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離婚後,即將失明的父親渴望與孩子見面,怎料……


催淚!離婚後,即將失明的父親渴望與孩子見面,怎料……

開欄語:

他們,用實幹兌現承諾,用擔當履行責任;他們,肩負著維護法律權威,維護公平正義的重大使命。一個電話,一條線索,無論白天黑夜,還是酷暑嚴寒,只要有被執行人的出現,就有他們的身影。他們,就是執行幹警。在他們的身上,每天都發生著這樣那樣的執行故事......

為及時反映法院執行推進情況,推送執行工作的新舉措新成效,展現執行幹警在執行路上艱苦奮鬥、不辱使命的幹勁和風采,禪城法院官方微信特開闢了“執行故事會”專欄,讓公眾更能理解執行工作,體會幹警的付出和努力,真正感受到新時代司法的公平與正義。

今天,為大家講述的是《黑夜中蕭瑟的背影》,一個即將失明的父親想探視兒子的故事。


催淚!離婚後,即將失明的父親渴望與孩子見面,怎料……

臨近下班,40多歲的男子走進了禪城法院執行接待大廳,稱要諮詢探視權的問題

催淚!離婚後,即將失明的父親渴望與孩子見面,怎料……

“請問有什麼可以幫到您?”立案窗口的工作人員問道。

“我跟前妻離婚了,在離婚判決中判了我每週能夠探視兒子一次,上週日我跟前妻約好了跟兒子見面,但是我等了一天,都沒有見到兒子,我時間不多了,只想多見兒子幾眼

”。男子神情緊張又激動地說。

在旁值班的邵海東法官聽了男子的話,敏銳地察覺到事情的蹊蹺,便主動把男子請到自己的接待窗口。

“您好,我是執行局的邵海東法官,冒昧說一句,依照我多年執行的經驗,解決探視權的問題,通過強制執行的手段去幹預,往往比較容易加劇雙方的矛盾,更不利於實現日後長久的探視。我希望能夠了解一下詳細的情況,才能更好的幫你解決問題。”

“好的,我姓陳,是一個IT行業的程序員,幾年前在深圳工作,當時我的收入比較高,所以前妻也就沒有工作,一直在佛山這邊帶孩子,後來我想多照顧家庭,也就回佛山工作了,但是這邊的收入比較低,家庭經濟壓力越來越大,我跟前妻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多。由於我的工作經常需要熬夜加班,在一次體檢當中,醫生髮現我腦袋有個腫瘤,腫瘤壓迫了我的視線神經,醫生說這個病無法根治,我將逐漸失明。之後我的脾氣越來越暴躁,前妻忍受不了也就跟我離婚了。”

催淚!離婚後,即將失明的父親渴望與孩子見面,怎料……

“那你現在的視力水平如何?”邵海東問道。

陳先生比劃了一下手指,說道:“不瞞你說,現在我的視力估計只有0.1了,前段時間把能借錢的親戚都借了個遍,湊了點錢做了手術,命是保住了,但是視力還會衰退,失明是避免不了的了。”

“家裡還有人照顧你嗎?”邵海東接著又問。

“沒有了,現在我只剩兒子一個親人了,那天跟前妻約好了中午在兒子補習社見面,我六點多就到市場買菜,做了滿滿一桌兒子喜歡吃的菜,然後早早地就坐在補習社門外的凳子上等,等啊等,等啊等,一直坐到天黑,也沒有見到兒子。”陳先生強忍住哽咽,“我的要求也不過分,我也不是要搶什麼,我只是想在我還能看到東西的日子裡,多看看兒子幾眼,日後能夠做個念想,僅此而已,為什麼就不能滿足我呢,為什麼……”說到此處,陳先生雙眼已經泛起了淚光。

邵海東緩聲說著,“你有前妻的電話嗎?打給她,我幫你協調一下。”

“有有,我馬上打,謝謝你啊法官。”陳先生急忙摸出手機,把手機湊到眼前一寸的地方,努力地翻著通訊錄。“法官,接通了。”陳先生將手機遞給了邵海東。

催淚!離婚後,即將失明的父親渴望與孩子見面,怎料……

經過邵海東與陳先生前妻韓小姐的短暫溝通,韓小姐表示自己並沒有阻攔兒子見父親,她已經把父親約在補習社見面的事情告訴了兒子,但兒子回來的時候也說自己遠遠看了一眼父親,只是不想過去見他而已,她也無法強迫兒子去見父親。

邵海東尋思著,可能是兒子年紀小不懂事,怕同學笑話自己有個失明的父親所以不想見他。於是叮囑韓小姐做一下兒子的思想工作,並把見面地點改在了某公園,時間是下週日。

當邵海東告知陳先生已經約好了週日在某公園見面後,陳先生開心得像個孩子,連聲向邵海東道謝。

冬天的黑夜來得特別快,外面的天已經黑了,對於一個基本看不到路的人來說,回家是如此艱難。

“你家住哪?天黑了,路不好走,我送你回去吧?”邵海東主動提出送陳先生回家。

陳先生擺了擺手,“我住張槎,不用送我了,我自己搭公交回去就可以了。以後的路還長著呢,我總要學會獨自面對黑暗與孤獨,誰也幫不了我啊。

“好吧,那我送你到對面馬路搭公交吧。”邵海東扶著陳先生走下門前長長的樓梯,走過天橋,一直送到公交車站外。

“就送到這吧,謝謝你啊法官。”留下一個溫暖的笑容,陳先生轉身走往公交車站。

邵海東望著黑夜中那個蕭瑟的背影,雖然蹣跚卻充滿著堅定。他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那個背影漸漸與眼前蹣跚的背影重疊起來,匯聚成一份沉甸甸的父愛的畫面。

催淚!離婚後,即將失明的父親渴望與孩子見面,怎料……

然而,現實往往是骨感的、殘酷的。那個週日,陳先生的前妻沒有如約帶兒子與陳先生見面,第二天,陳先生再次來到執行局遞交了執行申請書。

案子分到執行員手上後,執行員馬上向韓小姐發送了傳票,韓小姐帶著兒子如約來到執行局。在詢問過程中得知,在婚姻存續期間,陳先生多次對韓小姐進行家暴,也經常打罵兒子。由於無法忍受陳先生的常年家暴,韓小姐才提出了離婚,兒子也因為經常被父親打罵,對父親有心理陰影,才不願意見父親。

執行員問陳先生兒子是否願意見父親時,兒子帶著惶恐地說:“不,我不要見爸爸,我害怕。”

一邊是判決中判令父親對兒子的每週一次探視權,一邊是兒子對父親探視的堅決拒絕,執行陷入了兩難的局面。人情與法理的矛盾,總是交織在執行員執行的過程中,這才是執行真正的難處。

如今,案件還在執行過程中,執行員已經多次傳喚陳先生的兒子到庭進行心理疏導工作。執行員與陳先生的兒子講述了父親到底患上了什麼樣的疾病,為什麼以前脾氣會那麼暴躁,並以自身作為一名父親的角度告訴陳先生的兒子,在自己即將失明之前,會如何想念自己兒子的那種心情。

在談話過程中,執行員還引導了陳先生兒子想起了許多與父親以前一起玩耍、講故事等畫面,可以看得出陳先生兒子對父親的恐懼在一點點的減少,慢慢開始重新接納父親。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們能夠在執行局接待中心,看到父子重逢的溫馨畫面,這不再是溫情的故事,而是溫暖人心的現實。

催淚!離婚後,即將失明的父親渴望與孩子見面,怎料……

陳業翔,故事講述人,榮獲佛山市禪城區人民法院“首善之區 善執者說”演講比賽三等獎。

你還想知道更多執行故事?想了解執行工作的點點滴滴、酸甜苦辣?敬請關注下一期的執行故事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