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評論:把科創板選秀重任交給“市場先生”

來源 /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評論:把科創板選秀重任交給“市場先生”

科創板尚未正式開張,市場情緒已然高漲。

投資者蜂擁開通科創板投資權限,基金公司緊鑼密鼓申報科創板基金,擬上市企業更是精神抖擻謀劃登陸科創板。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極大地激發了市場熱情,這得益於資本市場在支持科技創新、服務新經濟方面的制度革新。

科創板不是簡單增加一個“板”,更大的意義在於增量改革。比如明確五大上市標準、破除對盈利指標的機械要求、允許同股不同權……這一系列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創設,是向海外成熟市場看齊的重大突破,能夠讓具有核心技術、行業領先、有良好發展前景和口碑的優質企業登上A股舞臺。

在熱情擁抱科創板的同時,市場參與各方也需要冷靜思考。目前市場流傳出各種版本的科創板候選企業名單,企業數目眾多,類型多樣,不能排除部分企業意圖搭上科創板的順風車,或蹭蹭熱點,或抬高估值。如何在魚龍混雜的各類標的中選出好企業,考驗著市場參與各方的鑑別力。

要保證科創板上市企業的質量,還是得仰仗鐵面無私的“市場先生”。包括監管層、中介機構、發行人和投資者在內的市場各方,都要為市場機制發揮作用盡一份力量。首先上交所要嚴格審核,“問”出好公司。審核人員對企業報送的材料和披露的信息要合理懷疑,充分問詢,要從專業角度從嚴把關,還要不斷提升專業人員在審核和監管方面的能力。要審核出科技含量高、市場潛力大、具有一定產業規模的“真”企業。

二是中介機構應勤勉盡責,切實發揮對信息披露核查把關作用。科創板企業在發行的硬條件准入方面有所放寬,相應的就要求券商、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進一步強化責任,要在盡職調查和核查把關之外,發揮好遴選功能。目前“保薦+跟投”的制度設計打破了此前保薦機構與發行人的利益同盟關係,大大增加了券商篩選好企業的積極性。

三是發行人要履行好信息披露義務。充分披露投資者作出價值判斷和投資決策所必需的信息,確保信息披露真實、準確、完整,以及充分性、一致性和可理解性。建立全社會全市場的監督機制,讓造假上市成為過街老鼠,讓敢觸碰紅線者受到嚴厲制裁。

四是投資者要理性投資,切忌盲目跟風。科創企業具備商業模式新、技術迭代快、業績波動可能較大、經營風險較高的特點,尚未盈利的企業也被允許申請上市,投資者在選擇投資標的的時候需要更加細心,應在充分的信息披露基礎上理性分析,切忌概念炒作,盲目跟風。

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改革伊始就遵循著市場化方向,用制度設計調動各方積極性依市場規則辦事。要選出好企業、真企業,也必須通過市場力量發揮作用,只有參與各方歸位盡責,才能真正增強包括科創板在內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長期穩定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