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書?就是目前人類水平也無法窺其全部,它到底奇在何處

《山海經》是現存保留古代神話資料最多的著作,堪稱中國上古神話的寶庫。陶淵明《讀山海經》中對其有“泛覽周王傳,流觀山海圖。俯仰終宇宙,不樂復何如”的讚美,文學大師魯迅先生曾耐心地將書中的人獸圖畫全部繪出來,並專門撰寫了一篇紀念性文章。《山海經》的非凡魅力由此可窺一斑。

千古奇書?就是目前人類水平也無法窺其全部,它到底奇在何處

晉代以前,它是一部有圖有文、圖文並茂的文化典籍,但是在流傳中,圖譜逐漸逸失,只留下了容易保存的文字。我們目前所看到的山海經圖多為明清時代所繪,已非原圖。《山海經》又是一部具有時空穿透力的文化經典,它極大地影響了中國古代的文化。書中有許多有趣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我們耳熟能詳的“共工觸山”、“夸父追日”、“刑天斷首”、“理射十日”、“女媧造人”、“大禹治水”、“精衛填海”、“嫦娥奔月”等故事,就出自《山海經》。這些神話故事和傳說為後代文人的創造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奇幻瑰麗的想象和誇張精彩的描述足見其藝術魅力之大,也難怪胡應麟將其視為“古今語怪之祖”。

千古奇書?就是目前人類水平也無法窺其全部,它到底奇在何處

包羅萬象的古代百科全書

《山海經》包羅萬象,內容涉及古代歷史、地理、文化交通、民俗、神話、民族、動物、植物、礦物、醫藥、宗教等多方面,被譽為中國古代的一部百科全書。

千古奇書?就是目前人類水平也無法窺其全部,它到底奇在何處

最古老的地理書

《山海經》全書約3100字,分為18卷(據說原為22卷)。藏山經和海內經各佔5卷,海外經和大荒經各佔4卷。《漢書・藝文志》收錄了13卷,大荒經和海內經沒有收錄在內。整本書按內容可分為三個部分:藏山經和海外經為一個部分,大荒經和山書末的1卷海內經為ー一個部分,剩餘的4卷海內經為一部分。

藏山經和海外經這一個部分,按照南、西、北、東、中的方位次序進行分卷,每卷又分為若干系列,前後兩系列之間用有關聯的語句相承接。這樣,卷系列的關係就表現得非常清楚。

《五藏山經》,顧名思義,主要是記載南、西、北、東中這五個方位的山脈及地理環境的。其中,《南山經》中主要記載了東臨浙江舟山群島,西靠湖南西部,南抵廣東南海這個範圍內的山脈情況,包括今浙江、江西、福建、廣東、湖南五省。《西山經》中主要記載了東起山西、陝西之間的黃河,西北達新疆阿爾金山,南起陝西、甘肅之間的秦嶺山脈,北抵寧

夏鹽池西北這個範圍內的山脈情況。《北山經》中主要記載了東起河北太行山東麓,西至今內蒙、寧夏騰格裡沙漠賀蘭山,北抵內蒙陰山以北這個範圍內的山脈情況。《東山經》中所記載的山脈則主要在今山東及蘇皖北境一帶。《中山經》中主要記載了山西南部、陝西中部、河南西部等這個範圍內的山脈情況。也有一種說法認為《山海經》中所述之處很多不在今天的中國境內

千古奇書?就是目前人類水平也無法窺其全部,它到底奇在何處

根據當代著名的歷史地理學家譚其驤先生的研究,《山經》中共記載了四百四十七座山。這四百四十七座山中,漢晉以來的史料有明確記載的大約有一百四十座,佔總數的三分之。其中,《山經》對於山西南部、陝西中部、河南西部等地區的情況記述得最為詳細正確。對於研究中國古代的地理來說,這是極其寶貴的資料。正如譚先生所指出的:“《五藏山經》在《山海經》全書各部分中最為平實雅正,儘管其中免不了夾雜著一些傳聞、神話,但基本上反映了當時地理的真實情況。”在記述時,《五藏山經》往往以山為綱,從第一座山開始介紹,接著依次敘寫山名、水名、道里、民族、風俗、物產、藥物、祭祀、巫醫等,因此,若要研究其他學科,《五藏山經》也是寶貴的材料。

《山海經》記述了中國上古時期,以中華為本土為中心並遠涉到了亞美非歐四大洲五大洋等地區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情況,是中國最古老的地理書。

最具神話色彩的歷史書

《山海經》中的神話傳說並非完全虛妄不實,它們是歷史的一面鏡子,是研究歷史極其重要的文獻。

千古奇書?就是目前人類水平也無法窺其全部,它到底奇在何處

把《山海經》中一些類似的材料進行比較,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歷史的影子。例如,《大荒北經》中記裁了黃帝和蚩尤之間發生的戰爭,儘管含有濃厚的神話色彩,但我們還是可以從

中看到古代部落之間的殘階戰爭。又如《海內經》、《大荒西經》中記載了一個黃帝的普系。《海內經》中記載:“黃帝妻雷祖,生昌意。昌意降處若水,生韓流。韓流撰首、謹耳、人

面、家喙、麟身、渠股、豚止,取淖子日阿女,生帝項。”《大荒西經》中記載:“顢項生老童,老童生重乃黎。帝令重獻上天,令黎邛(印)下地。下地是生魔,處於西極,以行日月星辰之行次。”這個譜系的傳奇色彩非常濃厚,從性質上來說像是神譜,但是,《大戴禮記・帝系篇》、《史記・五帝本紀》、皇甫謐《帝王世紀》中也記載了相同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