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岁还在还房贷,是一种什么体验?

近日,网传杭州一家银行悄默默出了新规定,

贷款买房,可以一直还到80周岁。

有过购房按揭贷款经历的人都知道,

银行对贷款年限有严格的规定,

不是你想贷多少年就能贷多少年。

比如一些临近退休的中老年人,

可贷年限就很短。


80岁还在还房贷,是一种什么体验?


那么,这一消息到底靠不靠谱呢?

有记着采访了该银行的客户经理,

对方回应称:

“确有此事。这是我行的最新政策,目前我行在杭州的所有支行都已开始执行。”

客户经理解释,这是一款“接力贷”产品,

顾名思义就是父母和子女两代人接力还款。

“我们对贷款申请人的资质审核会比较严格,同时还要求指定其子女作为共同还款人,贷款人和共同还款人都必须具备还款能力。一旦贷款人丧失还款能力,其子女就要承担相应的还款义务。一般来说,非常优质的客户才能获批。”

使用这款产品的,大多借父母名义买房。

啃光了父母的养老金,年轻一代,

终于开始向父母的“贷款”下手了。


80岁还在还房贷,是一种什么体验?


房子,真的是刚需产品吗?

对于80岁还房贷的新闻,

网上的评论还是偏向一边倒的,充满了戾气。

有网友讽刺道:

“这完美的诠释了中华民族“贷贷相传、父债子还”的传统美德,也从侧面积极响应了国家号召的延长退休年龄政策。”

众所周知,这些年,房价被炒的很厉害,

很多年轻人买房,

都会被开发商灌输一个词,“刚需客户”

刚性需求(RigidDemand),顾名思义,

指的是在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

对于住房的刚性需求,

其实就是大众为了

财产保值增值的一种投资手段。

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股市浮浮沉沉沉沉沉沉沉,

沉的机会总是更多,而P2P,

仿佛一只恶虎,吃掉了很多人的脑子。


80岁还在还房贷,是一种什么体验?


于是,房产,

成了没有更好投资渠道的中国老百姓的唯一选择。

更何况,房子还被拿来跟“结婚,生子,读书,投资”

这些人一辈子也逃不开的几个词绑定在了一起。

事实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房子未尝不能作为小年轻人生路上的一块指示牌。

拾点身边有不少朋友,已经工作了几年,

暂时还没有买房的打算,

然而一问到存款,也是囊中羞涩,

跟那些每个月还个万儿八千房贷的朋友们相差无几。


80岁还在还房贷,是一种什么体验?


钱,去了哪里?这是一个尴尬的问题。

后来我们发现,即便不买房、不还贷,

我们也未必很有钱。

最后就变成,买了房的那些,

至少还有一处不动产,而没有买房的我们,

在大手大脚、大吃大喝中,

依然混的身无分文、一贫如洗。

没买房的自然是盼望着房价跌的,

然而,事实往往是,

很多人一但上车,就开始盼望着房价疯涨。

盼涨的人并不必盼跌的人少啊。


80岁还在还房贷,是一种什么体验?


传宗接“贷”,“贷贷”相传

网上有一句调侃:我为房子献青春,

献完青春献子孙,献完子孙献自尊。

其实,消耗掉我们的青春和自尊的,

不是房子车子这些物质享受,

而是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

来自精神世界的戾气,让我们与全世界为敌。

网络越来越发达的今天,

我们有了更多机会在网络上

“阅读”素昧平生的人的精神世界。

一但国家有新政策出台,

或者遇到了一些天灾人祸,

总有人跳出来大声唱衰。

我们戏称自己是“韭菜”,是待宰的羔羊,

我们一边幻想“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

一边躺着无所事事不愿努力。

有人把精力发泄在事业上,最后功成名就。

有人把精力发泄在键盘上,最后怨声载道。


80岁还在还房贷,是一种什么体验?


房价高,物价高,压力大,

确实是难以逃避的社会问题,

有些人把压力当初了动力,

另一群人,把压力变成了反社会力。

键盘侠在微博辱骂社会政策的时候,

一部分人已经在考虑另外一个问题:

“要是可以贷到80周岁,我就可以考虑把我爸妈的户口迁到杭州来,以他们的名义买房。这样的话就算首套,不光首付比例低,利率也低。”徐女士兴奋的说。(来源:钱江晚报)


80岁还在还房贷,是一种什么体验?


客观存在的社会问题,

并不会因为我们的戾气而改变。

可怕的也许不是80岁还在还房贷,

而是我们永远看不到事情的另一面,

永远在活在抱怨中,跟不上别人,

也救不了自己。

希望有一天,

拥有一套房子不再是衡量一个人活在世上的唯一标准。

买得起就住,买不起就租,

在富足的精神世界里,蜗居也任驰骋。



BY/

排版设计丨知之


80岁还在还房贷,是一种什么体验?


80岁还在还房贷,是一种什么体验?


80岁还在还房贷,是一种什么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