,這也是內飾品質感提升上的一大缺失。

空間:宋MAX只算緊湊級,G50乘坐者之車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宋MAX是三臺車中車型尺寸最小的,車身長度僅僅為4680mm,如果非要定個性,那也只能稱作“緊湊級MPV”了。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在滿足第一排駕駛員正常坐姿前提,來到宋MAX第二排,腿部空間只能說剛剛夠用,大約剩下一拳左右的距離,對於身高超過1.8米的乘客來說,頭部空間並不友好,大約只剩下一拳左右的距離,如果沒有選擇帶有全景天幕的車型,稍稍有點壓抑感。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以宋MAX的身材應該說5座車才是它應有的樣子,但官方強行推出6座、7座版本就有點難以接受了。如果你想體驗一把密閉空間的感覺,就不妨坐進宋MAX的第三排,地板觸手可及,大腿幾乎得不到什麼支撐,頭部與腿部也談不上有什麼空間剩餘。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宋MAX在第三排未放倒情況下,後備箱最大進深只有330mm,考慮到第三排座椅有傾斜角,同時後備箱門框也有一定傾斜角,實際在後備箱上部分空間並沒有餘留多少,日常僅僅可以放一點揹包等小件物品。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G50的乘坐空間表現可以稱之為同級領先,這主要還有得益於它4.8米的車身優勢,坐在G50的第二排,對於身高1.8米的乘客來說,腿部空間大約剩餘兩拳左右的距離,頭頂空間大約有一拳四指的距離,加上G50座椅把支撐性與柔軟性做到了一個不錯的平衡,G50是一臺名副其實的“乘坐者之車”。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去爭執誰才是真7座、偽7座,還不如去實際體驗一番來得真實,在滿足第二排乘客擁有一個寬敞空間的前提下, G50第三排腿部還有有大約一拳左右的距離,頭部空間約在一拳兩指左右,300mm的座椅高度能夠讓乘客獲得一個良好的腿部支撐。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在第三排未放倒情況下,G50後備箱容積為406L,可以放得下2個24英寸、2個20英寸的行李箱,能夠很好兼顧一家七口人的出行行李和乘坐需求。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嘉際第二排空間能夠通過前後調節,來達到與G50相差不大的腿部空間,但是頭部空間的硬傷依然無可避免,這主要還是因為嘉際過度追求外觀設計,整臺車又寬又扁,但乘客畢竟不能“躺著”乘車。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如果去保障第二排的乘坐空間,第三排的乘客就只能叫苦了,因為空間實在是太擠了,腿部被卡住,稍一挺胸,頭就能碰到車頂,加上第三排座椅過硬,並不建議第三排來坐人。

宋MAX、大通G50、嘉際靜態橫評,誰才是乘坐者之車?

嘉際後備箱也是肉眼可見的小,進深只有280mm,加上車框呈傾斜式設計,越往上走越窄,實際放一個行李箱都成問題,只能放下一些揹包、小件物品,這與911等車型的前備箱空間差不多了。

總結:

MPV的本質是作為一臺“乘坐者之車”,如何讓乘客覺得貼心、舒適是每一款MPV產品需要去深耕的,這一次我們只討論了宋MAX、G50、嘉際這三款熱車在外觀、內飾、空間三個維度的對比,後續還會持續推出配置、動力、駕駛感受方面的橫評,歡迎持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