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那点事之逸闻篇(五)

黄玉麟的名字有何故事?

黃玉麟,清道光二十二年(1843年)生于江苏丹阳县城,原名“玉琳”,因避战乱,6岁时迁居宜兴蜀山,7岁丧父,由母邵氏抚养成人。13岁随蜀山远亲、制粗货的邵湘甫为徒。邵家邻居是细货高手汪升义。汪的祖父汪胖子,尤擅花货竹器,存有邵大亨“鱼化龙”壶一把,黄玉麟到其家听“侃大山”时得见,工余凭记忆仿捏仿塑总不得成。某日对汪胖子说自己想学制“鱼化龙”,汪胖子掴其一掌说:想得轻巧!壶不是看出来的,要尺寸,要仿样,要专门工具。但暗中“偷”艺的小玉琳,满师之曰竟将仿制的“鱼化龙”壶作为礼物献给邵湘甫。20岁后,他又创制了新样“鱼化龙”,世人称他为“玉麒麟出世”,遂改名为“玉麟”。

黄玉麟身材高大,性格不拘小节,无子女其壶每把售二两银子,非到穷乏之时而不为。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黄玉麟不幸中风,病愈后双手颤抖不能再制茶壶,以制作紫砂假山盆景糊口,利用双手颤抖时的自然动作,或褶皱,或构造,反而造成一种奇妙的效果,为常人所不能为。民国三年(1914年),黄玉麟病逝于宜兴蜀山豫丰陶器厂厂房中享年71岁。

紫砂那点事之逸闻篇(五)

顾景洲为何改名顾景舟?

顾柄荣生子三昆仲,分别取名景洲、鹿洲、锡洲。1948年,画家江寒汀托铁画轩的戴相民,将任书博刻的“顾景舟”三字方石章、王仁辅刻的“景舟”二字长方石章,转赠给顾景洲,“景舟”二字是江寒汀按画意所起。这年夏秋,顾景洲精制“石瓢”壸五把就开始启用此章。

紫砂那点事之逸闻篇(五)

范蠡如何成了制壸业的祖师爷?

木匠供奉鲁班,医生供奉华佗,织女供奉嫘祖……祖师爷必然是一个行业的高手。但宜兴制壶界的范蠡祖师爷,却是既不会制壶,也没经营过陶器,更没有到过宜兴。

范蠡为隐身江湖,化名“陶朱公”,说自己出生在山东“陶”地,姓“朱”。即便如此,紫砂界还是选择了范蠡担当祖师爷。可见紫砂艺人们,对爱美人不爱江山、爱自由不爱王位的浪漫情怀,不仅是认同的,而且是赞许的。正因为紫砂壶艺界自古就有尊重作者、崇尚自由的传统,在这个行当里出类拔萃、叱咤风云的人物,个个性格有异,人人身怀绝技。

紫砂那点事之逸闻篇(五)

“停匀”和“亭匀”有什么区别?

在赏析紫砂壶的文章中,常见“骨肉停匀”和“骨肉亭匀的描写。“停匀”和“亭匀”,者属于异形词,但有细微差别。

“停匀”,多指“匀称”。宋·洪迈,在《容斋三笔·纳铀绢尺度》中,用“停匀”描写质量:“宜令诸州道府,来年所纳官绢,每匹须及一+二两,其施絀只要夹密停匀,不定斤两。

宋·姜夔,在《续书谱·疏密》中,用“停匀”描写结构:“书以陳为风神,密为老气。如佳’之四横,“川’之三直鱼’之四点,‘画’之九画必须上笔劲静,鋉密停匀为佳。”清·钮琇,在《觚賸·石言》中,用“停匀”描写形态:“(端砚)其受墨也,差差鳞鳞,融洽停匀,石与墨得,墨与石亲,沛然膏流,油然酎醇。”

现代·叶圣陶,在《李太太的头发》中,用“停匀”描写状态:“她因此特别爱重她的头发如果有一缕还欠妥贴,有一处尚未停匀,她是不惜化加倍的工夫从新梳过的。”“亭匀”,多指“妥当”。现代朱自清《庞贝故城》中用“亭匀”描写结构:“这种画分明仿希腊的壁雕,所以结构亭匀不乱。

紫砂那点事之逸闻篇(五)

什么是收藏和制作的“虚火”?

徐汉棠是顾景舟的首位入室弟子,经历了社会几次重大变革对紫砂行业的影响。2006年,在从艺60年之际,被授予“中国工艺美术终身成就奖”,是目前中国紫砂界唯一获此殊荣者。

1952年,20岁的徐汉棠欲拜顾景舟为师,顾让他制作副紫砂壶制坯专用工具“矩车”,如果达到要求,才答应收他为徒。“毛头小子”硬是凭着几件简陋的刀、凿,精心琢磨完成了考核。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他为上海盆景协会制作了250多种花盆,小巧可爱,最小的直径2-3厘米,大的也不过20-30厘米,人称“汉棠盆”。

徐汉棠曾对笔者感叹现今紫砂壶收藏和制作都存在“虚火”。他认为一些收藏者缺乏真正的鉴赏力,是“靠耳朵去欣赏视觉作品”,他们要的是值钱的,而不是精美的;是时髦的而不是独特的;坯手的名字比作品的品质更重要。需求的导向致使仿作、伪作的恶劣倾向泛滥年轻艺人分“炒作派”和“实干派”两类。急功近利的“炒作派”,做壶才几年,就把自己吹成大师、陶艺家,活跃于市场,卖出的大都是代工制品;“实干派”心态平和,学艺严谨,技艺渐进,今后将会挑起中国紫砂业的大梁。

紫砂那点事之逸闻篇(五)

注:本文图片为《四方石瓢套组》;作者:王俊飞(青年实力派紫砂艺术家);泥料:原矿底槽清;容量:壶320cc杯100c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