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積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環境工作紀實

江城:積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環境工作紀實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我們六子田小組雖然是農村,但人居環境一點都不比城裡差。現在寨子裡採取積分制管理,積分還可以兌換生活用品、評文明戶,實在是太好了,我覺得我們組評上文明小組一定沒有問題。”說起積分制管理帶來的好處,江城縣康平鎮曼克老村六子田副組長王曉兵自豪地說。

家住江城縣國慶鄉補底小組婦女幹部李紅梅則深有感觸地說:“這幾年來,在縣、鄉、村的關心支持下,我們補底小組人居環境煥然一新,得到了群眾的一致好評。昔日私搭亂建、垃圾亂扔、雜物亂堆、殘牆斷壁、衛生死角等問題得到了根本整治,以前隨處可見的生活垃圾和牲畜糞便成了過去式。現在,村組道路寬闊了,環境淨化了,寨子靚了,群眾生活越來越好了。每天夜晚村子裡明亮的太陽能路燈,既照亮了美麗村莊,也點亮了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前進之路。”

六子田村民小組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從“髒亂差”的過去式,到“點亮了群眾追求幸福生活的前進之路”的現在進行時,村民們樸實的話語中折射出的是,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江城縣廣大農村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

近年來,按照中央、省、市的的要求,江城縣在脫貧攻堅的路上,順應時代潮流,舉全縣之力,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信心和決心,積極投身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大潮中,三江大地譜寫了一曲“在扶貧路上,絕不能落下一個貧困家庭,丟下一個貧困群眾”的時代樂章。

告別“星宿房” 住上“小洋房”

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縣,國土面積3544.38平方公里,因李仙江、勐野江、曼老江三江環繞,猶如城池,故名江城。與越南、老撾接壤,國境線長達183公里,素有“江城如畫裡,一城連三國”的美稱。全縣轄5鎮2鄉51個村(居)民委員會548個村民小組,人口12.7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3萬人,居住著哈尼、彝、傣、瑤、拉祜等24種少數民族。老、少、邊、窮、山、戰、農是江城縣曾經的基本縣情。

伴隨著黨中央全面決戰脫貧攻堅,全面決勝小康社會的號角,按照“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僅2019年,江城縣對標對錶,精準施策,投入各類扶貧資金9.93億元,三年累計籌措資金18.44億元,集中投入到基礎設施、農危房改造、產業扶貧、人居環境改善等關鍵領域,脫貧攻堅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大力實施農村危房“清零”行動,改造危房2126戶。實施36個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搬遷農戶1498戶5868人。三年累計投入資金4.56億元,實施76個項目,搬遷農戶2781戶10738人,所有搬遷點民房基本達到入住條件。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隨著脫貧攻堅戰的深入推進及美麗鄉村戰略的實施,江城縣的很多村村寨寨似乎在不經意間蝶變為一個個世外桃源,千家萬戶的安居房也成為了江城縣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曾經難於遮風避雨,破爛不堪,晚上睡覺就能看見星星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而隨之替代的是新穎別緻、風格迥異的鄉村“小洋房”。

制定出臺積分制 鄉村上演“變形計”

按照“兩不愁三保障”的要求,在全力推進“住房有保障”的過程中,江城縣始終把“改善人居環境與建設美麗鄉村”結合起來。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創新基層治理方式,探索農村治理新途徑,江城縣委、縣人民政府決定在全縣實施積分制管理,並結合江城縣實際,制定出臺了《江城縣實施積分管理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全面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

《意見》自2019年1月正式施行以來,江城縣結合當前開展的脫貧攻堅工作,全力建設著美麗鄉村。如今,在祖國最西南的邊陲小城,昔日的農村舊貌換新顏,勤勞樸實的三江兒女,在縣委、政府的帶領下,正昂首闊步走在社會主義的康莊大道上,譜寫出了一曲最美江城的奮鬥之歌。特別是隨著《意見》的出臺落地,江城縣在提升人居環境工作中,打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組合拳”,昔日“髒亂差”的廣大農村,上演了一幕幕華麗轉身的“變形記”。

自今年1月《意見》下發到各鄉鎮之後,康平鎮及時召開宣傳動員大會,並及時成立了領導機構,按照《意見》積極開展好相關工作,要求全鎮幹部職工以“掛包幫 轉走訪”工作為契機進行宣傳,由駐村工作隊員、村幹部到村組和農戶家宣傳好此項工作,形成了主要負責人親自抓,分管負責人具體抓,班子成員配合抓,村級幹部縱橫聯動、齊抓共管的良好工作氛圍。

與此同時,康平鎮把提升城鄉人居環境行動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擺上重要議事日程,村組支部黨員示範引領 ,提升自治凝聚力 ,大力推行“支部主題黨日”+環境衛生整治機制,由支部黨員帶頭,以“治理有效”為目標,統籌抓好人居環境提升工作,並取得了讓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效。

六子田小組牆上粘貼的“三會一課”制度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對於人居環境的改善,江城縣康平鎮曼克老村六子田組支部書記墨加有既是親身參與者又是見證者,他說:“之前的六子田小組 ‘髒、亂、差’現象嚴重,草堆雜物亂堆亂放、門前屋後雜草叢生,生活垃圾隨處扔,家畜到處跑。但現在不同了,村民們嚴格按照積分制管理辦法管理寨子的環境衛生,一進寨子,看到的是整潔的道路,寬敞明亮的新房,家家戶戶門前及周邊都種著花,垃圾也實現了集中焚燒處理,這就是新農村的模樣啊。”

2016年以來,康平鎮六子田小組加大資金投入,全面解決基礎設施建設。先後投入資金104.2萬元,建設了活動室、公廁、垃圾池,並對電網進行了改造,對道路進行了硬化,安裝了 LED太陽能路燈等。

通過對基礎設施的完善,村民們的思想觀念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之前,六子田小組普遍存在著“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 ”的思想觀念,而部分群眾對集體的事漠不關心的事例比比皆是。現在,在支部黨員的示範引領下,六子田群眾的組織紀律觀念、自覺性明顯增強,村民們愛家愛集體的意識提高了,極大調動了農戶自願參與人居環境提升工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子田小組村民打掃衛生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國慶鄉:制定村規民約 用制度打牢整治根基

國慶鄉補底村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宜居鄉村,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近年來,國慶鄉黨委政府始終把改善農村人居環境作為重大民生工程來抓,通過加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加強環境綜合提升整治,國慶鄉多數村組人居環境都得到極大改善,村容村貌發生了大變樣。

國慶鄉補底村村民打掃衛生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與六子田小組相比,江城縣國慶鄉田房村在推進人居環境工作中卻並非一帆風順。長期以來,村民們的自我隨意性很大,也養成了一種懶散漫的習慣,對家裡、組裡的衛生情況漠不關心,總覺得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經過村容村貌整治,雖然村莊變得乾淨漂亮了,但如何長期保持環境衛生整潔卻成了一個老大難問題。

國慶鄉補底村民小組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針對這個問題,補底村民小組在脫貧攻堅掛包單位和包保責任人的引導下,充分發揮支部黨員引領和議事委員會作用,認真修改完善村規民約,用制度管人管事,認真向“後進”群眾宣傳建設美麗鄉村、提升人居環境的重要性,結合積分制管理辦法,定期開展環境衛生整治活動。

經過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宣傳,最終,村民的意識從一開始的“要我打掃”變成了“我要打掃”。

“現在,我們寨子的居住環境越來越好了,村民們都講文明、講衛生、講禮貌,寨子裡的風氣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了。”補底組村民由衷地說。

如今的補底小組,以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為重點,紮實推進村內道路硬化、科技文化室、文化活動場、公共衛生廁所、綠化亮化、庭院打造及垃圾池建設工作。通過治理人畜混居、柴火亂推、垃圾亂倒、汙水亂流、畜禽亂跑等整治,補底村民小組人居環境得到了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得到了進一步提高,寨子了的整體面貌也發生煥然一新的變化。村規民約的制定,讓群眾的言行得到了約束,營造了相互監督共同維護的氛圍,同時也促進了積分制管理工作的推進。

整董鎮:以產業發展為基礎 人居環境提升見實效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傣族“潑水節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傣族服飾

江城縣整董鎮是一個傣族傳統民居保存完好、且具有相當規模的地方,這裡幾百年來一直保存著世居民族傣族純樸的民風、民俗、語言、飲食和建築風格。整董城子三寨、曼灘等9個傣族村寨先後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其中由曼賀、曼賀井、曼景寨三個傳統傣族村民小組組成的城子三寨,是一個集中連片、規模較大的傣族村落群,擁有獨特的人文景觀和濃郁的民俗風情。

在打造整董鎮鄉村特色旅遊小鎮過程中,整董鎮黨委、政府結合積分制管理辦法,聚焦環境衛生薄弱環節,強化組織引領,紮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行動。

“以前動員大家要愛護村裡的環境,說一次只管一天。”曼賀村民小組長巖三說,“現在,政府號召我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行動,真是說到了大家的心坎上。”

傣族城子三寨村民小組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人居環境提升改造,只有以產業為基,才有持久生命力。為促進環境整治與文化旅遊產業相融合,整董鎮在傳統傣民居保護與提升中,積極探索方法。

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完善主幹道和消防安全通道,完善“兩汙”系統,建設垃圾收集和處理設施,規範化處理生活垃圾,有序排放生活汙水。

在居住環境打造中,用綠籬植物代替外圍牆體,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景制宜的利用好閒置空地,種植本土花果樹種,實現了“庭在園中,園在庭中”的村落佈局;積極實施危房改造、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生態綠化建設、鄉村公路“組組通”建設,在路旁溝邊、村莊周圍、田間地頭開展造林綠化,併為村配備垃圾桶、垃圾箱和垃圾轉運車,合理處理垃圾,美化了村容村貌,方便了群眾的生活。

形成一套制度抓長效。積極探索集中整治與長效化管理的關係,通過健全完善村規民約,全面推行落實《衛生保潔和垃圾集中處理收費使用管理辦法》等,引導村民自我管理,改變陳規陋習、養成良好習慣,使全村環境衛生治理工作走上制度化、規範化、常態化道路。

傣族城子三寨村民小組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寨子裡的環境好了,才會有更多的人願意到我們曼賀來,我們曼賀的旅遊才會一天比一天好起來,群眾的收入才會一天比一天多起來。”村民巖三說。

以前的城子三寨道路狹窄,加上大家不重視村容村貌,村子隨處可見生活垃圾。現在,城子三寨認真落實積分制管理辦法、利用村規民約、“門前三包衛生管理制度”等,讓環境治理工作形成了齊抓共管的局面。村裡還建了微信群,大家有什麼意見建議都能在群裡暢談,活躍度很高。

靚麗、整潔、舒心的環境,也成為了城子三寨的一張名片,很多外地遊客也慕名而來,部分傣族群眾也瞅準了這一商機,紛紛開起了農家樂,生意越做越好,日子越過越紅火。

說起變化,村民玉說感受深刻,她說:“以前,我們寨子雖然很美但是沒有名氣,很多人都會問‘曼賀入沓’(傣語:曼賀在哪裡的意思)。現在不一樣了,很多人知道城子三寨,經常看見遊客來村裡拍照遊玩。”

如今,走進城子三寨,只見農家院落乾淨整潔,房前屋後綠樹掩映,道路寬敞平坦,告別了以往“髒亂差”的歷史,已然成為了環境優美、村風民風淳樸的文明村。城子三寨的變遷,是整董鎮貫徹落實積分制管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工作的一個見證。

寶藏鎮:易地搬遷政策好 我的未來不是夢

寶藏鎮紅星社村民小組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在江城縣寶藏鎮,板河村紅星小組是民房建設推進較快的一個易地搬遷點,同時也是人居環境提升工作做得比較好的一個村寨。當下,通過開展積分制管理工作入戶宣傳、動員之後,紅星村民小組積極投身到提升家鄉人居環境工作中,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維護新家園,感恩黨的好政策。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之前,由於紅星小組是地質滑坡點,群眾建房意願非常強烈,通過農戶申請,多方爭取,紅星小組為寶藏鎮易地搬遷點之一,建房戶共38戶。紅星小組項目建設總投資1840.37萬元,共新建安居房38套。

此外,文化活動場所、公廁、垃圾池、村內主路硬化、串戶路硬化、環寨路、飲水管網道、蓄水池、消防栓、排汙雨水溝、豬圈、路燈10等基礎設施也得到了極大的完善,目前已建成並投入使用。而困擾紅星組群眾出行多年的河中橋也重新建設完畢,幾代人的願望變成了現實。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如今,通過易地搬遷項目建設,紅星村民小組人居環境大大提升,寨子裡的面貌發生了極大地變化。搬入新居後,工作隊員就積極帶領農戶打造人居環境,村民自覺維護環境衛生,家禽全部圈養,柴火不亂堆,不允許各家各戶私搭亂建。

“新寨子環境好,乾淨,衛生,看著就舒服,住著也舒服。今後,我們要用嶄新的精神面貌,通過自己勤勞的雙手,建設和維護好自己的新家園。” 看到家鄉的這些變化,紅星組村民情不自禁地說。

曲水鎮:變中求新 一碗水小組的蝶變

一碗水村民小組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江城縣曲水鎮一碗水小組是一個哈尼族聚居的村寨。據介紹,曾經的一碗小組水生產生活條件極為惡劣。牆腳汙水橫流,房前蚊蠅亂飛,豬雞鵝鴨到處跑,屋前屋後垃圾成堆,“髒、亂、差”是最明顯的寫照。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在精準扶貧的大潮中,一碗水小組迎來了難得的歷史機遇,家鄉的面貌也隨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建設生態、宜居、美麗、文化的新家園中,一碗水小組的村民們發揚“曲徑通幽,水滴穿石”的曲水精神,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支持下,規劃建設了功能設施齊全的鄉村別墅,家家戶戶購置了新潮傢俱。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與此同時,徹底改變家鄉曾經“髒亂差”的狀況,建設美麗家園的夙願也成為了寨子裡的一個共識。2018年初,龍塘村制定出臺了《龍塘村評選“衛生組、文明戶”實施方案》措施,並以一碗水和龍塘兩個小組為試點,把提升人居環境作為突破口,從而拉開了一碗水建設美麗家園的序幕。

特別是今年以來,一碗水小組按照縣上制定出臺的《江城縣實施積分制管理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指導意見(試行)》,每個月都量化評比文明小組和文明家庭,並形成了一項村民們長期堅持的制度。通過開展每月一次評比活動,進一步增強了廣大群眾愛護環境講究衛生的意識,形成了人人動手,人人有責,積極主動參與環境衛生管理的良好氛圍。

曲水鎮一碗水小組村民胡小英說:“我們寨子一個星期打掃一次衛生,每個星期都是星期天打掃,打掃好後每家都要去評分,哪家打掃得乾淨,哪就有流動紅旗。這樣做以後,我們生活條件提高了,衛生方面也提高了,也好在起來了,這些房子乾乾淨淨的,房子蓋的也很好,這些都是他們黨委、政府支持的。”

此外,一碗水小組還以“一示範、二帶頭、四清楚為主要評選標準,紮實開展了“曲水六好”活動,即好黨員、好乾部、好村寨、好家庭、好婦女、好青年的評選表彰工作,為曲水鎮提升人居環境工作“建制度、強機制、樹標杆、做表率”樹立了典型,也創造性地落實了《江城縣實施積分制管理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指導意見(試行)》。

據大學生村官羅凱榆介紹,小組評定由工作隊和村黨委負責,衛生家庭戶由小組幫子村民議事委員會、村黨支部負責,每個小組選出3至5戶衛生戶,並對衛生戶實行流動紅旗獎勵和物資獎勵。過衛生評比行動中,大家對人居環境提升有了新的認識,對村寨環境衛生提高起到了很好的宣傳作用,增加了村寨的凝聚力和戰鬥力。

通過積分制管理辦法的實行,極大地助推了農村人居環境的提升工作,同時也改變了村民們的思想觀念,群眾的主體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真正成為了建設美麗鄉村的主人。

寨子靚了 鄉愁濃了

《江城縣實施積分管理提升農村人居環境實施指導意見》的制定出臺,有力助推了農村人居環境提升工作,也讓廣大人民群眾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家鄉的變化,美麗鄉村、幸福家園也成為了江城縣廣大農村一道道靚麗的風景線。

如今,走進江城縣的一個個鄉村,一幢幢新穎別緻的鄉村別墅,一條條幹淨整潔的村組道路,一面面懸掛在房頂的黨旗,還有村民們臉上掛著的笑容,總會映入你的眼簾。

如今,無論是遠離家鄉的遊子回到江城,還是外地人第一次來到江城,他們都會不約而同地說,江城變美了,江城好在了。

如今,江城縣的各級領導幹部、各族人民群眾都有這樣一個共識,江城的農村越來越美了,江城的民居越來越漂亮了,江城的鄉愁,越來越濃了!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江城:积分制管理助推人居环境工作纪实

普洱市公安部門積極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宣傳活動

掃黑除惡政策知識問答(一)

普洱小夥搶了方向盤卻獲全網點贊,到底怎麼回事?

美國茶友到景東縣探尋“普洱茶源”

普洱時光︱摘黃泡,我們兒時的約定

來 源 | 三江經緯 文/圖 | 謝進華

編 輯 | 牛宏偉 監 審 | 魏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