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近期家用MPV市场动作不小,3月11日,吉利嘉际上市,推出11款车型,售价区间9.98-21.58万元;3月12日,2019款比亚迪宋MAX上市,推出7款车型,售价区间为7.99-12.99万元。而在2月28日全系上市的上汽大通G50同样看中了这个市场,家用MPV市场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那么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买家用MPV,究竟哪一款合适,我们就来做一次三车对比。

外观:宋MAX小改动,嘉际酷似长盒子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2019年款宋MAX大部分保留了现款车型的设计,在几处细微之处有做调整,包括使用了双色拼接的外后视镜、全新样式17英寸双色轮圈,以及琥珀金色车漆,同时相比现款车型中网面积更大,镀铬饰条有一些微调。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宋MAX的设计比较符合中国人的胃口,车身比例均衡,没有突兀的设计,大灯与中网连成一片,镀铬饰条较多,比较有精神气,不过美中不足的是宋MAX外观整体看起来有点小巧,缺少一点MPV车型的气势,这主要是被车身尺寸所限制。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上汽大通的外观设计得益于C2B智能定制模式,可以实现“千人千面”,笔者最喜欢还是满天星前格栅搭配LED灯组的设计,看起来不“冲”人显品味。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作为一台长度超过4.8米的车型,体积并不算小,但通过车身侧面两条犀利的线条设计,让整台车看起来显活力。悬浮式车窗设计比较符合流行趋势,原厂自带的隐私玻璃能照顾家庭用户私密性的需求。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嘉际前脸采用了家族式V字形设计,配合流星之翼前大灯,辨识度还是非常高。A柱倾角非常大,车身侧面显得非常修长,能够看到非常多轿车化的影子,同时嘉际车宽超过1.9米,远远看起来就像是一个趴在地上的“长盒子”。

内饰:宋MAX有点“山寨”,G50、嘉际质感十足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新款宋MAX这次升级最大看点无疑在内饰上,中控屏升级成为了10.1英寸或12.8英寸的自适应旋转悬浮Pad,科技感十足。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不过宋MAX内饰的通病还是没有得到改正,那就是品质感不强,车内按键均使用了中文字体,在业内也属于首创,但字体选择缺少设计,看上去有一股山寨风。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别人家的天窗都是全景的,而宋MAX却只有一个天幕,虽然只有能不能打开的区别,但总有一种工程没有完工的感觉。只有极致的细节才能足够体现用心,宋MAX在这方面还应该多加把力。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G50使用了一块类似奥迪的悬浮式中控屏,搭载的是上汽阿里的斑马系统,这款车机被国内多家品牌使用,用户使用反馈比较好。黑色与米色的撞色设计,加上门把手、中控台等随处可见的镀铬装饰,整体有着较强的品质感。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G50车内还有着一块“育儿神器”,座椅背板+小桌板的设计,既可以当作小朋友的书桌,玩具台,又可以作为大人们的临时办公桌,实用性非常强。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嘉际的内饰设计也是非常值得称赞的,通过加入大量金属质感以及钢琴烤漆材质来提升内饰整体的品质感,采用了与G50车机同样大小的12.3寸悬浮式中控屏,操作简单比较实用。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嘉际还配备了冷暖杯架、座椅通风,加热等配置,不过只在顶配车型上开放,对于绝大部分消费者来说是享受不到的,这点有点遗憾,同时,嘉际没有真皮座椅的选择,这也是内饰品质感提升上的一大缺失。

空间:宋MAX只算紧凑级,G50乘坐者之车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宋MAX是三台车中车型尺寸最小的,车身长度仅仅为4680mm,如果非要定个性,那也只能称作“紧凑级MPV”了。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在满足第一排驾驶员正常坐姿前提,来到宋MAX第二排,腿部空间只能说刚刚够用,大约剩下一拳左右的距离,对于身高超过1.8米的乘客来说,头部空间并不友好,大约只剩下一拳左右的距离,如果没有选择带有全景天幕的车型,稍稍有点压抑感。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以宋MAX的身材应该说5座车才是它应有的样子,但官方强行推出6座、7座版本就有点难以接受了。如果你想体验一把密闭空间的感觉,就不妨坐进宋MAX的第三排,地板触手可及,大腿几乎得不到什么支撑,头部与腿部也谈不上有什么空间剩余。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宋MAX在第三排未放倒情况下,后备箱最大进深只有330mm,考虑到第三排座椅有倾斜角,同时后备箱门框也有一定倾斜角,实际在后备箱上部分空间并没有余留多少,日常仅仅可以放一点背包等小件物品。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G50的乘坐空间表现可以称之为同级领先,这主要还有得益于它4.8米的车身优势,坐在G50的第二排,对于身高1.8米的乘客来说,腿部空间大约剩余两拳左右的距离,头顶空间大约有一拳四指的距离,加上G50座椅把支撑性与柔软性做到了一个不错的平衡,G50是一台名副其实的“乘坐者之车”。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去争执谁才是真7座、伪7座,还不如去实际体验一番来得真实,在满足第二排乘客拥有一个宽敞空间的前提下, G50第三排腿部还有有大约一拳左右的距离,头部空间约在一拳两指左右,300mm的座椅高度能够让乘客获得一个良好的腿部支撑。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在第三排未放倒情况下,G50后备箱容积为406L,可以放得下2个24英寸、2个20英寸的行李箱,能够很好兼顾一家七口人的出行行李和乘坐需求。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嘉际第二排空间能够通过前后调节,来达到与G50相差不大的腿部空间,但是头部空间的硬伤依然无可避免,这主要还是因为嘉际过度追求外观设计,整台车又宽又扁,但乘客毕竟不能“躺着”乘车。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如果去保障第二排的乘坐空间,第三排的乘客就只能叫苦了,因为空间实在是太挤了,腿部被卡住,稍一挺胸,头就能碰到车顶,加上第三排座椅过硬,并不建议第三排来坐人。

宋MAX、大通G50、嘉际静态横评,谁才是乘坐者之车?

嘉际后备箱也是肉眼可见的小,进深只有280mm,加上车框呈倾斜式设计,越往上走越窄,实际放一个行李箱都成问题,只能放下一些背包、小件物品,这与911等车型的前备箱空间差不多了。

总结:

MPV的本质是作为一台“乘坐者之车”,如何让乘客觉得贴心、舒适是每一款MPV产品需要去深耕的,这一次我们只讨论了宋MAX、G50、嘉际这三款热车在外观、内饰、空间三个维度的对比,后续还会持续推出配置、动力、驾驶感受方面的横评,欢迎持续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