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系軍閥老大為何不是打仗獨步天下的白崇禧?三個方面不如李宗仁

最近有網絡作者撰文稱:小諸葛白崇禧打仗比李宗仁厲害,為什麼不讓他領導桂係爭奪天下!這篇文章的作者估計沒有看過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個人傳記,所以才寫出這麼膚淺的完全是騙流量的文章。小編從桂系的發展史及李白二人的一些個人能力,總結出了三樣白崇禧不如李宗仁的地方,以供軍史愛好者探討。

第一、白崇禧的度量不如李宗仁

1924年1月,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將領響應廣州國民政府的號召,打倒了以陸榮廷為首的舊桂系軍閥。在如何處置陸榮廷及其黨羽的問題上,新桂系三巨頭(李宗仁、白崇禧、黃紹竑)發生了分歧。白崇禧提議處決陸榮廷、譚浩明、李靜城、陳繼祖等人,李宗仁和黃紹竑不同意,覺得殺了這些舊桂系首腦並不符合革命宗旨,也不利於廣西的穩定和發展。最後,在李、黃二人的堅持下,陸榮廷通電下野,得以安享晚年。如果照白崇禧的意思殺了這些人,短時間內廣西是太平了,然而忠於陸榮廷的殘部尚有數萬人散落兩廣各地,勢必打著為陸榮廷等人報仇的旗號禍亂兩廣,到頭來即使李宗仁等戰勝了,留下的爛攤子還是得他們去收拾。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白崇禧只是單純的從軍事的角度來考慮問題,而李宗仁是從戰略全局來考慮問題。白崇禧在這件事情上唱了一回白臉,不但什麼都沒有撈著,還給自己帶來了不能容人的壞名聲。


桂系軍閥老大為何不是打仗獨步天下的白崇禧?三個方面不如李宗仁

1930年4月,桂系軍閥在與蔣介石的中原大戰中戰敗。然而李宗仁和白崇禧不肯認輸,糾結桂系殘餘武裝負隅頑抗。時任廣西省省長黃紹竑和蔣介石私自議和,並打算到南京政府另謀出路。白崇禧得知後怒不可支,要殺黃紹竑。李宗仁也對黃紹竑的倒戈非常氣憤,但是氣歸氣,還沒有達到失去理智的地步。不但沒有為難黃紹竑及其親信,索性送佛送到西,臨走時還送了黃紹竑一些盤纏。白崇禧不理解,責怪李宗仁婦人之仁。李宗仁意味深長的說:“世人都知道我們三個人親如兄弟,如果殺了季寬(即黃紹竑),必然引起桂軍內部的分裂。人各有志,隨他去吧!”李宗仁的大度在抗日戰爭時期得到了回報,擔任軍委第一部部長的黃紹竑在諸多方面給予李宗仁的第五戰區關照,使其能夠在抗日戰爭上大放異彩。如果按白崇禧的意思殺了黃紹竑,那麼桂系在1930年就得解體,李白二人戰勝不了蔣介石的中央軍的話,那就真的只能抱著一塊跳海了。

桂系軍閥老大為何不是打仗獨步天下的白崇禧?三個方面不如李宗仁

第二:白崇禧的個人威望不如李宗仁

抗日戰爭時期(1938年),李宗仁調任第五戰區司令長官。該戰區下轄6個集團軍加龐炳勳的第三軍團一共40餘萬人,不可謂不兵強馬壯。然而令老李納悶的是,除了廖磊的第21集團軍是自己的嫡系部隊,聽命於他外,其他的部隊都比較任性。湯恩伯和顧祝同就不說了,完全不將李宗仁這個戰區司令官放在眼裡,就連山東省主席兼第3集團軍總司令韓復渠都可以揹著老李耍小心眼。就在這樣複雜的環境下,李宗仁硬是指揮部隊打出了臺兒莊戰役的威風。連龐炳勳、吳鵬舉這樣的軍中末將都能立功獲得青天白日勳章,可見李宗仁在戰略戰術上的高超指揮能力,桂系老大可不是白當的。翻閱一下民國史,很多國民黨要人都尊稱李宗仁為“德公”,而白崇禧到死,都沒有誰叫其一聲:“健公”。不管是擔任國民政府國防部長還是參謀總長期間,除了桂系將領,白崇禧真沒有一個稱得上朋友的人。

桂系軍閥老大為何不是打仗獨步天下的白崇禧?三個方面不如李宗仁

第三、白崇禧在政治大局觀上不如李宗仁

1948年國民黨行憲選總統副總統,李宗仁放著好好的北平行轅主任不當,非要去爭一個有名無實的副總統,為的什麼?當時連白崇禧都不理解,還責怪李宗仁意氣用事。但是才過了幾個月,繼任的傅作義就和平起義了,直到此時,白崇禧才明白李宗仁的高明之處。華北戰局就是一個爛攤子,東北丟了後,華北也保不住了,所以李宗仁才想出這個金蟬脫殼之計,堂而皇之的離開北平。

1948年7月,國民政府以第18軍為骨幹,組建第12兵團。當時兵團司令的人選,以第18軍軍長鬍璉呼聲最高,其本人也覺得非自己莫屬。然而白崇禧卻強烈反對,甚至以辭去華中剿總司令相威脅,硬是逼著蔣介石另外委任黃維為第12兵團司令。後來的結果大家也知道了,指揮呆板的黃維一切以上司的命令為準則,將12兵團推入了火坑。如果這樣的事情發生在解放軍內部,是完全難以想象的,戰區司令干涉中央的人事任命,還反了天了。所以從這點就可以看出,白崇禧是個非常自私的將軍,在行軍打戰中老將個人恩怨摻雜其中,試問,這樣的人能夠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事統帥嗎?

桂系軍閥老大為何不是打仗獨步天下的白崇禧?三個方面不如李宗仁

1949年11月,李宗仁離開南寧飛香港以前,將老兄弟白崇禧叫來談話。李對白說:“健生呀,黨國失敗已經不可避免,你手上還有一些本錢,打算何去何從?”言下之意是讓他和解放軍議和。白崇禧考慮了一下說:“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去臺灣!”李宗仁聽了心裡一沉,罕見的罵道:“烏龜王八才去臺灣!”後來的事情大家也知道,白崇禧的主力部隊在衡寶戰役中敗於林彪之手,最後只能灰頭鼠臉的逃往臺灣。也許有的人喜歡抬槓,說在衡寶戰役中白崇禧幾乎吃掉了四野的第49軍,“小諸葛”的名號不是白叫的。但是從全局來看,不要說吃掉一個區區49軍,就算擊敗了林彪,就憑他白崇禧那30來萬人,還能翻起天來?白崇禧負隅頑抗的結果是什麼?無非是給人民解放軍多造成點損失,將桂系家底敗光而已,這就是缺乏大局觀的表現。以數十萬將士的身家性命來為自己博個“名將”的虛名,這樣的的人根本配不上名將的稱號。

白崇禧在國民黨大陸時期,仗著桂系的勢力,多次和蔣介石作對。但是其始終不明白一個道理,蔣介石遲遲不找其算賬的原因,並不是蔣心胸寬闊,而是有桂系軍閥在背後支持。白崇禧帶著桂系最後的30萬人,和解放軍在華南鏖戰了3個多月,最後全軍覆沒,成了光桿司令。如果真是個有頭腦的將軍,寧願跑去東南亞種地,也不會回臺灣受窩囊氣。可人家小諸葛就偏偏去了,最後死得不明不白,這不是自找的嘛!

綜上所述,小編認為白崇禧只是一個詭計多端的軍事將領,而不是一個能夠獨當一面的軍事統帥。他和李宗仁相比差得太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