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紫气东来,骑青牛西去 ——老子与《道德经》的传说

黄帝之后,匆匆数千年弹指而过。到公元前6世纪,历史正进入礼崩乐的春秋时期,这时出现了一位思想家,他姓李,名耳,字聃,被后人尊称为老子,又称老聃。他曾经做过管理周王室藏书的史官守藏史,知识非常渊博。在九十岁左右的时候,有一天,老子辞官弃家,骑上青牛向函谷关走去。

驾紫气东来,骑青牛西去  ——老子与《道德经》的传说

函谷关位于今河南省灵宝县境内,是当时东去洛阳,四达长安咽喉关卡。当时负责把守函谷关的关令名叫尹喜,他自幼聪慧过人,特喜欢天文星象之学。这一日,他又登楼夜观星象,发现东方有一团紫气缓缓而来,预感到数日内必有圣人将至,于是就守候在关中,每日斋戒,密切关注着紫气的动向,等候圣人的到来。

一日清晨、尹喜正在关上向东眺望,忽见东方不远处紫气氤氲,吉星西行,满天云蒸霞蔚,奇丽壮观。他知道圣人已经到了,连忙一边命下属清理道路,打扫庭院,一边整理衣冠下关迎接。不久,果然见一位皓首长髯的老人骑着青牛徐徐而来,他就是老子。

驾紫气东来,骑青牛西去  ——老子与《道德经》的传说

尹喜连忙上前拦住青牛,深施一礼,请问老子的名号。老子微一欠身说:“在下李耳。”

尹喜大喜道:“您就是天下闻名的老聃先生吗?我对您仰慕已久,希望您不要急于西去,且在关中逗留数日吧。我早就听人说过,您是天下最富智慧的人,现在既然一定要离去,希望您把您的智慧留下来吧,否则我是不会放您过去的。”

老子笑着回答:“真正的智慧是很难用语言文字描述出来的,我恐怕做不到。”

尹喜沉吟着说:“话虽这样说,还是请您勉为其难吧,天论能留下多少,总比没有的好。我想,这也是天下人的希望。”

驾紫气东来,骑青牛西去  ——老子与《道德经》的传说

老子没办法,只得住在尹喜安排的驿馆里,将自己一生所学和深思的哲理写了下来,交给尹喜,然后骑上青牛,飘然西去。因为老子当时急着离开函谷关,所以整篇文字非常精练,只有五千多字,所以叫《老子五千文》或者《老子》。又因为文章系统地闸述了老子关于“道”和“德”的思想,所以又叫《道德经》,后来成为了道家学说和道教的经典。

传说尹喜得到《道德经》后,便托病辞官,到武当山修道去了。他隐居的地方被后人称为“尹喜岩”。老子得知后,曾骑青牛(亦说青羊)到武当山去寻访尹喜,此后,尹喜跟随老子一起云游,不知所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