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流量、不鮮肉,一部神劇賺5億!三個山東人的爆款生意

無流量、不鮮肉,一部神劇賺5億!三個山東人的爆款生意

正午陽光成了比肩美國HBO的“爆款製造機”。

文 / 華商韜略 熊劍輝

《都挺好》刷了屏。

嚴苛的豆瓣評分7.9,大結局收視率突破2%。有媒體披露,僅版權,這部劇的收入就已近5億。爆款面前,網友們絲毫不吝“吹爆”製片方正午陽光,贊其“靠譜”、“接地氣”、“直擊心臟”。

無流量、不鮮肉,一部神劇賺5億!三個山東人的爆款生意

從《偽裝者》《琅琊榜》《鬼吹燈之精絕古城》,到《歡樂頌》《大江大河》《都挺好》,正午陽光在紛繁嘈雜的影視圈,是厚積薄發的典型。

【爆款三板斧】

打造爆款,靠的是侯鴻亮、孔笙、李雪這個“正午鐵三角”,揮舞著三板斧——

第一斧:敢創新。

這些年,影視劇統統套路滿滿。什麼長跪不起必下雨、男主解釋必不聽、出了車禍必失憶、意外跌倒必接吻……家庭劇中,無非就是婆媳矛盾、勇鬥小三,讓觀眾心生厭倦。

但《都挺好》中,開場就是蘇明玉步入社會後,面臨人生抉擇:在沒有感受過家庭溫暖前提下,究竟是脫離原生家庭,還是接受充滿隔閡的親人?這樣的“反套路”設計,讓觀眾迅速代入角色,並對劇情充滿好奇。

無流量、不鮮肉,一部神劇賺5億!三個山東人的爆款生意

對此,侯鴻亮坦承磨劇本下了大工夫:“原則就是不去編,情節必須有真實生活基礎、生活邏輯在,不能是為了博眼球而寫。”

很多人表示:角色身上,看到了身邊人的影子。

第二斧:敢碰硬。

《鬼吹燈之精絕古城》,曾讓正午陽光董事長、製片人侯鴻亮“壓力山大”。

盜墓尋寶類題材看似熱門,實則大坑。上有“不能盜墓”的政策紅線,下有觀眾吐槽“墳頭蹦迪”、五毛特效。但正午敢啃硬骨頭。

一是啟用正氣凜然的“老幹部”靳東。通過“誤入地宮”、“寶物上交國家”等情節設定,避開“盜墓”嫌疑,全劇充滿正氣。

二是巧用科學道理,規避封建迷信。點個蠟燭來探測二氧化碳濃度,“鬼吹燈”妥妥變身“走進科學”,寓教於樂。

三是將無法“走進科學”的怪現象,化入人物夢境。比如2.36米高的紅犼,是現實中根本不存在的草原猛獸,直接打入一簾幽夢。

這些處理方式太過機智,而且三觀全正、誠意滿滿。連人民日報海外版都發微博怒贊,廣電總局更是挺直腰桿大吼:盜墓劇難看的黑鍋,從此咱不背!

第三斧:摳細節。

進過正午劇組的人都吐槽表示:裡面全是“喪心病狂的處女座”。

拍《偽裝者》時,導演李雪看到鏡頭裡兩邊窗簾不對稱——重拍;地上掉了一粒泡沫——撿起。這個偏執狂振振有詞:“不處理後期麻煩,抹都抹不掉。”

拍《琅琊榜》時,禮儀請來《甄嬛傳》指導團隊,穿衣全部正確右衽(即前襟向右),見面行禮、叩頭請安、祭祀跪拜等皆有講究;服飾上,更是考究至極:梅長蘇的玉冠是真玉;靖王“雞蛋大的珍珠”是真珍珠;連士兵鎧甲都是真鐵。

無流量、不鮮肉,一部神劇賺5億!三個山東人的爆款生意

《都挺好》裡,姚晨開拍前,跟著三位真實的銷售總監跑生活,從真實細節還原人物;蘇大強(倪大紅飾演)看房時,一把珠子掏出來撒地上,一眼看出地面平不平,這個細節讓房產中介都拍案叫絕。

實際上,正午的核心成員侯鴻亮、孔笙、李雪都不是處女座。但幹起活來,三個山東人有過之無不及。

【鐵三角】

正午陽光,最早脫胎於出過《武松》、《高山下的花環》等經典國劇的“山影”(即山東影視製作有限公司)。作為製片人,侯鴻亮頭一次操盤,就搞出經典《闖關東》,造就了“有山影,國劇可待”的口碑。

無流量、不鮮肉,一部神劇賺5億!三個山東人的爆款生意

但侯鴻亮進影視圈純屬偶然。

“70後”的他,早年在濟南軍區錄像室管攝影器材,一次跟著機器進《白眉大俠》劇組,結識了攝影師孔笙,才認定了這輩子要幹影視。從部隊復員後,侯鴻亮從攝像助理做起,把攝像、統籌、導演全乾一遍,越幹越上癮。後到山影當製片人,升至總經理。

職場上,侯鴻亮順風順水,卻在公司上市前突然辭職。人們大惑不解,他在2011年拉上孔笙、李雪兩位老夥計,成立正午陽光,開始自主創業。

導演孔笙,其實是侯鴻亮、李雪的師父。這個中文系畢業生天生好動,年輕時也是辭了工作幹攝影,拍了當年熱播的《白眉大俠》、《甘十九妹》,斬獲“飛天獎”最佳攝像、“金鷹獎”最佳剪輯,還調教出兩個好徒弟。

無流量、不鮮肉,一部神劇賺5億!三個山東人的爆款生意

而“60後”的孔笙,卻是個萌萌的老頑童。

他愛釣魚、打“弱智”遊戲,拍厚重歷史大劇,還特別愛“串戲”。《闖關東》、《戰長沙》、《溫州一家人》、《琅琊榜》、《歡樂頌》、《精絕古城》……孔大爺出沒其中,難以自拔。像《精絕古城》裡的賣茶老大爺,《琅琊榜》祭拜戲裡的龍套(他非說自己是兵部的),《歡樂頌》裡買早餐的路人甲,《戰長沙》裡扛著手榴彈、萌萌地往前衝的群眾丙……

後來劇友們乾脆發明一種新玩法:看劇尋找“孔萌萌”。

無流量、不鮮肉,一部神劇賺5億!三個山東人的爆款生意

導演李雪雖然和藹可親,侯鴻亮卻說他“簡單粗暴”,胡歌更把他比作《偽裝者》中的瘋子教官王天風。面對“詆譭”,李雪毫不猶豫反擊:“他們是胡說八道。”

但在劇組,李雪確實嚴格、嚴肅、嚴厲。他自黑是團隊裡的“大炮筒子”,有時還把胡歌虐得很不舒服。好在胡歌是個情商極高的人,拍完《琅琊榜》幾個月後才吐槽說:拍戲時你吼我,說的我可不高興了。

三個知根知底,審美、情趣、目標和價值觀都一致的人,把公司辦了起來。孔笙、李雪當導演、做內容,侯鴻亮當外聯、做製片。公司取名“正午陽光”,意為最熱烈充盈的太陽,滿滿正能量。

【價值觀】

可是,侯鴻亮卻直言:“現在是電視劇最壞的時代。”

如今,電視臺能拿來反覆播的,還是《亮劍》、《潛伏》、《士兵突擊》這些老劇。現象級爆款越來越少,觀眾又被綜藝、網劇裹挾,有些電視劇保本都困難。

越如此,越不能浮躁。別人拍片趕時間,侯鴻亮卻能沉下心來磨劇本,一磨三個月,拍攝三四個月,加上前期調研、後期製作,基本要一年。

他認定,十部爛片不抵一部精品,別人拼資本、拼演員,正午陽光就拼劇本、拼質量、拼口碑。侯鴻亮始終覺得:“我們有必要告訴觀眾什麼是好東西。”

於是《精絕古城》中,觀眾看到了“業界良心”級特效:為了展現豬臉蝙蝠、霸王蠑螈、紅犼怪獸,劇組不厭其煩製作了大量真實道具,觀看時毫無違和感。

而《琅琊榜》,更是營造出一種大意境:風輕雲淡、玉笛輕舟,殺機卻暗伏天地之間。這背後,是高端大氣的佈景、不落俗套的機關、黃金分割的構圖,讓觀眾品到了魏晉風度、水墨寫意、詩意審美。連配樂,都是作曲家孟可看著畫面“定製”的。

如此,《琅琊榜》坐穩電視劇中的美學爆款。

這也正是侯鴻亮強調的:電視劇要有審美。現在很多影視劇連最基本的美感都沒有,把觀眾搞得美醜混淆,簡直是犯罪。

導演孔笙則表示:我們思考最多的,是如何呈現最佳的光影鏡頭,講述最好的中國故事。

顯然,“正午鐵三角”很有些大情懷。

在他們看來,電視人一定要有使命感,要引領時代文化和民眾訴求,既觀照現實,又傳遞積極向上的價值觀。

於是“正午劇”中,你大都能找到貫穿始終的人文情懷。

《戰長沙》,說的是抗戰中小人物的悲歡離合;《偽裝者》,訴的是山河破碎背景下的家國之情;《琅琊榜》,古裝權謀劇的背後,卻是匡扶正義的主旋律、拯救蒼生的正能量;《歡樂頌》,觸動了經濟飛速發展下人的現實困境和敏感神經,傳達出努力向上的意志。

《都挺好》裡,哪怕把重男輕女、買房養老、小家大家等常見衝突暴露在陽光下,但表達的,還是家庭與自我都要成長、家好才能“都挺好”的價值觀。

【正午軍團】

近幾年,演藝圈內是非多。吸毒門、嫖娼門、逃稅門層出不窮,演員選錯了,一部戲可能崩壞。

侯鴻亮選角,卻大都很準。

早期年代戲中,李幼斌、陳寶國這種老戲骨,肯定萬無一失;後來,正午陽光的當家男神,又成了胡歌、王凱、霍建華、靳東等“偶像派”,全都大獲成功。

《都挺好》裡,沒有一個流量明星,姚晨、倪大紅、郭京飛、楊祐寧、高鑫等,全是演技在線、臺詞功底過硬的演員。

拍攝時,導演更要求演員全員到場、圍讀劇本,並闡述對角色的不同理解,開機後也要反覆討論、排練。

於是,倪大紅這個“爹”被人恨得咬牙切齒;郭京飛在微博上被人猛烈“鞭撻”;姚晨在結尾的哭戲令無數人動容……觀眾們太“入戲”,正是因為演員表演“準確”。

侯鴻亮選角的最大秘訣就是:“我們都是一類人。”

在他看來,敬業與否、人品好壞、有無不良嗜好、是否熱衷綜藝等,都是選角一票否決的重點。只有專業性、敬業度、人品度都夠,又特別適合角色的演員,才會與之合作。

無流量、不鮮肉,一部神劇賺5億!三個山東人的爆款生意

而侯鴻亮和靳東,則成就了“最佳損友”的佳話。

早年拍《狩獵者》,侯鴻亮邀靳東來客串。當靳東開著一輛切諾基進組後,發現他們太窮了。拍完自己的戲,他的車不僅被“強行留下”,還倒貼路費、油費!從此,靳東四處宣揚侯鴻亮是“奸商”,並調侃說:“我也只能想開點。從那時起,我們就建立起‘深厚的感情’。”

這讓侯鴻亮哭笑不得:“明明都是他主動做的,可他一直拿這件事來調侃我,還說我是‘無良製片人’。”

後來拍《偽裝者》,因為拍攝超期、費用超支,侯鴻亮開始跟導演李雪“打招呼”,弄得他愁雲慘霧。靳東二話不說挺李雪,脫口說出“讓製片人(侯鴻亮)去死”,從此成了段子。

靳東出道很早,卻在《偽裝者》後才大紅大紫。侯鴻亮說靳東紅太晚是因為“個人不努力”,靳東則說侯鴻亮是“萬惡的資本家”。兩人“嘴仗”不斷,卻惺惺相惜。在《精絕古城》拍攝中,靳東的腿被冰刀紮成重傷,依然咬著牙堅持了下來。

這樣的人品,成為“正午出品”的品質保障。

【陽光現象】

但光在戰鬥中“建立感情”是不夠的。正午與明星的合作方式,也獨具特色。

2016年1月,華人文化入股正午之際,“資本家”侯鴻亮展開佈局,為靳東、王凱、劉濤在資本層面做出安排。在正午旗下,大家聯手成立三家公司,讓明星們在片酬之外,可以分享部分資本收益。

這是侯鴻亮深思熟慮的結果。

如今,娛樂圈的藝人合作方式花樣很多樣,給股權、買空殼、搞對賭,看似“深度綁定”、大把套現,實際上相互猜疑、苦不堪言,乃至對簿公堂、不歡而散的也不少見。

侯鴻亮看透了。關係鬆散不重要,尊重明星意願,才能互惠互利、長期合作。

如此演員陣容,加上誠意作品,正午陽光拿獎拿到手軟。僅中國電視劇最高榮譽“飛天獎”,侯鴻亮團隊就勇奪八座;2016上海國際電影電視節的“白玉蘭獎”上,《琅琊榜》又連中兩元。

高頻出精品,正午陽光成了比肩美國HBO的“爆款製造機”。

但資本進入,也讓正午陽光被資本所裹挾的聲音漸起。

除了被華人文化的“黎叔”所“包養”,人們在穿透了正午陽光的層層股權後,赫然發現馬雲、馬化騰的身影。

無流量、不鮮肉,一部神劇賺5億!三個山東人的爆款生意

於是,關於正午陽光何時上市的猜測,開始環繞著這家公司。

恰好在2017年,正午遭逢“水逆”。

《他來了請閉眼》《外科醫生》《歡樂頌2》,幾部寄予厚望的大劇,口碑接連撲街。於是有人質疑:正午贏得了資本,丟掉了口碑。

正午引入資本或上市,或許都是水到渠成。在現階段,侯鴻亮依然清醒。他覺得還是要靠作品說話,將對人生的理解和正直、誠信、善良的品質放進戲裡。對他來說,能選擇最喜歡的作品和角色,能用最完美的藝術方式呈現給世界,就是件足夠幸福的事。

於是《都挺好》來了,人們放下心來,正午陽光“都挺好”。

——END——

圖片均來自網絡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