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田里的守望者》——孩子的心声,你关心了多少?

小时候,你有没有过想离家出走的念头呢?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纽约时报》的书评写道:在美国,阅读《麦田里的守望者》就像毕业要获得导师的首肯一样重要。

在小疯看来,《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神奇之书,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这本书十六万字的长篇小说,只说了两三天的故事。想想小时候写寒暑假的作文时,小疯我——几段话就写完了~

二:它曾经被列为禁书,而现在则是全世界高校、中学的指点读物。

《麦田里的守望者》——孩子的心声,你关心了多少?

被五十年代争相效仿的,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主人公霍尔顿。

该书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个中学生,出生于富裕的中产阶级家庭。他虽只有16岁,但比常人高一头,整日穿着风衣,戴着猎帽,游游荡荡,不愿读书。他对学校里的一切——老师、同学、功课、球赛等等,全都腻烦透了,曾是学校击剑队队长,3次被学校开除。又一个学期结束了,他又因5门功课中4门不及格被校方开除。他丝毫不感到难受。他厌倦学校,因为学校并不像表面上那么光鲜亮丽,学生们在一起谈论的都是酒,性和女人,霍尔顿讨厌谈论这些。在和同房间的同学打了一架后,他深夜离开学校,回到纽约城,但他不敢贸然回家。

《麦田里的守望者》——孩子的心声,你关心了多少?

当天深夜住进了一家小旅馆。他在旅馆里看到的都是些不三不四的人,有穿戴女装的男人,有相互喷水、喷酒的男女,他们寻欢作乐,忸怩作态,使霍尔顿感到恶心和惊讶。他无聊之极,便去夜总会厮混了一阵。回旅馆时,心里仍觉得十分烦闷,糊里糊涂答应电梯工毛里斯,让他叫来了一个妓女。他一看到妓女又紧张害怕,在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之后,霍尔顿和妓女谈起了人生。

霍尔顿偷偷回到家里,幸好父母都出去玩了。他叫醒妹妹菲苾,向她诉说了自己的苦闷和理想。他对妹妹说,他将来要当一名“麦田里的守望者”:“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麦田里的守望者》——孩子的心声,你关心了多少?

后来父母回来了,霍尔顿吓得躲进壁橱。等父母去卧室,他急忙溜出家门,到一个他尊敬的老师家中借宿。可是睡到半夜,他发觉这个老师有可能是个同性恋者,于是只好偷偷逃出来,到车站候车室过夜。

霍尔顿不想再回家,也不想再念书了,决定去西部谋生,装做一个又聋又哑的人,但他想在临走前再见妹妹一面,于是托人给她带去一张便条,约她到博物馆的艺术馆门边见面。过了约定时间好一阵,菲苾终于来了,可是拖着一只装满自己衣服的大箱子,她为了支持哥哥离家出走,一定要跟哥哥一起去西部,并将自己圣诞节要买礼物的全部家当给了哥哥,也就是——八块四毛八。最后,因对妹妹劝说无效,霍尔顿只好放弃西部之行,带她去动物园和公园玩了一阵。菲苾骑上旋转木马,高兴起来。这时下起了大雨,霍尔顿淋着雨坐在长椅上,看菲苾一圈圈转个不停,心里快乐极了,险些大叫大嚷起来,霍尔顿决定不出走了。

回家后不久,霍尔顿就生了场大病,又被送到一家疗养院,出院后将被送到哪所学校,是不是想好好用功学习?霍尔顿对这一切一点儿也不感兴趣。

《麦田里的守望者》——孩子的心声,你关心了多少?

后来发生了什么,谁也不知道。霍尔顿就这样留给了我们一个前途未卜的17岁,在小疯看来《麦田里的守望者》是一本关于逃离的书,是一本逃离失败之书。

霍尔顿或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孩子,但他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想作一个麦田守望者,看护儿童;想离家出走,远离尘嚣,过田园般的纯朴生活。但在现实生活中,他的理想却被一一击破。

看完全书,小疯又深深的意识到了,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重要性,小疯相信,无论孩子在外面经受了多少磨难,只要回到家有父母的理解和包容,霍尔顿身上的悲剧就可能少一些在人间重演。在此,小疯愿尽绵薄之力,你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