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超:山水画的起源

赵超,1983 年生于江西永修。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本硕连读毕业,2007—2008 年版画系首批选派挪威奥斯陆国立艺术院研习与交流,中国思想与绘画方向博士,中国思想史与书画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师。

赵超:山水画的起源

山水画起源最大的特点就是“理论在前,实践在后”,也可以用“横空出世”这样的词汇来描述这一特点。这个特点旷古未有,无论东西。为什么这么说呢?一般意义的绘画与绘画理论的出现秩序是先有绘画,才有绘画理论。

赵超:山水画的起源

北宋 李成《晴峦萧寺图》(局部)

试举几个例子。比如说中国书法起源,从西汉中期开始,书法的发展已经开始了,隶书写得十分优美。东汉初就有以书法才能而受到世人关注的现象,直到东汉末,第一篇书法理论(讨论书法意义的文章)赵壹的《非草书》才出现。如果说有人认为《非草书》只是批判,那么稍后卫恒的《四体书势》和众多“蜂拥而至”的书论出现,亦可说明此现象。又比如说在中国绘画系统里面的人物画。从战国到魏晋的六百年间里,人物画技术最早成熟。到价值体系更新换代的魏晋时代,才有顾恺之的人物画论“传神论”。再比如说中国花鸟画,从唐代开始,花鸟画缓慢发展。一直到五代,黄筌与徐熙的花鸟画已经画得十分精彩了,但是我们依然找不到一篇正儿八经的花鸟画论。直到北宋末,徽宗朝编撰的《宣和画谱》,才在《花鸟叙论》一节中谈及花鸟画的意义问题。这是中国艺术系统中绘画与绘画理论出现的相互关系。那么,在西方艺术系统中,这对关系是如何呈现的呢?

赵超:山水画的起源

宋 李唐《万壑松风图》(局部)

西方艺术最先成熟的类型是雕塑,那么看看西方艺术引以为傲的雕塑的情况。古希腊的雕塑并不是自发形成的,而是受到了埃及雕塑的影响。最早的雕塑原型,是以僵硬的古埃及风格和样式呈现的。男人和女人像,是最原初、最基本的古希腊雕塑形态。当古埃及的雕塑沿着埃及式样式的逻辑发展下去的时候(变化并不大),希腊的雕塑变革极具希腊形态,最终在古希腊神话与理性精神的影响下形成了典型的古希腊雕塑。公元前5 世纪中期,希腊雕塑家波留克列特斯(Polykleitos)受到数学家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的影响,写出了第一篇雕塑理论《法则》,并以此为雕塑创作的原则。因此,1 世纪的老普林尼记载他“被认为是唯一一个在一件艺术作品中表达‘存在于艺术的理论基础之中的’艺术自身的人” 。这篇雕塑理论令他在历史上获得了巨大的声誉,也是展示古希腊雕塑成就的奠基式的文献。然后我们看看西方风景画起源的情况。早在古罗马时期,西方就存在数量不小的景观绘画。在79 年被维苏威火山爆发掩埋的古城,庞贝遗址中,景观绘画的比重是很大的。既有远景,也有中景,数量与类型繁多。一直到文艺复兴时代,才有正式的风景画论。贡布里希(E.H.Gombrich,1909—2001) 认为, 最早的风景画论是达· 芬奇(Leonardo da Vinci,1452—1519)笔记中的《比较论》中的一段。虽然有一定争议,但是西方艺术史家普遍认为,风景画论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

赵超:山水画的起源

北宋 冯观《雪景图》 ( 旧题巨然)

从西方艺术系统中艺术与艺术理论出现的特点来看,我们依然可以得出这个结论,绘画与绘画理论的出现顺序是先有绘画,再有绘画理论的。这是艺术发展的一般特点——常态。那么山水画的起源,“理论在前,实践在后”的特点就显得十分突兀了。

赵超:山水画的起源

北宋 范宽 《雪景寒林图》

山水画起源“理论在前,实践在后”的特点,放在世界各文明艺术系统的语境中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导致了它在观念起源之后,技术极不成熟而发展比较缓慢。现在的山水画起源研究者,一般都把山水画的真正起源定在五代。因为缺少真实的画作,基于西方学术传统,没有证据是不可以得出真实的结论。那么,如何界定山水画的起源,认知自宗炳《画山水序》诞生(5 世纪40 年代)到唐末五代,这近五百年的早期山水画形态呢?这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