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中國民族品牌 被扎得渾身是血還要向前爬

原標題:這些民族品牌,被扎得渾身是血還要向前爬……

“太慘了,不提也罷!”

1994年,波司登羽絨服的創始人高德康一夜白頭。

那一年,他憑藉自己的經驗買進了大量不合市場的衣料,貿然生產了23萬件羽絨服,隨後立即成為滯銷款。

債臺高築。前有貨品積壓如山,後有員工嗷嗷待哺。

那時候的高德康去美國尋找出路,絕望的他站在異國他鄉的高樓上,很想要跳下去一了百了。

他想不到的是,比起眼前,波司登此後還有更大的危機,卻打出了比當年更漂亮的翻身仗。

魔力四射

1976年,高德康召集了包括自己在內的11個常熟市白茆鎮山涇村村民,其中3位身患殘疾,帶著8臺縫紉機,在一處租借的老宅裡成立了一個副業組,討口飯吃。

騎著一輛二八自行車,老高一人一天能趕200公里的路。從常熟到上海,送貨、買原料、跑生意。

这些中国民族品牌 被扎得浑身是血还要向前爬

到了80年代,他接到一筆大單,為上海一家羽絨服做貼牌生意,那是他第一次做羽絨服,為此,他每年要付出高達15萬元的品牌使用費。當時羽絨服款式臃腫色彩單調,不是企業眼中的“好生意”,可是高德康就是覺得,羽絨服“潛力巨大”。

“上海”兩個字,彷彿自帶魔力,令人備受鼓舞。改革開放初期的黃浦江水,孕育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民族企業。

這其中還包括一個1927年就在上海有了企業雛形的品牌——回力。

白底紅紋、大大的“F”logo,回力鞋是“潮流標誌”。按王朔的話說,“文革”時社會秩序大亂,這款鞋和軍帽一樣是小流氓搶劫的主要目標。經常看到某帥哥穿著‘回力’神氣地出去了,回來光著腳,鞋讓人扒了。

改革開放後經濟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穿上了回力鞋。到了七八十年代,上海的回力年銷售額一度高達8億元人民幣。

8億,在那個年代是怎樣的輝煌。

同樣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有一個國產品牌樂凱,它僅用三年時間,正式批量生產出了我國第一代彩色膠捲,一舉打破洋膠捲壟斷市場的局面,也擊碎了“中國十年研製不出彩色膠捲”的魔咒。

國家甚至為它授予了科學進步獎,樂凱也邁入市場,開始了與國際品牌的同臺競技。

風起雨湧

1992年,醞釀已久的高德康註冊了“波司登”商標,不久後就遇到了開頭所說的94年滯銷危機。

在空前困境面前,高德康對產品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迭代創新,涉及顏色、面料、款式、版型、工藝五個領域。當年生產了68萬件羽絨服,賣掉了62萬件,不僅還清了債,還有了2000多萬的利潤。

此後,波司登迅速成為中國羽絨服行業當之無愧的老大,2006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羽絨服來自波司登,2007年波司登在港股上市。

在常熟的波司登展覽室裡有一件紅色的羽絨服,它是波司登史上的銷售冠軍,2006年這一年裡,它賣掉了103597件。

2010年,高德康開始進軍非羽絨類產品,他提出“四季化”的口號,創立或者收購多個男、女、童裝品牌,像安裝了馬達一般,加速擴張。高德康放出豪言:“幾年內將非羽絨服產品比例增加到40%以上。”

2012年波司登業績達到頂峰,營收93.25億元。就在那一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前一天,高德康花了3500萬英鎊,在倫敦最繁華的商業街開了波司登首家海外旗艦店。

他還在牛津大學做了一個演講。他說:“想象一下生活在上海的年輕人,在日常消費選擇上和在座諸位有什麼不同?吃麥當勞、喝可口可樂或者星巴克,穿耐克鞋,玩魔獸爭霸的網絡遊戲,去H&M或ZARA買衣服。如果波司登不是一個國際名牌,很可能不會出現在他們的衣櫥裡,就像現在它還沒有成為你們的服裝首選一樣。”

高瞻遠矚,但殊不知,也是一語成讖。

2014年3月,高德康看了一眼財年的報表,淨利潤僅為1.32億元,不及上年的七分之一。

這一年,七匹狼關閉了347家門店,李寧關閉了519家門店。而波司登逆勢開了2560家店,平均1天7家。

1994年的那場寒冬,又回來了。2015年,波司登刷新了中國零售一項紀錄——被迫關店5106家。老高說的那些“吃著麥當勞、喝著星巴克”的年輕人,早就認為波司登是一家“老人品牌”,充滿著13線小城市的土味,轉身追求更高品質、更貴的加拿大鵝。Zara、優衣庫等外來品牌的強有力競爭,以及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讓波司登的處境越來越尷尬。

連倫敦那家高逼格的旗艦店,也尷尬地倒閉了。

如果說,1994年的改革是一場值得回味的驚險故事,老高面對記者,說起2014年這段往事時,他只是揮一揮手,“太慘了,不提也罷。”

而回力經歷類似的衝擊,比波司登要早了10年。

90年代後,中國運動鞋迎來了廣東系和福建系的時代。安踏、特步、李寧迅速擴張,而耐克、阿迪達斯等洋品牌也紛紛進駐中國市場。無論是平價還是高端,回力一下子沒了自己的位置。

1994年開始,上海膠鞋公司旗下的七家工廠以一年一家的速度關閉,2000年,輪到了回力。

回力破產後,上海華誼集團接手了這個品牌,雖然也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但產品線依然狹窄,品牌價值不高,隨後的經營仍然困難。

同樣是應對洋品牌的衝擊,90年代的樂凱,正式打響了與美國柯達、日本富士的“紅黃綠”膠捲大戰。樂凱作為民族品牌,定價便宜,柯達富士在中國寧可做賠本生意也要幹掉樂凱。這沒有擊潰樂凱,反而愈戰愈勇,贏得了對手的尊重。

90年代到新世紀,改革開放進入了“八國聯軍”時代。國外品牌大到家電、小到鋼筆,從衣食住行各個領域迅速入侵人們的生活。那時候的中國人還對日本的馬桶蓋子沒有需求,但東芝的火箭炮、松下的畫中畫,是國人狂熱追求的品牌,代表了先進技術、高質量、好口碑。

樂凱遭遇的毀滅性打擊,比波司登和回力要恐怖得多——那是一個行業的消失。人們不能不穿衣服鞋子——但有了數碼相機,人們真的不再需要膠捲了。

涅槃重生

2012年,樂凱宣佈,彩色膠捲停產。但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樂凱並沒有退出市場舞臺,它把自己跟膠捲一道燒成了灰,只為涅槃重生。

在思考了“市場需要什麼”和“我能做什麼”這兩個問題之後,樂凱依靠“微粒、塗層、成膜”三大核心技術展開轉型,進軍光學膜新材料領域。

咱們平常用的藍色的火車票,是樂凱生產的;生活中的很多醫用膠片,也是樂凱生產的。樂凱轉型了,而且做得很出色。2015年,樂凱新材在深交所上市。

更多人感受到的驚喜來自波司登。高德康開始瘋狂地做減法,縮小旗下品牌的數量,門店從高峰時的13 000多家,砍到了4 000多家。

同時,它好像是突然參悟了時尚的真諦,2018年,波司登聯名3位國際設計師做出的新設計成為國內外爆款。無數明星博主親身安利,將波司登從“土味品牌”中揪了出來。

畢竟,波司登以前的羽絨服都是這樣的。

現在是這樣的。

波司登還牽手迪士尼和漫威推出系列產品,拍時尚雜誌大片、入駐小紅書、開設快閃店、拍創意視頻……反正就是,怎麼年輕怎麼炫酷怎麼來,衣服火到需要搶。

這還是那個之前在店門口掛著一張黃紙,寫著“打折”“促銷”的波司登嗎?

如今,談及羽絨服市場和行情,高德康似乎比小夥子時期的自己更有底氣了。他看到了羽絨服市場比之前更寬廣的未來——在加拿大鵝、蒙克萊等高端品牌引導下,羽絨服的天花板進一步被抬高。高德康不怕競爭,他從競爭中獲得了靈感。

與波司登的大膽改革相比,回力立足於經典的回潮,並且牢牢把握了機遇。

有句話叫,時尚是一個圈,轉來轉去會回到起點。經典元素之美,有著蓬勃的生命力。

時也運也,2008年,回力意外地“城市包圍農村”“出口轉內銷”。當時,歐美一些影星突然走起了復古風,一些人穿著回力帆布膠鞋在公眾場合露面,引領起了時尚潮流。

這是回力的一場重大機遇。法國時尚雜誌《ELLE》寫道,“這絕對是挑戰匡威在年輕人心中時尚的主導地位”。回力身價暴增,從2歐元一直賣到了50歐元,復古之風傳回國內,回力因小白鞋的流行和“回憶殺”在國內市場又闖出一片天。

後記

刀妹寫這篇文章,背後是時代的強大力量,是商界的波詭雲譎,是技術對生活的改變,這些優秀的中國企業和企業家,在改革開放的大道上,靠著過人的才智、魄力和果決,通過了十字路口,力挽狂瀾、柳暗花明。

有人說,大船難掉頭。但不掉頭就是死,所以,要活下去,你只能把客輪改建成破冰船。

頑強革新的波司登,經典逆襲的回力,鳳凰涅槃的樂凱……向千千萬萬的中國企業、勤勤懇懇的中華民族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