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中國經濟大講堂:民企翻越“三座大山” 需正視這九大痛點→

「热点」中国经济大讲堂:民企翻越“三座大山” 需正视这九大痛点→

在眼下的經濟轉型期,民營企業的發展遇到了一些困難,這些困難被一些民營企業家形容為“三座大山”:市場的冰山、融資的高山、轉型的火山。如何理性認識民營企業眼下面臨的問題?

《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莊聰生為您深度解讀《民營經濟向好發展,信心從哪來?》

在《中國經濟大講堂》的演講中,莊聰生分析闡述了當前民營企業面臨的九大痛點。

第一個痛點,就是市場需求不足的痛點。

我們國家經過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快速發展,過去老百姓離不開的糧票、布票、油票,現在早已經進入了歷史的博物館。今天我們的國家,無論是從城市到農村、從東部到西部,到處都是商品,琳琅滿目、品種齊全、豐富多樣。

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造船、造紙、計算機、空調、冰箱等等,很多領域和很多產業都出現了庫存過大的情況。今天,我們從過去的賣方市場變成了買方市場,所以我們很多民營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現在就感到它們的產品和服務越來越難賣,競爭越來越激烈。

第二個痛點,就是投資回報率低的痛點。

中國的民營企業多數屬於勞動密集型、能源消耗型和資源依賴型。我前幾天碰到了一個做雨傘的企業家,他告訴我,他的雨傘15年前和今天相比只漲了兩塊錢,而他的利潤,每做一把傘只掙兩毛錢。

第三個痛點,就是融資難、融資貴的痛點。

十月份我隨全國政協調研組到了湖北、湖南等一些地方,去進行調研。我們找到了一些銀行的行長,讓他們提供相關銀行貸款的數字,結果表明,他們貸給國有企業的款額,佔到了絕大多數。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主要就是因為我們的民營企業,特別是很多小微企業由於缺乏抵押品,又沒有健全的財務制度,再加上企業跟銀行之間信息的不對稱,所以很多的銀行都不願意給民營企業貸款。

第四個痛點,就是企業稅費負擔重的痛點。

第五個痛點,就是少數幹部不作為的痛點。

第六個痛點,就是產權得不到有效保護的痛點。

第七個痛點,就是所有制歧視的痛點。

在現實生活當中,在市場環境當中,民營企業並沒有能夠和其它所有制企業享受同等的待遇,特別是在一些壟斷領域,仍然存在著大量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捲簾門”,一些行業在准入門檻上,很多都為民營企業設置了要求,這樣就嚴重地壓縮了民營經濟發展的空間,也壓制了民營經濟發展的活力。

第八個痛點,就是新官不理舊賬的痛點。

第九個痛點,就是轉型升級帶來的痛點。

企業要轉型,一定要十分地慎重,要知道自己究竟有多大的實力,有沒有人才的儲備,對這個行業是不是瞭解。

「热点」中国经济大讲堂:民企翻越“三座大山” 需正视这九大痛点→

嘉 賓 簡 介

莊聰生,全國工商聯原副主席,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曾任中央統戰部副秘書長兼研究室主任。長期從事統一戰線、多黨合作、民營經濟的理論政策研究,曾發表諸多研究文章,對民營經濟有多方面研究,著有《中國民營經濟四十年》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