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目標價現象:為何散戶永遠不能逃頂炒底?一個致命原因導致!

熊市目標價現象:為何散戶永遠不能逃頂炒底?一個致命原因導致!

今日到了11月,股市已跌近9000點。近日各平臺都有不同的分析大家都去預測股市的底部,而且愈誇張的底部目標,大家愈是鼓掌。這現象跟年初大家去預測2018年股市的頂部目標時一樣,愈高的目標大家愈是鼓掌。但可惜對於部份的投資者來說,即是投資是藍籌股,今年損失可以已經是四成至六成。即使目標幾多都好,已經錯過去止蝕的良機。

港股上年有幾個分析令到投資者不願相信熊市已經來臨,包括:

一、今次港股沒有大炒過,散戶還未入市;

二、慢牛升勢比較健康,所以熊市要直至港股爆升之後才會到來;

三、美股牛市下,港股從難大跌。

在筆者看來這只是將持份者將自己的錯誤合理化的藉口。或者簡單的一個例子去說明這個現象:

市場上有兩類人,第一類是在09年之後通過樓按去炒賣房地產致富的人,另一類是沒有任何房產及捱貴租的人。在任何時間,此兩類人對香港房價的消息反應是截然不同。如對房價下跌的消息,第一類有房產的人會對此厭惡,反之另一類的人會相對注意此等消息,並對此等分析非常贊同。

熊市目標價現象:為何散戶永遠不能逃頂炒底?一個致命原因導致!

其實這個現象表示,持份者/接受者把那些與自己觀念、興趣不符的信總或媒介通通置於這第一層防護圈之外,採取不注意、不接觸的態度。如果還是避不開消息的接收,他們採取選擇性地去理解相關的資訊。如仍然無法擺脫他所不喜歡的信息,使會選擇性記憶,把那些與自己觀點相悖的材料統統忘掉,只保留與自己信念相符的部分。

股市同樣一樣,或者上年從多投資者可能已經滿倉,或想賺到盡所以對風險的提示選擇性注意,選擇性地理解及記憶。但這個時間,當大家意識到熊市有機會來臨的時間,風險厭惡會令到投資者對股市的潛在的投資價值再一次忽略,大家這時間開始會選擇性注意熊市的目標,愈熊的目標價,大家掌聲愈激烈。這或者就是其中一個為什麼散戶永遠不能逃頂炒底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