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啥僅有1600人的五里墩村可以培養出200多位大學生,碩博50人?

五里墩村位於山東省曹縣縣城東2.5公里處,地處中原腹地,南臨隴海鐵路,北枕新石鐵路,京九鐵路縱貫全境,人口1600人,常住人口1200人。

別看現在這個村出名了,其實在1986年的時候,這個村還是一個貧窮落後的魯西南小村,當時這個村的人均收入才只有200元而已。地地道道的貧困村。

為啥僅有1600人的五里墩村可以培養出200多位大學生,碩博50人?

直到上世紀90年代,五里墩村才如一顆熠熠生輝的明星,大放異彩。這裡不僅成為我國首批本土克隆牛誕生地,還被國家環保部門定為生態農業循環有機示範基地與示範村。先後被曹縣、菏澤市及山東省評為精神文明村、小康社會建設村、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等榮譽稱號,該村的人均收入達到8800元。

1997年,一位黨支部書記的當選,使得整個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就是王銀香,她在村子裡成立公司,引進人才,憑著她的執著,憑著她的愛心和責任,銀香偉業公司有了大踏步發展。成就輝煌的王銀香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發展三農經濟,帶領農民致富。整個村子的經濟得到了迅猛發展。

為啥僅有1600人的五里墩村可以培養出200多位大學生,碩博50人?

而當地經濟得到發展的同時,教育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此以後非常重視教育,培養鄉土人才的基礎上,引導人才回村參與家鄉建設,王銀香說。五里墩村從1990年就實現了免費義務教育,現在村裡的孩子考上碩士獎5萬元,考上博士獎10萬元,形成了全村重視教育的熱潮。五里墩村常住人口12300多人,已經走出了200多位大學生,包括50多名碩士及博士人才,幾乎家家戶戶都有大學生。這是在其他村子裡很少見到的景象。

為什麼人口僅僅1600人的五里墩村可以產生這麼多大學生,相當於8個人裡面就有一個大學生,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為啥僅有1600人的五里墩村可以培養出200多位大學生,碩博50人?

在2019年3月8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召開鄉村振興工作座談會。全國人大代表、菏澤曹縣磐石街道辦事處五里墩村黨支部書記王銀香說,鄉村振興離不開人才振興。他們非常重視人才的培養。

只有重視人才,才能更加重視人才的培養,為此五里墩村裡還實施了青年人才培養計劃,出資支持村民到國內外高校、企業參加培訓。僅2017年就選送30人到荷蘭培訓學習,一大批土生土長的實用型人才成為村莊發展的“主力軍”。

同時,他們也很重視家庭教育,我們都知道,家庭教育對於孩子的培養是多麼重要,因此,為了搞好家庭教育,王銀香還探索開辦了家庭教育公益學校,先後聘請了多位國內知名教育專家,為村裡的父母們傳達最新的最好的子女教育理念,目前已在全縣範圍內免費開展了29次家庭教育培訓,近萬人參與,取得了良好效果。

所以說,這是一個良性循環,經濟好了,教育就被重視了,教育強了人才就多了,人才多了經濟就會更好了,所以說,終歸最重要的還是要發展經濟,只有經濟發展起來了,村民們富裕了,村子美了,人們的素質提高了,就會更加重視教育。

所以說:發展教育的根本是發展經濟,發展經濟又離不開人才,人才的培養又離不開教育。只要任何一個環節能夠發展起來,整個環節就活動起來了。我們離脫貧,離全面實施教育之路也就不遠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