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

說起成都,每個人想到的都是火鍋、串串、水煮魚、夫妻肺片、龍抄手……數不盡的美食名詞湧上心頭。


成都,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


曾經,我們從未想過要去成都。

去了一次之後,總想再去一次。

成都,如同一位溫潤如玉的男子,總能在相處之中,給你怦然心動的感覺。

第1個心動瞬間

獨在異鄉為異客

阿姨說:“你們別怕!”

與成都的第一次碰撞,正是起於一次碰撞。

別人到成都,都是奔著美食去的。我們來成都,是為了修車。

2015年我和謝先生自駕川西,途中車子出現了問題。我們也曾在鎮上的修車廠看過,一直查不出問題。於是,我們決定,去成都看看吧!畢竟,成都是當時最近也是最大的一個城市。


成都,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


終於從川西的高原地區來到盆地。高速下來之後,我們長驅直入,直達成都最中心。導航提示,我們預定的酒店近在咫尺。

就在這時——

我們的車被旁邊一輛正在倒車,準備停在路邊的車給颳了。

已經開了一整天的車,時候也不早了,此時的我們疲憊不堪。又在異地他鄉發生碰撞,我當時覺得有些腦殼疼。

肇事者有兩個人,一個在路邊指揮倒車,一個負責開車。負責開車的把車停好就直接消失了,在路邊指揮的被我們逮住。

一開始,他態度還算好,跟我們說:“沒多大的事。”

可是,這一邊的兩個車門已經很明顯被刮出一條深深的痕跡。他想要息事寧人卻又沒有付諸行動,我們也不罷休。於是,他就急了,衝我們嚷道:“有本事你們報警!”

我們倒不是不敢報警,只是我們是來修車而已。如果還要處理交通事故,恐怕要耗費一些時日。但是,我們還沒決定好是否報警,兩位交警剛好路過。結果對方一看交警過來,突然撒腿就跑!兩位交警拉都拉不住,趕緊追上去。

看到這一幕,我們也是懵了。

這是,周圍已經圍了很多看熱鬧的群眾。

一位阿姨站出來跟我們說:“你們別怕,他就是欺負你們外地來的。這裡有攝像頭,報警也不怕!

一位阿叔也站我們,說:“我剛看到了,是他撞的你們……”

大家幾乎都是力挺我們:“這上面是酒吧,那人肯定是酒駕……”

原本鬱悶的心情突然就被大家治癒了。

因為我們是自駕,從車牌號就能很明顯地看出我們是外地人,但是成都的市民卻沒有“幫親”的心理。作為一個過客,感受到一個陌生城市的包容,瞬間有了親切感。

第2個心動瞬間

與蹄花偶然相遇的那刻

感受到味蕾的怦然心動

一座城市,要想留住過客的心,要先鎖住他的胃。成都作為“天府之國”,美食必不可少。

我們第一次來成都,去了一趟錦裡。那時的錦裡,每走一步都是誘人的各種小吃,感覺永遠也吃不完。我第一次看到這麼熱鬧、這麼多美食的地方。當時我寫了一篇文章,說:『成都的空氣中都飄著美食的香味。』


成都,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


成都,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

錦 裡

離開成都後,我們時常懷念。於是兩年後,我們重遊成都。這一次,我們專程為美食而來。

時過境遷,錦裡的盛況竟不復當年。種類減少,味道也不如當年,就連遊客也好像少了。魂牽夢繞的一個地方,再見竟有些失望。我們懷念的是,記憶為我們編織的錦裡的模樣。也許它本不是這樣,也許它每天都在變化。


成都,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


而一直以來飽受讚譽的成都火鍋,如今我除了記得火鍋讓我次日狠狠地拉了一次肚子之外,也沒有多大印象。反而,我被一種名不見經傳的食物治癒了,那就是——蹄花

與蹄花的相遇是偶然。

那一天,我們只是想要找一家吃午飯的地方,來到了丁太婆老媽蹄花。


成都,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


所謂蹄花,就是以豬腳為主要原料,配以芸豆作為調味煲煮。蹄花是四川一道非常傳統的美食,只是成都的美食太多,平平淡淡的蹄花就被掩蓋了。


成都,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


成都,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

蹄 花

吃慣了廣東的豬腳,大多是重口味的。初次看到一碗白白嫩嫩的豬腳湯,以為不會好吃。結果入口就被驚豔了。豬腳煲得非常綿軟,肥而不膩、入口即化。湯汁有些粘稠,味道清潤濃郁。連一向愛好“重口味”的謝先生吃了也讚不絕口。

蹄花還配有專門的醬汁,如果不喜歡豬腳太過清淡的話,還可以蘸了醬汁再吃。

因為實在太好吃,第二天,我們又來吃了一頓。這次,我們每人點了一碗,吃到最後竟然有些膩了。因為分量很大,所以兩人一碗或許是最好的。

天底下的美味,常常用“重口味”的配料,通過刺激味蕾讓人上癮。若不依賴討巧的配料,而是用心還原和昇華食物的味道,也許更能讓人回味無窮。

第3個心動瞬間

成都人對馬路的用心良苦

醞釀了一座城市的幸福感

我和謝先生都一致認為,成都是一個有幸福感的城市。這個認可,來自城市的規劃。

我們生活在惠州,惠州是一個很美的城市,我們很喜歡。但是每個城市都有它的不完美,惠州的道路設計便是其中之一。

我常常覺得,如果機動車行駛時不佔用非機動車道,電動車和自行車也不隨意在機動車道上穿梭,惠州這個城市會更加美好。各行其道,是保證一個城市道路和諧的基礎。

在成都,我們看到的是——

每種車輛都有專用的道。所謂專用道,就是用欄杆圍起來的,無論是機動車和非機動車都無法僭越,確保做到各行其道。


成都,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


非機動車道非常寬敞。成都,是我看到的第一個將非機動車道設計得與機動車道一樣寬,甚至更寬的城市。


成都,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


成都,一座有幸福感的城市

成都的街道

交通工具沒有貴賤,每一樣都值得尊重。追求平等,體現在成都的道路設計上。

從成都放射狀的道路設計,到城市的細節考慮,每一方面都周到而體貼,讓人感受到城市的溫暖。所以,儘管成都的車流量很大,儘管成都的交通也一樣會擁堵,但是不會雜亂。城市的規劃,既體現了一種管理的智慧,也體現了一種人文關懷。

最後一次去成都,我們像一個當地人一樣度過了兩天三夜。早上睡到自然醒,出門就走路或坐公車,晚上買水果和零食在酒店看電視。在離開成都前一天下午,那天公車上的人很少,我趴在車窗旁的欄杆上,看著窗外閃過的景物。

午後的陽光非常溫柔,我扭頭看著謝先生,幸福地笑了。

成都留給我的回憶,總是美好的。作為一個省會城市,它不像廣州、上海一樣緊張和忙碌,成都有著獨特的舒適與悠閒。建在被大山包圍的盆地之上,卻沒有導致這座城的閉塞,反而有著更寬廣的胸懷與更寬厚的包容。這,也許與成都的歷史不無聯繫。

元末明初、明末清初一直到20世紀的抗日戰爭期間,來自湖廣及其它省份的移民大規模地進入成都,使得成都的人口結構發生了一輪大換血。來自各地的建築風格、飲食文化發生交融,最終形成今天的成都。

至此,我們也就不再難理解,成都的包容度從何而來。因各種文化交融而生的城市,兼容幷蓄本身就存在成都人的基因裡。

——————————

時間鏡頭

旅行|攝影|生活|體驗|記錄

攝影:藍 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