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那點事之逸聞篇(五)

黃玉麟的名字有何故事?

黃玉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生於江蘇丹陽縣城,原名“玉琳”,因避戰亂,6歲時遷居宜興蜀山,7歲喪父,由母邵氏撫養成人。13歲隨蜀山遠親、制粗貨的邵湘甫為徒。邵家鄰居是細貨高手汪升義。汪的祖父汪胖子,尤擅花貨竹器,存有邵大亨“魚化龍”壺一把,黃玉麟到其家聽“侃大山”時得見,工餘憑記憶仿捏仿塑總不得成。某日對汪胖子說自己想學制“魚化龍”,汪胖子摑其一掌說:想得輕巧!壺不是看出來的,要尺寸,要仿樣,要專門工具。但暗中“偷”藝的小玉琳,滿師之曰竟將仿製的“魚化龍”壺作為禮物獻給邵湘甫。20歲後,他又創制了新樣“魚化龍”,世人稱他為“玉麒麟出世”,遂改名為“玉麟”。

黃玉麟身材高大,性格不拘小節,無子女其壺每把售二兩銀子,非到窮乏之時而不為。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黃玉麟不幸中風,病癒後雙手顫抖不能再製茶壺,以製作紫砂假山盆景餬口,利用雙手顫抖時的自然動作,或褶皺,或構造,反而造成一種奇妙的效果,為常人所不能為。民國三年(1914年),黃玉麟病逝於宜興蜀山豫豐陶器廠廠房中享年71歲。

紫砂那點事之逸聞篇(五)

顧景洲為何改名顧景舟?

顧柄榮生子三昆仲,分別取名景洲、鹿洲、錫洲。1948年,畫家江寒汀託鐵畫軒的戴相民,將任書博刻的“顧景舟”三字方石章、王仁輔刻的“景舟”二字長方石章,轉贈給顧景洲,“景舟”二字是江寒汀按畫意所起。這年夏秋,顧景洲精製“石瓢”壼五把就開始啟用此章。

紫砂那點事之逸聞篇(五)

范蠡如何成了制壼業的祖師爺?

木匠供奉魯班,醫生供奉華佗,織女供奉嫘祖……祖師爺必然是一個行業的高手。但宜興制壺界的范蠡祖師爺,卻是既不會制壺,也沒經營過陶器,更沒有到過宜興。

范蠡為隱身江湖,化名“陶朱公”,說自己出生在山東“陶”地,姓“朱”。即便如此,紫砂界還是選擇了范蠡擔當祖師爺。可見紫砂藝人們,對愛美人不愛江山、愛自由不愛王位的浪漫情懷,不僅是認同的,而且是讚許的。正因為紫砂壺藝界自古就有尊重作者、崇尚自由的傳統,在這個行當裡出類拔萃、叱吒風雲的人物,個個性格有異,人人身懷絕技。

紫砂那點事之逸聞篇(五)

“停勻”和“亭勻”有什麼區別?

在賞析紫砂壺的文章中,常見“骨肉停勻”和“骨肉亭勻的描寫。“停勻”和“亭勻”,者屬於異形詞,但有細微差別。

“停勻”,多指“勻稱”。宋·洪邁,在《容齋三筆·納鈾絹尺度》中,用“停勻”描寫質量:“宜令諸州道府,來年所納官絹,每匹須及一+二兩,其施絀只要夾密停勻,不定斤兩。

宋·姜夔,在《續書譜·疏密》中,用“停勻”描寫結構:“書以陳為風神,密為老氣。如佳’之四橫,“川’之三直魚’之四點,‘畫’之九畫必須上筆勁靜,鋉密停勻為佳。”清·鈕琇,在《觚賸·石言》中,用“停勻”描寫形態:“(端硯)其受墨也,差差鱗鱗,融洽停勻,石與墨得,墨與石親,沛然膏流,油然酎醇。”

現代·葉聖陶,在《李太太的頭髮》中,用“停勻”描寫狀態:“她因此特別愛重她的頭髮如果有一縷還欠妥貼,有一處尚未停勻,她是不惜化加倍的工夫從新梳過的。”“亭勻”,多指“妥當”。現代朱自清《龐貝故城》中用“亭勻”描寫結構:“這種畫分明仿希臘的壁雕,所以結構亭勻不亂。

紫砂那點事之逸聞篇(五)

什麼是收藏和製作的“虛火”?

徐漢棠是顧景舟的首位入室弟子,經歷了社會幾次重大變革對紫砂行業的影響。2006年,在從藝60年之際,被授予“中國工藝美術終身成就獎”,是目前中國紫砂界唯一獲此殊榮者。

1952年,20歲的徐漢棠欲拜顧景舟為師,顧讓他製作副紫砂壺製坯專用工具“矩車”,如果達到要求,才答應收他為徒。“毛頭小子”硬是憑著幾件簡陋的刀、鑿,精心琢磨完成了考核。20世紀六七十年代,他為上海盆景協會製作了250多種花盆,小巧可愛,最小的直徑2-3釐米,大的也不過20-30釐米,人稱“漢棠盆”。

徐漢棠曾對筆者感嘆現今紫砂壺收藏和製作都存在“虛火”。他認為一些收藏者缺乏真正的鑑賞力,是“靠耳朵去欣賞視覺作品”,他們要的是值錢的,而不是精美的;是時髦的而不是獨特的;坯手的名字比作品的品質更重要。需求的導向致使仿作、偽作的惡劣傾向氾濫年輕藝人分“炒作派”和“實幹派”兩類。急功近利的“炒作派”,做壺才幾年,就把自己吹成大師、陶藝家,活躍於市場,賣出的大都是代工製品;“實幹派”心態平和,學藝嚴謹,技藝漸進,今後將會挑起中國紫砂業的大梁。

紫砂那點事之逸聞篇(五)

注:本文圖片為《四方石瓢套組》;作者:王俊飛(青年實力派紫砂藝術家);泥料:原礦底槽清;容量:壺320cc杯100c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