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隨著傳統媒體逐漸沒落,早一批媒體人越來越撈不到油水。從幾年前開始,就有不少人“出來”摸索其它出路。老前輩手握一手資源和不到一半的話語權紛紛下海。有人走了彎路,有人至今沒混出個名堂,還有一批人在餐飲行業上了岸。

被這些轉型做餐飲的媒體人青睞次數最多的,要數成都火爆產品——串串。據《中國餐飲報告》顯示,2016年成都地區的串串店數量增速達29%。

我採訪了六位開串串店的媒體人,想了解一個問題:是他們選擇了串串,還是串串選擇了他們。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初見老練,他穿得普通還戴副眼鏡,有點屌絲地縮著背,攤在椅子上。他給我一種程序員的即視感,沒想到老練大學畢業以後,還真當過程序員。

再後來,他因為做技術維護的工作進入了《美食成都》欄目組,受到老大提拔,正式接觸到了餐飲行業,機緣巧合下和媒體搭上線。在新媒體剛剛起飛不久的2010年,老練跳槽到新浪做美食編輯,隨後與“瓜串串”的結緣,讓他踏入了餐飲市場。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老練聰明、性格又好,很快在美食界闖出點兒名堂。做美食編輯的內容沉澱,和做投資人的經驗積累,讓老練逐漸有了新的想法。2017年老練決心從新浪辭職,一手創建了吃喜牛肉串串。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圖為吃喜牛肉串串,裝修很討彩

創業初期缺乏管理經驗的他,也遇到過很多麻煩。那段時間老練基本天天都往店裡跑,凡事親力親為。幸好他咬牙堅持下來了,畢竟當時留給媒體人的出路也不多。

在後來的經營中,老練慢慢探索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經營之道——在這個人人都具有營銷意識的年代,他懂得用細節和消費者互動,並還會用不斷推陳出新的產品吸引大眾的目光。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在店裡吃串串還能順便“結婚”

老練是個實在人,說起對串串店未來的規劃,他就兩個字——賺錢。現在吃喜也做加盟店,對加盟商的要求很簡單——大家觀念相同,目的一樣就行了。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合適的時間、合適的人物、合適的事情,這是我加入冒椒火辣的初心。”吳堅坐在我的對面,語氣輕鬆淡定。但我覺得他當初未必這麼淡定。

2006年,吳堅剛畢業就進了成都商報,做餐飲板塊。那時成都的餐飲業剛剛開始發展,餐飲媒體也是剛剛起步。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而還是青鉤子娃娃的他遇到了很多沒有參考答案的難題,剛開始投資的幾家餐飲店由於沒有經驗也都失敗了。尋常人失敗幾次早就放棄了,可吳堅不信邪。

2013年冒焦火辣的老闆侯哥提議一起湊錢開家串串店,他當時就沒猶豫,用手頭一點閒錢投資了。

加入冒椒火辣後的吳堅只有一個目標:把店做好。他和團隊一起碰撞靈感,提供自己的媒體資源,幫助冒椒火辣在不同的平臺不斷髮聲。因為媒體人出身的他,更深知餐飲持續傳播的重要性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在團隊的努力下,堅持宣傳與產品並重的冒椒火辣,生意也越做越好,從當年的一家門店發展到了現在的四家。問到冒椒火辣為什麼不做加盟時,吳堅很篤定:“團隊寧願少賺一點錢,也要保證服務品質和品牌價值。

現在的他,除了當餐飲老闆外,依舊在堅持做餐飲媒體。說到加入冒椒火辣有什麼收穫時,吳堅語氣裡還帶著媒體人的複雜情緒:“我在餐飲行業取得的成就,同樣也為媒體事業增加了光彩。”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這次見肖老師,他不僅忙裡忙外招呼,還親自為我們調製蘸料,服務好到我想給小費。不過他的傲氣提醒著我,早年他可是一位難伺候的“大爺”。

2006年肖老師初入媒體行業,不論做攝影師還是美食編輯都很堅持己見,有種媒體人獨有的傲氣。但隨著行業逐漸沒落,肖老師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也只能選擇跳槽。

2015年肖老師跳出熟悉的媒體領域,選擇加入老房子做餐飲。跳出舒適區的確需要勇氣,但更難的是一切要從零開始。

肖老師做媒體時習慣挑刺,做餐飲後意識到,比起提出問題,還是解決問題更實際。而思維的改變也為他之後身份的改變,做好了準備。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2018年牛華八婆在《舌尖3》一炮而紅,牛華八婆創始人邀請肖老師協助一起做品牌。而肖老師也看準這是它品牌化的機會,於是這年8月他毅然加入牛華八婆並擔任起總經理一職。

在加入牛華八婆之後,肖老師作為媒體人深諳傳播之道——所有推廣的結果都最終導向產品。他不願快速消耗品牌價值,無論是和大龍燚合作完善後端體系,還是穩紮穩打地帶領團隊去關注產品,這一切都是他選擇的真正的傳播之道。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問起肖老師做媒體和做餐飲有什麼異同點時,他說:“媒體人從上往下的去監督市場,而餐飲人是從下往上的爭取市場。

身份不同,站的角度不同,看待事物的方式自然也會不一樣了。”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劉老師是個地道的老成都,說話做事頗有腔調,骨子裡也透著老成都情懷——那是一種熱愛川菜,想要將川菜推廣向全世界的情懷。

1990年劉老師正式接觸餐飲行業,在後來的職場生涯中,他也從來沒有真正脫離過餐飲行業——1999年他加入四川日報做美食專刊;2004年他花了八年時間去到五個城市做川菜推廣項目;2016年他回到成都加入香天下集團,擔任品牌運營總監一職。

不知道是不是錢已經賺夠了,劉老師竟然給我說他現在做事不想談錢,只想要做內容。做串串店也一樣,串串在他眼中不僅是一道名小吃,如今還應是更具年輕態度的餐飲,所以在2018年劉老師和香天下集團攜手打造出了“愛在馬路邊”。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注重年輕人態度的“愛在馬路邊”,一出現就受到了大家的關注,但這個名字、這個風格卻讓人覺得似曾相識。於是我問劉老師開店之前他有沒有借鑑其它串串店風格,劉老師聽了也不著急,他抖了下菸灰淡定地說,沒有。

對他來說,愛在馬路邊更像是傳遞90後年輕人生活態度的社交場合。之後他還準備將愛在馬路邊打造成24小時營業店,做出有老成都鬼飲食味道的串串店。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如今的劉老師全職從事產品營銷,對新媒體的接觸不算多,但他依舊保持著做媒體時的習慣。因為他知道,越深入做媒體業越明白內容的重要性,做餐飲業也一樣,只有越在乎細節才能做到從內到外的爆發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浩哥和甘妹做事方式只能用一個詞來形容——隨性。

2006年,在新媒體剛剛起步的年代,身為好吃嘴的甘妹和浩哥就憑藉著對美食的熱愛,通過撰寫美食類文章收穫了大批粉絲。

做事隨性的他們,連開串串店也很突然。浩哥以前是交警,工作非常繁忙,逢年過節都不能和甘妹一起過。為了能有更多的時間相互陪伴,熱愛美食的他們突然想到開一家餐館自己當老闆。這樣一來,事業和愛情都能兼顧了。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雷厲風行的兩人說幹就幹,歷經三個月,今年六月份班花麻辣燙正式開張了。身為媒體人的甘妹堅持著做原創的信念,班花麻辣燙從店面主題到裝修風格都是由她親自策劃設計。

轉行做餐飲的媒體人,為什麼偏愛賣串串?

但沒有經驗的兩人,開店初期也遇到很多問題。沒有系統的團隊管理方法,沒有餐飲問題處理經驗,一切都靠著他們的摸索,甘妹和浩哥也總算體會到了當老闆的不容易。

所謂長袖善舞,現在班花麻辣燙後端的事情全權交由有成熟體系的專業公司去解決,而浩哥和甘妹在班花麻辣燙中專心擔任“媒體人”的角色。

如今甘妹和浩哥兼餐飲人和媒體人雙重角色,思維上也發生了很多的變化——在做媒體時他們只用想著怎麼宣傳就好,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意識到想要做好品牌,產品、團隊和宣傳一個都不能少。

聊完我也有了答案,媒體人做餐飲偏愛串串的原因,無非這三點:

1、相比正餐的高投資,串串的起步資金較小,風險較小;

2、再次串串產品易於標準化生產,有利於快速擴大市場;

3、最後與傳統餐飲人相比,媒體人更加擅長利用宣傳手段增加流量。

如今串串早經成為成都餐飲市場的投資風口,面對競爭日益激烈的串串環境,既掌握營銷手段,又懂得產品內容的串串人,或許才能多一點勝算。

串串店地址

吃喜牛肉串串

科華店:科華北路60號soho沸城b座一樓

優品道店:青羊大道99號優品道廣場步行街一樓

冒椒火辣

奎星樓街店:奎星樓街33號

太古裡店:春熙路東昇街1號附3

玉林店:玉林玉潔巷1號

鷺洲裡店:高新區榮華南路

牛華八婆麻辣燙

總店地址:樂山市五通橋區牛華鎮,商業街步行街街口

春熙路店:錦江區合江亭街道天仙橋南49號

天府二街店:武侯區高新區天府二街1033號8棟附110號

孵化園店:武侯區蜀錦路322號(近孵化園)

二十四城店:成華區雙成三路15號附51.52號

愛在馬路邊

春熙路店:總府路商業場場外3-4-5號

班花麻辣燙

奎星店總店:奎星樓街23號附18號

摘自網絡 | 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