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歐”變“拖歐” 在英企業大撤離

[摘要] 3月17日,據英國《衛報》報道,數百位銀行人士表示,無論英國“脫歐”結果如何,他們都將於原定的3月29日 “脫歐”大限後從英國“出走”,搬遷到位於歐盟國家的辦事處。

“脱欧”变“拖欧” 在英企业大撤离

3月20日,英國首相特雷莎·梅宣佈推遲英國“脫歐”日期

時代週報特約記者 文嶽

3月20日,在英國倫敦,首相特雷莎·梅離開首相府前往議會。在下院,她宣佈已向歐盟遞交信函,正式提出推遲英國“脫歐”日期。

“我需要更多時間來說服議會進行第三次投票,以批准‘脫歐’協議,確保有序‘脫歐’。”特雷莎說道。

3月21日,歐洲理事會主席圖斯克表示,歐盟27國一致同意英國方面的請求。“脫歐”日期從原定的3月29日延至5月22日。

持續了兩年的“脫歐”,可謂是一波三折,活生生演變成一場“拖歐”大戰。然而,即使首相梅再怎麼有耐力,在英企業也按捺不住了。曾經,英國被海外投資人視為進入歐洲大陸的一扇大門。在歐盟的統一市場內,英國是一個足夠有吸引力的出口平臺。然而,今非昔比,隨著“脫歐”進程陷入僵局,越來越多的企業不願再奉陪,紛紛開始率先啟動了自己的“脫英”進程—離開英國。

金融中心地位被挑戰

倫敦金絲雀碼頭被譽為全球銀行業的中心,然而,隨著“脫歐”問題搖擺不定,這一金融中心的優勢也許將一去不復返。

3月17日,據英國《衛報》報道,來自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團的數百位銀行人士都表示,無論英國“脫歐”結果如何,他們都將於原定的3月29日 “脫歐”大限後從英國“出走”,搬遷到位於歐盟國家的辦事處。

“撤離潮”其實早就在金融機構中暗潮湧動。就在不久前,智庫機構新金融發佈的報告《英國“脫歐”與倫敦金融城—迄今影響》顯示,有275家金融機構為應對英國“脫歐”,已經或正在將其部分業務、員工、資產或法律實體從英國轉移到歐盟其他國家。其中,約250家機構已擇定其英國“脫歐”後的歐盟業務中心,而200多家機構已經或正在歐盟設立新的實體來管理業務。

報告保守估計,在英銀行和投資銀行的資產轉移高達約8000億英鎊,資產管理機構已轉移超過650億英鎊資本,保險公司也已轉移350億英鎊資產。英國央行估計,英國金融行業的工作崗位將減少5000個。

不僅外來的銀行想走,而且連英國本土的銀行也不想留在這片“是非之地”。

今年1月,總部位於英國倫敦的英國第二大銀行巴克萊獲得高等法院批准,將5000名客戶和1620億英鎊的資產從英國轉移到都柏林,都柏林將在英國“脫歐”後成為巴克萊在歐盟的中心。與此同時,蘇格蘭皇家銀行也正在計劃將價值130億英鎊的資產從英國轉移到阿姆斯特丹。

金融企業的遷移將大大削弱倫敦作為歐洲主要金融中心的地位,英國金融服務稅收和出口將遭受嚴重打擊。

跨國公司集體撤離

除了金融機構,從英國搬走的還有跨國公司,而日企在這次“撤離潮”中尤為突出。

2月19日,日本車企本田宣佈將關閉其英國工廠。此消息一出震動整個英國。本田汽車表示,為了加快電動化戰略,該公司將重組全球生產網絡,作為重組的一部分,本田計劃2021年年中關閉其位於英國斯文頓的工廠,然而,此舉或將造成英國3500人失業。也就在不久前,日產汽車公司宣佈取消在英國生產奇駿SUV。又一家知名企業的離開,對英國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在電子行業,據《日經新聞》報道,索尼、松下等也在計劃要將歐洲企業總部遷離英國,以防“脫歐”問題更進一步衝擊企業未來發展。

而日本最大的金融機構三菱日聯金融集團計劃將歐洲總部從倫敦遷至阿姆斯特丹,這可能涉及該公司在倫敦的2100名員工中有數百個崗位的遷移。日本最大的證券公司—野村控股計劃將銷售以及交易人員從倫敦遷至法蘭克福。此外,大和證券以及三井住友金融集團均加入了將總部搬往法蘭克福的大軍之中。

愛爾蘭或成最大贏家

這些從英國撤離的企業,對於歐洲市場來說具有巨大的吸引力。愛爾蘭都柏林、德國法蘭克福,法國巴黎,荷蘭阿姆斯特丹,比利時布魯塞爾……歐洲各大城市開始使出渾身解數,希望從中分得一杯羹。

巴黎首先表態,將張開雙臂歡迎這些企業投資。“英國‘脫歐’之際,正是我們推廣法蘭西的好時機。”法國巴黎大區議會主席瓦萊裡·佩克萊曾這樣宣稱。

法蘭克福金融協會的數據也顯示:包括摩根士丹利、花旗銀行在內的15家國際金融機構已計劃將歐洲業務總部從倫敦移至法蘭克福,涉及共約1萬個工作崗位,另有幾十家國際金融機構計劃兩年內在法蘭克福成立歐洲業務總部。近日,德國總理默克爾更是公開表示,支持法蘭克福替代倫敦申請成為歐元清算中心。

不過,《英國“脫歐”與倫敦金融城—迄今影響》的報告指出,愛爾蘭的都柏林是最大受益者。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從英國遷入到都柏林的機構已經達到了100家,遠遠領先於盧森堡、巴黎、法蘭克福和阿姆斯特丹等其他歐洲城市。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