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淚!河套街道一對新婚伉儷許下“疫”後心願

催淚!河套街道一對新婚伉儷許下“疫”後心願

郭田的“請戰書”。

催淚!河套街道一對新婚伉儷許下“疫”後心願

劉楠在做信息梳理工作。

  大眾網·海報新聞青島2月8日訊(記者 金俐秀 通訊員 石啟彬)雪萊說:“春天還會遠嗎?”我們都知道,不遠了,因為她終會來的。   當郭田問及上一次一起回家是什麼時候時,妻子劉楠想了想,搖搖頭笑著說:“記不得了。”這是河套街道一對新婚夫婦的對話,他們二人同是街道辦事處普通的工作人員,分屬不同部門。同是共產黨員的他們,在得知街道要成立城市化小區戰“疫”突擊隊時,夫妻倆不謀而合,第一時間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申請加入戰“疫”突擊隊到小區疫情防控一線戰鬥。   郭田是戰“疫”突擊隊二隊的隊長,在他的請戰書裡,他寫道“一切行動聽指揮,指哪打哪,絕不計較個人得失”。的確,從每日晨起的集中培訓到卡口執勤,從嚴控小區進出人員到給志願者發放防控物資,他一直衝在前線,不怕苦不怕累,還要照顧到同事及志願者的身體情況。“人在高度緊張的時候,是感覺不到累的。”郭田說,最緊張的這一個周,他們什麼都顧不上,只想著快速統計入戶,確保小區居民的安全。摸排工作難度大、各小區情況不一、複雜程度也不同,郭田不僅要做到及時收集住戶信息,還需要常駐業主微信群中,進行信息反饋,做好工作人員與小區住戶之間的溝通橋樑作用。   “主任,我是黨員,我先報名。”這是劉楠通過微信申請加入一線的原話。劉楠負責的是小區人員摸排工作,要對有人居住的需要進行信息登記並進行防控措施宣傳,對無人居住的需多次入戶走訪確認,並把摸排數據及時彙總更新。因為工作連軸轉,來不及喝水,嗓子啞了;由於部分小區年代久沒有電梯,腳上也經常磨起水泡;為了趕工作進度,儘早梳理彙總,來不及吃飯,只能餐餐泡麵。夫妻倆只能在吃飯之餘互相鼓勵,相互打氣。   郭田和劉楠都是河套人,庚子鼠年,是這對新婚三個月的小夫妻度過的第一個新年。本來,他們對這個二人世界的新開始充滿了期待,年夜飯吃什麼、假期去哪玩、什麼時候回爸媽家,每一個小打算都透露著小夫妻的甜蜜幸福。可是,誰也沒想到,就算同在一個屋簷下,這半個月以來,他們連見面都需要“抽時間”。郭田是機關黨政辦工作人員,業務繁忙,還要帶領突擊隊為兩個小區把好防控大門,每天早出晚歸;妻子劉楠在藍灣銘都既是排查員又是統計員,每天6點多出門,晚上十點才回來。於是就出現了“我睡了你才回,我醒了你還在睡”的情況,就更別說一起回父母家吃飯了。   其實,劉楠值班的藍灣銘都小區跟婆婆家就隔著一條馬路,而郭田就在岳父家住的小區門前值班。但是,突如其來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卻讓他們回家陪父母吃一段團圓飯成為了“可望不可及”的心願。劉楠的父親年前因為工作原因到湖北出差,回來後主動自我隔離,所以他們即便就在眼前也一直沒有回去過。就連郭田也是在崗上見過解除隔離就匆匆到“疫”線工作的岳父,簡單打個招呼就各忙各的了。從大年初二開始,一直奮戰在抗“疫”一線的他們,也實在分身乏術,抽不出時間去看看父母。因此,一起回家陪父母吃頓飯就成了倆人共同的小心願。   晨起日未掛東方,歸來披星又戴月。同在防疫一線,雖為夫妻,更是戰友,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場上,這對新婚伉儷,在各自的崗位上選擇逆風前行。因為他們相信,只有“大家”穩了,“小家”才能安。在河套街道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像郭田他們這樣的夫妻檔、父女檔、父子檔、兄弟檔、姊妹檔,甚至一家四代人齊上陣的還有很多很多。眾志成城,戰役必勝,我們相信,疫情終會過去,春天必將到來。等一切過去,願相聚享闔家團圓,願老友共話桑麻談天說地,願春的盛宴酣暢淋漓,願每一個“逆行”人平安歸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