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誕生後僅5億年就出現了一個“紅點”,科學家卻說這是里程碑

宇宙誕生後僅5億年就出現了一個“紅點”,科學家卻說這是里程碑

宇宙印象 深度科普欄目第893期 據ALMA射電望遠鏡的最新觀測數據,大約在宇宙大爆炸後的5億年左右,即133億年前,宇宙中就出現了一個“紅點”,這是宇宙第一代恆星誕生氧氣的痕跡,這是一個里程碑式的意義,表明恆星形成的時間要早得多。在133億年前,ALMA為我們揭示了第一代恆星的基本情況,可以說看到了一顆恆星形成的過程,其位於MACS1149-JD1星系中。為了過程到極遙遠的天體,都要動用的引力透鏡的過程模式,然後與阿塔卡馬ALMA射電望遠鏡、VLT望遠鏡對接數據,就可以觀測到非常遙遠的天體。

通常情況下,遙遠的星系是非常微弱,引力透鏡的作用可以將其周圍的環境放大。本次在MACS1149-JD1星系中發現的新生恆星,應該說是宇宙中最早的恆星形成時間之一。宇宙第一帶恆星主要由氫氣組成,因為氫氣是大爆炸之後宇宙中占主導地位的元素。恆星通過超新星爆發不斷形成新的重元素,並將其擴散到周圍空間中。當下一代恆星形成的時候,可直接利用這些氣體和塵埃,形成新的恆星、行星。宇宙從剛開始只有氫元素,到後來擁有氧元素,最終我們獲得了大量的重元素。

宇宙誕生後僅5億年就出現了一個“紅點”,科學家卻說這是里程碑

尋找到極遙遠宇宙中的氧元素,就說明恆星演化開始其作用了。2016年的時候,日本科學家通過ALMA找到了131億年前的氧氣信號,數個月後,倫敦大學的科學家也探測到極早期宇宙的氧氣,這次探測到大爆炸之後5億年的氧信號,也說明了在大爆炸之後的5億年,氧就已經存在大量存在。根據NASA科學家開發的一種恆星演化模型,大爆炸之後大約2.5億年就出現了第一代恆星。

在第一代恆星沒有出現之前,中性氫原子籠罩著早期的宇宙,這些中性氫原子可遮擋光線,一直到第一代恆星出現的時候,這樣輻射才能破壞這些中性氫原子。雖然我們觀測到宇宙誕生後僅僅5億年的恆星,但仍然不確定恆星是否先於星系形成,那麼對MACS1149-JD1星系的觀測有望揭開這個謎團。

宇宙誕生後僅5億年就出現了一個“紅點”,科學家卻說這是里程碑

宇宙誕生後僅5億年就出現了一個“紅點”,科學家卻說這是里程碑

值得一提的是,ALMA和VLT望遠鏡雖然很強大,但也需要尋找合適的引力透鏡。MACS1149-JD1星系應該開了一個好頭,其中心可能有一個黑洞或者更加年輕的類星體。宇宙印象為今日頭條獨家,其他均為假冒,轉載均為非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