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最风情

〇杨辉麟

西藏最风情

西藏奇特的民俗风情,独具风彩,悦人心目,对旅游、观光、探险等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服饰]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男子服饰不论色泽和饰物都庄重大方,女子服饰素雅潇洒。

藏北牧区的男装大襟长袍,宽松大方,女装上下摆宽围边,颜色鲜艳。

昌都康巴男装雄健豪放,男子乌黑的头发饰以朱红丝穗分外醒目。

林芝贡布服饰别具一格,不论男女皆着黑色氆氇或兽皮制作的宽肩无袖“果秀”(mgo-shubs),具有不同于其他地区的特色。青壮年妇女以珠宝金玉作为佩饰,形成了藏族妇女特有的风俗。

西藏最风情

[饮食]藏族的主要食品有糌粑、肉类和奶制品。糌粑(rtsam-spags)是将青稞晒干炒熟,磨成粉即可。分为青稞糌粑(藏语称“乃糌”<nas-rtsam>)、豌豆糌粑(“申糌”<sran-rtsam>)和青稞与豌豆混合糌粑等,营养丰富。/<sran-rtsam>/<nas-rtsam>

藏族对牛羊肉有一种独特的吃法——喜欢风干肉,味道鲜美。奶制品有酸奶(藏语称“雪”)、干酪、“达雪”(用提取酥油后的酪浆制成)、“俄雪”(未提取酥油的奶制品)和酥油(藏语称“玛尔”)等。其酥油的吃法很多,主要是打酥油茶,有生津止渴、提神醒脑的作用。

藏族同胞还喜欢喝青稞酒(nas-chang),约15~20度,色淡味酸甜。此外,还有奶茶、甜茶、清茶和藏酒等。

西藏最风情

[居住]藏北牧区普遍住牛毛帐篷,面积一般为20平方米,顶高1.7米左右。帐顶有一道宽0.3米、长3米的空隙,开可通风、排烟、散热,合则能防风雨雪,保温暖,便于支拆驮运。

藏南农区最常见的是平顶宅院,高1~2层,土石围墙;但以马蹄形的平房居多,一般坐北朝南,皆有围墙。其布局中间为经堂,两侧为起居室,厨房挨居室,厕所盖在围墙角落;一般设有工具堆放室、饲草储存间和羊圈牛棚等。

藏东南林区为木屋,屋顶盖木瓦,墙面多用圆木垛成,高2层:上层住人,下层饲养牲畜,用木梯上下。进门为正房,中央砌一平方米左右的灶塘,灶塘是家人活动的中心。

西藏最风情

[民间节日]在西藏的每一个民间节日里,都熔铸着藏族生活区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独到的民俗风情,以及附会着神奇隽永、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著名的喜庆节日有藏历新年、贡布新年等,极富喜庆色彩;林卡节日有雪顿节、沐浴节等,热闹非凡;农事节日有开耕节、望果节等,情趣盎然;赛马节日有江孜达玛节、那曲恰钦赛马会等,别具一格。

此外,还有婚姻、天葬(bya-gtor)、煨桑(bsang)、磕长头(phyag-vtshal)、垒嘛呢堆等,对游人都有特殊的吸引力,这是西藏民俗风情旅游的独特景观。

西藏最风情

[宗教文化]囊括绘画、雕塑,以及宗教活动等,这是西藏独特而神秘的一大人文景观。

西藏的绘画艺术,历史悠久,题材丰富,涉及宗教、政治、历史、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领域。从佛经教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生活场景到山水风光、翎毛花卉、图案装饰等等。

绘画形式分为壁画、唐卡(thang-ka)等。在布达拉宫、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扎什伦布寺等寺院里都珍藏有巨幅唐卡,每年在固定的时间展佛,场面极为壮观。

雕塑因其所用材料不同分为石雕、铜铸、木雕、泥塑和油塑等,石雕灵活多变,铜雕趣味横生,木雕风格多样,泥塑造型生动,油塑形态逼真,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平。

[宗教节日]这宗教节日既是念经祈祷的法会,也是表演宗教艺术的舞台,还有娱神的目的,也是人神联欢的盛会。如山南桑耶寺和日咯则扎什伦布寺等寺院,都有自己的跳神大会。

此外,还有拉萨的传召大法会(藏语称“默朗钦摩”)、萨嘎达瓦、珠巴泽西(转山节)、拉颇堆钦(天降节)、白拉日措(天女节)、噶登阿曲(燃灯节)等宗教节日,极具特色。

西藏最风情

[藏族歌舞]从远古时代起,藏族同胞就有围绕篝火欢歌狂舞的习俗。这些旋转不息的歌舞,陪伴这个民族走过了无数个世纪,传承发展直至今天。

藏族圈舞,泛称为“谐”(gzhas)。雅鲁藏布江流域的农区圈舞,称“果谐”(sgor-gzhas),具有很强的劳动气息;康区和藏北的圈舞,称“锅庄”(sku-drag),舞步雄浑而豪放;林芝一带的圈舞,称“博”,让人叹为观止;后藏地区的圈舞,称“堆谐”(stod-gzhas),后来传到拉萨称“踢踏舞”,深受藏族人民喜爱;祭神和庆典活动中表演的圈舞,称“谐钦”(gzhas-chen),歌声缓慢舞步自如……

与圈舞同样古老的民间舞蹈是鼓舞,山南人打击的是系在腰间的扁鼓,日喀则人打击的是背在背上的大鼓,藏东热巴艺人打击的是带手柄的彩色鼓,令人眼花缭乱。此外,还有白面具和蓝面具藏戏、寺院羌姆舞等,极具民族特色。

西藏最风情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