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祕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有人說,美麗和遙遠容易產生誘惑,而阿拉善的誘惑遠甚其上。美麗,是一種讓人心旌搖動,而又讓人回報以溫婉的脈脈,而遙遠,站在版圖上,那就是一個未知。幾個名詞,額濟納胡楊林,居延海,黑城,蓯蓉,梭梭林,駱駝之鄉幾乎就是阿拉善的地標和榮譽。直到有一天,一位友人告訴我,倉央嘉措和阿拉善的也有絲絲縷縷的故緣。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阿拉善秘境之說的要素莫非這算一個?我,是希望尚有其它。但之前,提到阿拉善,從來沒有人提到西藏第六世達賴喇嘛在十八世紀是圓寂在阿拉善的。誠然,那也許只是眾多傳說中的一個版本,但和所有阿拉善的幾代民眾一樣,我對不曾虔誠仰拜的南寺(光宗寺)心存敬畏。朋友說,他姥姥家是二道湖,倉央嘉措圓寂的地方是三道湖,他的故居是頭道湖,自東向西排列。我絞盡腦汁也擺佈不出這一二三的位置,但感激朋友耐心細緻的介紹。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當然,阿拉善深遠的歷史我無從涉掠,我也不能僅僅沉迷於歷史而螳臂當車般驚訝時代和時尚的東西。當很多時候,歷史不過是幾張圖片時,我的情緒是無聲的悲嘆,才知道,什麼叫永不再。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一個地方,不開放好不好,不開發好不好?留一塊相對原生態的淨土好不好?有沒有人甘於寂寞守著一些東西?當內蒙古東部的鄂倫春固守著最後的部落時,阿拉善的駱駝們是否也能不孤單?起碼。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一位青海的牧業人員談起,修建青藏路時,青海有5萬峰駱駝。路通了,青海的駱駝散落為5千峰。那些美麗的雙峰哪裡去了?走過青藏路,誰會知道,誰會記得,在我們走之前,其實駱駝早已馭重走過,它們是真正的開路先鋒。美麗與發展能否真正地雙贏?這是需要長久堅持想與做的一個問題,一屆一屆,機會和時間,能嗎?有嗎?

一個靈童,一個他原本不知道的使命,成為很多利益和代表的博弈。淒冷的青海湖畔,那個叫倉央嘉措的人,後來是怎樣輾轉流離到阿拉善?還是滿足了當時很多方面的“需要”而真的沒有了以後的“阿拉善說”?不想也不能評價,他始終在哪裡。

神秘也容易誘惑。但秘境就讓它秘密著也好。當我們面對著很對遺址只能興嘆時,遺址也冷漠地回望我們,或者說,根本不屑我們的拜訪,是我們自作多情。看一眼,能怎麼樣,看兩眼,又能怎麼樣?攘攘熙熙,我們只為利來利往,我們糟蹋了那些自然天然的多情和饋贈。人類終將一茬一茬老去,但巴丹吉林沙漠永恆,和碩特,土爾扈特也永遠是駝的故鄉。但是我們陌生和痛惜的不是秘境和蒼天的漸行漸遠,而是我們情感的家園裡敷衍了那些珍寶。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敷衍。

一個一個的城市,一個一個的小鎮,一樣的氣息,一樣的建築,如同一個一個差不多表情的男人女人,讓人無心去多看一眼。當媚笑多過寂靜的沉澱,那種神秘和蒼然也於心里老去,不忍觸碰那份尊貴的聖神。什麼才是蒼天般的感覺?對於阿拉善,圓寂的倉央嘉措是絕唱,而一個6歲的孩子,被父親放在一峰最乖的駱駝上,從早走到晚,去騰格里腹地的姥姥家,那也是絕唱。 甚至阿拉善的沙塵暴,也是。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秘境和蒼天,哪裡有那麼多模式?可惜,現在我們只能黯然於別人作秀給我們。

因為喜歡這片土地,因為祝福這片土地,也因為阿拉善是友人的故鄉,所以近日阿拉善之行離別戀戀不捨。阿拉善美麗的石頭我可以帶一塊走,可是,那些親切的駱駝,卻只能留在記憶裡了。

愛,有時就是讓它舒展地存在。

青海湖畔的倉央嘉措怎麼和阿拉善的也有故緣?秘境與蒼天其實不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